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村宅基地转让给我可以吗

更新时间:2024-02-05 23:12:47
问题描述:
同村宅基地转让给我可以吗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征地拆迁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1382986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农村宅基地转让具有以下限制:出卖人和买受人必须均是同一村的村民;买受人符合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所转让的宅基地符合本村统一的居住整体规划,符合当地标准;必须征求四邻意见,经集体经济组织批准同意。
    《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第八条农村村民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个人只有使用权,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转让、出租。
    实施村镇规划进行旧村、旧城改造需要调整宅基地的,原宅基地使用人应当服从。《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法律依据:《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第八条农村村民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个人只有使用权,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转让、出租。实施村镇规划进行旧村、旧城改造需要调整宅基地的,原宅基地使用人应当服从。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
    《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第八条农村村民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个人只有使用权,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转让、出租。实施村镇规划进行旧村、旧城改造需要调整宅基地的,原宅基地使用人应当服从。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
    2024.02.05 23:12:21
    点赞
  •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1114062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咨询我
    农村宅基地转让具有以下限制:出卖人和买受人必须均是同一村的村民;买受人符合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所转让的宅基地符合本村统一的居住整体规划,符合当地标准;必须征求四邻意见,经集体经济组织批准同意。法律依据:《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第八条
    农村村民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个人只有使用权,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转让、出租。实施村镇规划进行旧村、旧城改造需要调整宅基地的,原宅基地使用人应当服从。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
    2024.02.05 23:12:34
    点赞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1185247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咨询我
    可以转让的,但是需要符合条件的。需具备的条件有:
    (一)转让人拥有二处以上的宅基地;
    (二)转让人与受让人为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成员;
    (三)受让人没有住房和宅基地,且符合宅基地使用权分配条件;
    (四)转让行为征得集体经济组织同意。以上条件应同时具备。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二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统筹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关工作。
    2024.02.05 23:12:47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宅基地可以同村人转卖吗
宅基地可以同村人转卖吗
宅基地使用权 3638
我想问一下现在农村本村宅基地可以直接转卖给外村人吗?
关于农村宅基地的处置,转卖给外村人是不可行的。您可以选择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转让,这必须得到集体同意并按照规定办理手续。如果符合条件,您也可以考虑将宅基地转为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宅基地可以转卖吗?
宅基地可以转让,但需要满足受让人与宅基地所有人属于同一村集体的成员且户口在同一村。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所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同村不同组可以申请宅基地吗?
法律分析: 1、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的,应当以户为单位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 2、没有设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应当向所在的村民小组或者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3、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农村里的宅基地,可以转卖给外村人吗
1. 宅基地可以在本村村民之间互相买卖流转。 2. 卖给非本村人的属于无效的买卖。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宅基地可以转卖给别人吗?
1. 宅基地可以转让给他人使用。宅基地转让时,转让人与受让人必须是同一村的村民,受让人必须符合宅基地申请标准,所转让的宅基地使用权必须符合当地标准,转让行为必须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重庆同村不同生产队可以买卖宅基地吗
,同村不同生产队之间买卖宅基地是违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九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
全部5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宅基地可以同村转让出售吗?
宅基地使用权不可以出卖,但可以依法转让。转让时,转让人与受让人必须是同一村的村民,受让人需符合宅基地申请标准,且所转让的宅基地使用权需符合当地标准,转让行为需报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农村自己的宅基地可以转卖吗?
1. 农村的宅基地可以在农村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出售转让。宅基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只有使用权由农民个人享有。农民买卖在宅基地上自建的房屋时,宅基地使用权也随之转移,此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农村宅基地可以转卖吗?
宅基地可以买卖,但要符合下列条件: 一、经本村村民委员会同意,且最终取得乡级政府的批准; 二、转让人与受让人同为本村村民; 三、受让人无宅基地,符合宅基地申请条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宅基地可以转卖给别人吗
宅基地使用权不可以出卖,但可以依法转让。转让时,转让人与受让人必须是同一村的村民,受让人需符合宅基地申请标准,且所转让的宅基地使用权需符合当地标准,转让行为需报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刚刚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92652 人
未成年人已满14岁别人叫我帮忙叫别人出来打架被打人被别人打成轻伤二级但我没有打架
40秒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92652 人
我的手机号被那些平台占用
1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92652 人
广东省劳动局电话号码是多少
11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92652 人
我的个人所得税被别的公司走账怎么办
17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92652 人
别人朋友圈点名骂我威胁我可以报警嘛
17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92652 人
8岁的女孩被14岁的男孩强奸了10年。她能起诉吗?下面的疼痛还没有检查过。如何根据病情找到证据?
20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92652 人
网贷快逾期了还不上能申请延期吗
21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92652 人
撤诉后多久才能消除征信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