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重大误解签订合同,打合同撤销官司需要收集哪些证据

更新时间:2020-01-20 12:34:28
问题描述:
因重大误解签订合同,打合同撤销官司需要收集哪些证据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钟慧玲律师
    服务地区:广西-桂林 182-9000-8428
    咨询我
    你好,需要收集产生重大误解的材料。
    2019.06.19 22:23:36
    点赞
    当时口头约定该怎样怎样,结果签了个合同,合同和我们的口头约定有出入,那怎么收集这个重大误解的证据
    2019.06.20 09:30:24
  •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474018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在可撤销合同中,应该由合同的当事人一方主张撤销权。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第五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2019.07.13 09:48:11
    点赞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1152625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可撤销合同是民法中可变更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一种.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可撤销合同的效力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它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但又不同于绝对无效的无效合同。中国《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和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消。”  所谓可撤销合同是指合同因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其有效与否,取决于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是否行使撤销权的合同。可撤销合同是一种相对有效的合同,在有撤销权的一方行使撤销权之前,合同对双方当事人都是有效的。它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但又不同于绝对无效的无效合同。  可撤销合同,是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意思表示归于消灭的合同。可撤销合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意思表示真实是有效合同重要法律特征之一,如果当事人发现合同有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不能真实地反映当事人的意思,那么,撤销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合同的法律效力归于消灭。  (2)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前,仍然有效。即使合同具有可撤销的理由,但在撤销权人未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撤销权时,合同仍然有效,当事人仍应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义务。  (3)可撤销合同的撤销,要由撤销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来实现撤销权。但撤销权人是否行使撤销权,则应由权利人自由决定。
    2019.07.24 20:33:41
    点赞
  • 房产纠纷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1773434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合同法》办规定了三种可撤销的合同:
    1.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因重大误解而可撤销的合同一般具有以下几个要件:(1)误解一般是因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失产生的。这类合同发生误解的原因多是当事人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信息或者经验而造成的。(2)必须是要对合同的内容构成重大的误解。也就是说,对于一般的误解而订立合同一般不构成此类合同,这种误解必须是重大的。所谓重大的确定,要分别误解者所误解的不同情况,考虑当事人的状况、活动性质、交易习惯等各方面的因素。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误解是否重大,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其一,对什么产生误解,如对标的物本质或性质的误解可以构成重大误解,对合同无关紧要的细节就不构成重大误解。其二,误解是否造成了对当事人的重大不利后果。如果当事人对合同的某种要素产生误解,并不因此而产生对当事人不利的履行后果,那么这种误解也不构成重大误解的合同。(3)这类合同要能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合同一旦履行就会使误解方的利益受到损害。(4)重大误解与合同的订立或者合同条件存在因果关系。误解导致了合同的订立,没有这种误解,当事人将不订立合同或者虽订立合同但合同条件将发生重大改变。与合同订立和合同条件无因果关系的误解,不属于重大误解的合同。
    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所谓显失公平的合同,就是一方当事人在紧迫或者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订立的使当事人之间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严重不对等的合同。标的物的价值和价款过于悬殊、承担责任、风险承担显然不合理的合同,都可称为显失公平的合同。
    显失公平的合同往往是当事人双方权利和义务很不对等,经济利益上严重失衡,违反了公平合理的原则,法律规定显失公平的合同应予撤销,不仅是公平原则的体现,而且切实保障了公平原则的实现;再是从法律上确认显失公平的合同可撤销,对保证交易的公正性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防止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而损害对方的利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对方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损害国家利益的,涉及社会公共秩序,大陆法系一般规定为无效。如果未损害国家利益,受欺诈、胁迫的一方可以自主决定该合同有效或者撤销。适用可撤销合同制度,已经能够充分保护受损害方的利益,也能适应订立合同时各种复杂的情况。
    2020.01.20 12:34:28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我要搜集哪些证据?
凡是能够证明对方有过错的证据都可以收集
全部2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请问我们应该收集哪些证据
付费的前提是接受过你们的等额服务,这个是证明的要点。
全部6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想请教:重婚案件的受害人应该收集哪些证据?怎样收集证据才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委托哪些收集?
搜集她丈夫与别的女人同居的证据,拍摄照片、搜集证人、录音、公证现场、公安机关报案后捉奸的处理等。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保障性住房是什么性质
保障性住房是什么性质
经济适用房 3229
怎样才能把父亲的房子转让给儿子?
父亲将房屋转让给儿子需要以下手续:签订转让、赠与或继承合同,父亲签字(共有财产需要父母双方签字);提交申请材料,到房产局填写表格和存量合同;房产局给收据,交税;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房子旁边可以安装变压器吗?
你好,国家有规定的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请问按接房多久可以过户
接房后,过户流程包括:1. 准备相关资料;2. 双方共同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3. 机构受理并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手续;4. 领取新的不动产证书。若通过中介,则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房产过户给子女哪种方式划算
房产过户给子女方式多样。出让需签转让合同、缴税并办理权属登记;赠与需签赠与协议并办理财产转移手续;继承需办理遗产继承手续,可能涉及遗嘱认证。具体操作请咨询当地房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能查房产被封的原因吗
能查。查询方式:1. 直接向法院或执行此查封的机构查询,了解具体封存原因;2. 若涉及法律纠纷,可聘请律师,通过法律途径查询及争取权益;3. 根据查询到的封存原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国家为什么就承认是商品,可以作为商品房销售?有没有责任?是谁认可或同意可以预售的?
烂尾楼盘处理方式: 1. 与开发商协商退款或换房; 2. 向住建、房产等部门投诉,寻求政府介入; 3. 委托律师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购房者应根据个人情况和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下载低至¥9.9/篇
律师解答动态
1小时前
桦仁律所律师
近期帮助 3408 人
你好我想问一下对于拖工资的事怎么解决
1小时前
时龙律师
近期帮助 14219 人
可以发照片给您看嘛
2小时前
巫青璇律师
近期帮助 136 人
你好试用期上了四天班,没签劳动合同,可以直接离职吗
3小时前
许发律师
近期帮助 5691 人
朋友借了我3000块钱,发微信不回打电话不接
3小时前
程先涛律师
近期帮助 7088 人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拘留一个多月,昨天签了法院的取保候审,这样我还会不会被收监回去?
3小时前
程先涛律师
近期帮助 7088 人
开设赌场获利7000元一般怎么量刑呢
3小时前
陈世炫律师
近期帮助 26143 人
你好,咨询一下,怎样查一下单位有没有买企业年金
3小时前
陈世炫律师
近期帮助 26143 人
由于街道工作人员的失误,导致房屋租赁备案税费少交了,而且过了四年,现在要求补交合理吗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