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合同和劳动合同是不一样的吗

更新时间:2024-05-02 17:55:06
问题描述:
入职合同和劳动合同是不一样的吗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1117180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咨询我
    法律分析: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有着本质的区别,至于哪个更好,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是没有可比性的。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务合同是当事人各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就某一项劳务及劳动成果所达成的协议,即通常所说的雇佣关系。
    劳动合同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调整,而劳务合同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调整。
    另外,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之间除了以上所描述的合同性质及权利义务不同以外,救济途径、劳动支配权、劳动风险责任承担、报酬性质及支付方式均不同。
    因此,二者之间没有可比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七条:本法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本编通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适用本编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合同的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2024.05.02 17:54:42
    点赞
  •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1467377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咨询我
    入职申请和劳动合同不是一样的。双方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是首要签订的,而劳动关系则是自员工开始工作时才算生效的。而入职申请则是员工的求职书面信,只是单方面的劳动关系,与所签订的劳动合同内容是不一样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2024.05.02 17:55:05
    点赞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563024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咨询我

    一、入职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1、入职合同和劳动合同的性质不同,入职前签定的协议不是成为劳动合同,属于职业意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应当按照规定建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二、劳动合同入职多久签订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的条例规定;公司应在员工入职起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且在签订合同时约定试用期。若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员工双倍工资。
    入职超过一个月公司未签劳动合同,可以主张公司支付双倍工资。没交社保的可以去社保局投诉,社保局可以责令公司补缴社保。劳动者也可以以公司不交社保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2024.05.02 17:55:06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入职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入职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劳动保障知识 21605
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的
劳务与劳动合同不同。劳务合同关系灵活,报酬、解除等由双方协商;劳动合同则法律规定严格,如必须签订书面合同、保障劳动者权益等。选择时需明确双方关系与需求。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聘用人员合同书与劳动合同的区别是哪些?
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聘用合同的主体主要是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而劳动合同的主体则是包括企事业单位在内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此外,聘用合同的试用期可以长达12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想了解一下,劳动合同与聘用合同有什么区别
法律分析: 1、适用范围不同。狭义劳动合同适用的主体为企业,聘用合同适用的范围主要为事业单位。 2、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 3、监督管理部门不同。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聘用人员合同书与劳动合同的区别是怎样的?
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聘用合同的主体主要是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而劳动合同的主体则是包括企事业单位在内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此外,聘用合同的试用期可以长达12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请问一下,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在哪里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主要有以下区别: 1. 签订合同的对象不同:签订劳动合同的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而签订劳务合同的对象是个人之间或者个人与单位之间。 2. 合同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请问,劳动合同和聘用合同的区别有什么
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1. 适用范围不同。狭义劳动合同适用的主体为企业,聘用合同适用的范围主要为事业单位。 2. 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国家在一些重要方面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用工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用工合同与劳动合同在法律性质、主体要求、地位关系、合同内容及报酬原则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反映了两者在调整劳动关系和经济关系时的不同侧重点和适用范围。因
全部7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想了解一下,劳动合同与聘用合同有何种区别
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主要有以下方面: 1. 适用范围不同。狭义劳动合同适用的主体为企业,聘用合同适用的范围主要为事业单位。 2. 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国家在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我想问一下入职合同和劳动合同一样吗?
需要分情况看待。如果入职协议的基本内容具备了劳动合同的一般要件,如用人单位的名称、劳动者的姓名、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想了解一下,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在于: 1、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而劳务合同的主体可以均是自然人; 2、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不同,劳动合同中当事人之间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刚刚
吴余茹律师
近期帮助 15098 人
我们是公司需要跟员工协商工伤赔偿
4分钟前
何江律师
近期帮助 61908 人
支付宝当时给我发了个二维码,扫进去显示中信银行客服,然后我贷了10000,它就一直要充这钱要充那钱的
12分钟前
合肥中盾所律师
近期帮助 44461 人
我的养老金被法院扣完,找执行法官要生活他不理,我借的钱看病报销全扣完,现在分文没有生活陷入困境
12分钟前
韩继强律师
近期帮助 20440 人
我好多年以前买的楼房在和龙商业步行街!有地下室没有做防水!!想找建筑商把防水做上
15分钟前
叶斌律师
近期帮助 5143 人
你好,我案件说每年6月份续冻。找法官一直推咋办
16分钟前
韩佩霞律师
近期帮助 37643 人
你好,我想查询一个电话号码的机主姓名是否可以
20分钟前
盈科师瑞律师
近期帮助 12321 人
本人租房签订了合约为一年期限。是跟中介签的。中介和房东另签有合同中介在收到钱之后
25分钟前
广东泰扬所律师
近期帮助 4113 人
13岁可以自己去坐高铁吗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