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撰写民事诉状时,需先清晰列出原告与被告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及居住地。随后,明确诉讼请求,如请求离婚、解决子女
抚养问题以及财产的合理分割。接着,需详述事实与理由,包括
结婚时间、子女出生情况及离婚的具体原因等。诉状建议采用打印形式,但末尾需亲手签名以示正式。
2. 前往住所地所属的基层法院(即区或县法院)进行起诉,并在立案庭完成立案手续。
3. 立案时,需提交两份民事诉状、结婚证、双方身份证(至少携带个人部分)、子女户口本或出生证明原件。若涉及财产分割,还需携带相关财产
证据,如房产证、机动车行驶证等,并准备两套复印件作为证据提交。
4. 立案庭审查无误后,需缴纳相应费用。
5. 将缴费凭证及相关材料提交给法院立案庭后,即可等待进一步通知。
6. 法院将根据案件情况安排开庭时间,并将诉状副本、证据及其他材料送达被告。被告收到后,会收到开庭时间的通知,需前往法院领取开庭传票。
7. 若被告亦同意离婚,法院可能会安排双方进行调解(在我国民事案件中,调解为必经程序)。调解成功时,将发放《民事调解书》。调解有两种可能结果:一是调解离婚,二是通过沟通工作,决定不离婚并结案。
8. 若调解未成功或开庭时仍无法调解,法院将进行判决,并颁发《民事判决书》。
9. 判决结果可能包括准予离婚或不准离婚。通常情况下,对于首次起诉离婚的案件,若被告不同意离婚,法院会判决不予准许离婚。但原告可在判决生效六个月后再次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