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法律知识
找法网手机版
网站导航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法律知识
律师说法
合同范本下载
极速咨询
提交咨询
问题库
咨询百科
一对一咨询
法律问答
法律咨询专题
民法典
知识专辑
法律专题
法律法规
视频说法
图文说法
语音说法
找法说法
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律咨询
>
四川法律咨询
>
成都法律咨询
>
成都其他
> 咨询详情
你好,失地农民可以农保和失地社保同时领取吗
更新时间:2024-02-20 11:47:27
问题描述:
你好,失地农民可以农保和失地社保同时领取吗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6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四川宪恒律所律师
服务地区:四川-成都
189-8053-5254
咨询我
失地农民的农保和失地社保是否可以同时领取,取决于具体的政策规定和实施情况。一般情况下,失地农民可以参加失地社保,以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
2024.02.20 11:47:27
点赞
综合律师团队
推荐
已帮助
1086157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咨询我
法律分析:不能同时买。
可以选择社保,现在有一政策是 失土保险转成城镇职工社保的。
农村失地保险特指被征地农业户籍人员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各机关事业单位、城镇各类企业所雇佣人员,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的社会保险。
这两个保险都应该在社会保险局管理,农村失地保险缴费标准低于社会养老保险,在领取时农村失地保险也低于社会养老保险,并且这两项保险不能同时参保,国家不会为一个人补贴两次。
所以要根据自己养老的预期,和缴费能力选择缴哪个。
现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也可以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轨。也就是说,到法定退休年龄后,被征地农民只要补足缴费额,就可以像职工一样享受退休待遇。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024.02.19 22:44:44
点赞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官方
已帮助
297356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社保并不冲突。社保所保障的包括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就是对应于社保中的养老保险,只是这两者之间缴费资金来源是不一样的。
社保资金是由企业和个人缴纳的,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则是由政府、村集体以及个人三方出资缴纳的。
需要注意的是,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社保是可以同时拥有的,但是只能享受一份保险待遇。
用户可以选择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社保进行合并,合并之后将会对个人的养老金有较大的提升。法律依据:《中华人民
共和
国社会保险法》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
社会保障
号码。
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2024.02.19 22:44:56
点赞
平台特邀律师
推荐
已帮助
407907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1、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与单位购买的社保能同时拥有,但是只能享受一份保险待遇。
2、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在工业化过程中,农民的农业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国家出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以保障农民的权益。
3、参保对象失地农民指因政府统一
征收
农村集体土地而导致失去全部或部分土地,且征地时对所征土地享有承包经营权的人员。规定年满18周岁及以上的失地农民方可自愿参保,年龄以居民身份证登载的出生日期为准,征地时间以征地批文为准。法律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条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
合同
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2024.02.19 22:45:16
点赞
何元金律师
服务地区:四川-成都
你好,失地社保建议到当地社保部门咨询。
2024.02.20 10:24:02
点赞
周清智律师
服务地区:四川-成都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社保并不冲突。
2024.02.20 11:18:11
点赞
平台广州律师团
官方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查看其他1位律师解答内容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描述问题
接入律师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社保两地同时交可以吗
社会保障动态
19046
美团骑手保险意外伤害,和社保可以同时报吗
你好,这个还可以申请新型职业伤害
全部5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社保和农村医保可以同时交吗?
对于社保和农村医保的同时交纳问题,常见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同时参加两种保险,享受双重保障;二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参加。 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个人的实际需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可以两地同时交社保吗
法律分析: 1. 社保系统会共享数据,一个人不得同时在不同地方购买社保。 2. 社保的缴纳可以分成个人全部缴纳以及公司和个人按比例缴纳。一般来说,有公司缴纳的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交通和社保可以同时报两份医药费吗
医保报销必须需要相关收据。你不住院,只要拿出符合规定的医药费单也能报销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领失业金的同时可以缴纳社保吗?
领失业金的同时不可以自己交社保的原因: 1. 领了失业金,在领取失业金期间,不可以缴纳职工社保,但是可以以灵活就业身份缴纳灵活就业社保,不过也只能缴纳医疗保险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缴纳社保!您可以同时缴纳吗!
你好,若单位没有给员工办理社保的,建议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收集相关证据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老家社保和外地灵活就业可以同时交吗
你好,一般情况是只交社保或者只交灵活就业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缴纳社保!您可以同时缴纳吗!
你好,个人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应当由单位所在地的劳动部门进行调解!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缴纳社保!您可以同时缴纳吗!
你好,个人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应当由单位所在地的劳动部门进行调解!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社保可以在不同省份两家公司同时交吗
一、两家公司同在一个地区,你只能在一家公司参保缴纳社保。你可以与另一家公司协商,通过提高工资待遇而不必参保缴费社保。因为一名职工只能有一个社会保险号码,只能享受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相关推荐
可能感兴趣:
房产律师
列表内容
嘉善县律师
衡阳律师
海口建筑工程律师
法律知识
法律内容
法律内容
法律列表
法律资讯
律师推荐:
成都律师
成都找律师
同城律师:
崇州市律师
大邑县律师
都江堰市律师
金堂县律师
彭州市律师
蒲江县律师
双流区律师
新津区律师
邛崃市律师
郫都区律师
锦江区律师
青羊区律师
金牛区律师
武侯区律师
成华区律师
龙泉驿区律师
青白江区律师
新都区律师
温江区律师
高新区律师
简阳市律师
专业律师:
成都房产纠纷律师
成都公司法律师
成都合同纠纷律师
成都婚姻家庭律师
成都交通事故律师
成都劳动纠纷律师
成都刑事辩护律师
成都债务债权律师
律师解答动态
17秒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301220 人
建档立卡户转户口到省外后,还能享受政策吗
1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301220 人
前男友分手半前男友分手半年了前男友分手半年了突然有人给我打电话说是前男友拜托律所来和我调前男友分手半
2分钟前
广东三佛律师
近期帮助 18198 人
后续仓库不需要改单价,导致公司多付款给加工厂,想问问申请仲裁,仓管员胜算大吗?
9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301220 人
农转非居民未购买社保能够领独生子女扶助金吗?
11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301220 人
和孟律师说了吗
13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301220 人
监委没移送宗卷,律师看不见,检查院逮捕就两三天怎么办
18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301220 人
行政违法处理完了然后后续和别人口供不一样怎么办
35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301220 人
我被骗给其他号码充话费300元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