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公积金需要带什么资料

更新时间:2024-01-12 16:25
拿公积金需要带什么资料
戴芬芳
浙江泽厚律师事务所
戴芬芳
律师解答
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需要准备以下资料:
1、共同资料:提取申请书;身份证明;婚姻证明。
2、大修自住房的:提供房屋所在地房屋管理部门或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危房鉴定书》、《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书》、购买建筑材料及其他施工费用支付凭证。
3、购买期房的:提供《商品房买卖合同》、购房增值税普通发票、契税完税证明。
4、其他。
法律依据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第二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离休、退休的;
(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六)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依照前款第(二)、(三)、(四)项规定,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的,应当同时注销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
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职工的继承人、受遗赠人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无继承人也无受遗赠人的,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纳入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
版权说明:找法网对图文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点赞
收藏
相关知识推荐
拿公积金需要什么材,具体规定有哪些
公积金的可提取情况较多,比如买房、租房,以买房提取公积金为例,需要的材料包括:购房合同或购房协议的原件及复印件、购房发票的原件及复印件、公积金提取职工本人身份证
你好,在深圳办理公积金需要什么资料呢
晚上好,职工本人:身份证、公积金账户号。 单位专办员:单位介绍信、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住房公积个人信息核对(变更)表。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提取公积金需要什么材料?
一、提取公积金需要带什么材料 1、提取公积金需要带下列材料: (1)权利人及配偶的身份证和户口本; (2)单位出具的提取证明; (3)公积金支取申请书; (4
提取公积金需要什么材料
公积金提取需要以下材料: 1、公积金提取申请书。 2、个人身份信息证明,包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公司出具的提取证明。 4、提取公积金的说明书,应声明提取公
领取住房公积金需要准备什么资料
取公积金需要下列材料:本人的身份证明;婚姻状况证明;提取公积金的申请书;以及能证明本人是用于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等情况的证明材料,例如购房合同、装修合
需要什么资料?
这个看具体办理什么事情了
常熟取公积金需要什么资料
您好,公积金问题可以咨询人社局公积金部门
离职半年后取公积金需要什么材料
离职后的一个月左右可以去提取公积金,一个月后离职者的账户一般已经处于封存状态了。在提取公积金时需要注意携带盖有公司公章的住房公积金提取审批表、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
生育保险报销的适用人群
生育保险报销的常见处理方式包括准备相关材料向社保机构申请、通过单位代为申请等。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个人情况和便利性。若个人情况复杂或时间紧迫,可委托单位或专业
店里未为员工缴纳社保怎么算补偿?
针对店里未缴纳社保问题,员工可要求店家补缴或选择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员工对工作的需求和对补偿的期望。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根据自身情况做出
东莞失业保险金累计交满59个月一次性能领多少钱?
失业保险怎么领?失业人员自与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聘用)或工作关系之日起,60日内持与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聘用)或工作关系的证明、法律依据:《职业指导培训
济南新生儿医保的办理流程
新生儿办医保的流程是:1、前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或者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资格审核手续;2、提交新生儿的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3、资格审核通过后申领社会
老人重症住院走的是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后自己负担5万元,这5万元能不能再报销能不能再报销?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医疗保险能报销可能要符合以下条件1、在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事故通知期限内尽到通知保险公司的义务;2、在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治疗;
微信怎么提取公积金
微信提取公积金时,首先需确认所在地区是否支持线上提取。支持的话,关注公积金所在地的官方公众号或小程序,绑定个人账号后,选择提取原因并填写相关信息。提交申请后等待
主讲律师
戴芬芳
戴芬芳
浙江
擅长:公司企业、合同纠纷
530
已帮助
咨询我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