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员工在公司外死亡如何赔偿

更新时间:2019-02-21 03:34:41
问题描述:
公司员工在公司外死亡如何赔偿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7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李光辉律师
    服务地区:河南-周口 134-0388-0004
    咨询我
    建议先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后,如果您认为你的伤害有可能构成残疾的,在伤情稳定的情况下,向劳动局提出,由劳动局指定的工伤医院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根据鉴定的结果,综合你的月工资与单位协商索赔。如果与单位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具体赔偿项目可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工资、伙食补助费、交通费、营养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等
    2013.04.23 07:35:35
    点赞
  •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412501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一,可以要求公司按工伤赔偿,二,可以按照其他之外的法律关系主张赔偿。
    2013.04.22 15:15:36
    点赞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641713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员工工作间意外死亡公司赔偿

    劳动者工作岗位上意外死亡,遭遇事故伤害死亡的,应当认定为工亡,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生前供养亲属每人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30%发个抚恤金(配偶和孤寡老人提高10%,合计不超过本人工资) 。

    劳动者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过抢救无效48小时之内死亡的,视同工亡,享有工亡待遇;超过48小时死亡的,按因病死亡待遇,由社会保险机构按照所在省市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待遇规定支付丧葬费和抚恤金。

    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因为醉酒、吸毒、自杀、违法犯罪或者因为个人恩怨被人杀害,属于非因工死亡,其中除违反犯罪之外,其余情形由社会保险机构按所在省规定支付丧葬费和抚恤金。
    2014.08.15 18:13:56
    点赞
  •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218088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1、因工死亡赔偿标准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以下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 )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2、根据上述的规定可以计算出最终获得的抚恤金。
    2015.04.09 05:50:18
    点赞
  •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1963304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咨询我
    1. 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意外死亡,应认定为工亡。根据规定,工伤保险基金将支付丧葬补助金,该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此外,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对于生前供养的亲属,每人将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30%发放抚恤金,配偶和孤寡老人将提高10%,但总额不得超过本人工资。

    2. 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过抢救在48小时内死亡的,视同工亡,享有工亡待遇。超过48小时死亡的,则按因病死亡处理,由社会保险机构按照所在省市的规定支付丧葬费和抚恤金。

    3. 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因醉酒、吸毒、自杀、违法犯罪或个人恩怨被杀害等非因工死亡的情况,除违反犯罪外,其余情形由社会保险机构按所在省规定支付丧葬费和抚恤金。

    4. 工伤赔偿标准是指工伤职工、工亡职工亲属依法享受的赔偿项目和标准。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5. 员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若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则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死亡的规定处理。
    2019.02.21 03:34:41
    点赞
  • 杨鹏律师
    服务地区:河南-郑州
    因公死亡需要赔偿。
    2013.04.21 17:42:12
    点赞
  • 田野律师
    服务地区:北京-北京
    你可申请工伤鉴定 确定赔偿标准
    2013.04.27 23:49:32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查看其他2位律师解答内容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如果辞退员工怎么赔偿
辞退员工需依法进行赔偿。具体流程包括:确定员工实际工作年限,根据工作年限计算应支付的经济补偿(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的按比例支付),并确保及时支付以避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工伤意外死亡如何赔偿
工伤意外死亡如何赔偿
工伤索赔 4155
单位单方面辞退员工该怎么赔偿
当员工被单位辞退时,应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具体流程为:1. 根据员工在单位的工作年限计算补偿金额;2. 尝试与单位协商达成赔偿协议;3. 若协商无果,收集相关证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被辞退的员工赔偿金怎么算
被辞退员工赔偿金是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员工在单位的工作年限和月工资来计算经济补偿金;二是如果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将是经济补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员工因工死亡怎么赔偿
员工因工死亡怎么赔偿
工伤索赔 3635
没有签劳动合同,辞退员工怎么赔偿?
在没有签订劳动合的情况下辞退员工,必须支付补偿金。补偿金的计算依据包括员工的工作年限和月工资标准。特别地,如果月工资超过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补偿金支付标准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公司辞退员工的怎么补偿合理?
针对公司辞退员工的补偿,需根据具体情况操作。对于违法辞退,赔偿金通常为两倍;非过失性辞退则根据员工在公司的工作年限进行补偿;对于过失性辞退则通常不予以赔偿。具体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在工作中受伤是怎么赔偿的?
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伤害,核心步骤包括确认工伤、鉴定劳动能力以及提起劳动仲裁。首先,要申请工伤认定,明确伤害性质;接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评估伤害程度;最后,若单位不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公司拖欠工资怎么赔偿员工
对公司拖欠工资的情况,员工首先应要求支付工资及可能的补偿。沟通无果后,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并准备相关证据。若投诉无法解决问题,建议申请劳动仲裁或寻求法律诉讼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如何赔偿员工在家受伤被解雇的情况
按劳动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等的规定办理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5分钟前
高宇航律师
近期帮助 306 人
我们当地有个油田。钻井的铁管子我想买了10根,我想问问这样犯法吗?是他们卖我的。
6分钟前
吴中律师
近期帮助 49695 人
我在他电交99.99元充二百元他没有给我充上话费
8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73798 人
朋友要我短信验证码注册简信
9分钟前
何江律师
近期帮助 62009 人
在柏众借款无法提现签订了电子合同,签了字怎么弄
10分钟前
李琦律师
近期帮助 7799 人
呃,我在转转上被骗了600块钱,如何追回?
10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73798 人
没有经过本人同意私自把东西拿走,事后也没有和我说
16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73798 人
在不清楚什么原因的情况下就被冻结了所有消费渠道,要怎么办?
18分钟前
吴丁亚律师
近期帮助 98373 人
北京退休的外籍户口能否领取暖费❓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