逃逸的6种不认定情况

更新时间:2021-05-13 10:37
逃逸的6种不认定情况
李政
广东正派律师事务所
李政
律师解答
逃逸的6种不认定情况:
1、虽然离开现场,但证实其主观上无逃逸的故意的行为;
2、虽然驶离现场,但离开是为了设法报警的行为;
3、虽在离开现场途中,但主观故意动机尚不明确的行为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版权说明:找法网对图文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点赞
收藏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逃逸的6种不认定情况保险给报吗
您好,依据保险合同约定办理
醉驾逃逸的6种不认定情况
逃逸的6种不认定情况: 1、虽然离开现场,但证实其主观上无逃逸的故意的行为; 2、虽然驶离现场,但离开是为了设法报警的行为; 3、虽在离开现场途中,但主观故意动
什么情况认定逃逸
以下两种情形不应认定为逃逸:1、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报警。2、存在不能抗拒原因,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逃逸的6种不认定情况法规出处
交通事故逃逸后自首,按照交通肇事罪具有逃逸情节定罪量刑,自首属于减轻量刑情节。
逃逸的6种不认定情况6
交通事故逃逸后自首,按照交通肇事罪具有逃逸情节定罪量刑,自首属于减轻量刑情节。
交通肇事逃逸,具体在哪个法律条文里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您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