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如何认定

更新时间:2013-06-24 12:05: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如何认定,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国家秘密载体,致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1项(件)以上的;

  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3项(件)以上的;

  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4项(件)以上的;

  4、违反保密规定,将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或者计算机信息系统与互联网相连接,泄露国家秘密的;

  5、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国家秘密载体,隐瞒不报、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或者不采取补救措施的;

  6、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如何认定

  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是指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故意泄军事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战时犯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1、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军事秘密的安全。

  2、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的行为。

  3、犯罪主体

  本罪的犯罪主体是所有军人。既包括对军事秘密负有特殊保密义务的军人,如机要、通信、保密人员等,也包括所有了解军事秘密的普通军人,而且不论他们是通过职务活动了解的军事秘密,还是通过其他渠道了解的军事秘密。

  4、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保密法规,会造成泄露军事秘密的危害结果,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由谁侦查
国安局了,如需进一步沟通可以与我详谈细节
泄露内幕信息罪怎么判刑?泄露内幕信息罪的最新量刑标准
泄露内幕信息罪是指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 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泄露该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上述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泄露内幕信息罪按照以下标准量刑: 1、构成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3、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泄露国家秘密罪如何处罚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处罚: 1、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一般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犯罪情节达到特别严重程度的,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
故意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您好,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分析判断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标准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量的刑标准如下: 1、犯此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的,酌情处罚。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情形有什么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情形: 1、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1项(件)以上的; 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3项(件)以上的; 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4项(件)以上的; 4、违反保密规定,将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或者计算机信息系统与互联网相连接,泄露国家秘密的; 5、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国家秘密载体,隐瞒不报、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或者不采取补救措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怎么判
构成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既遂的判刑规则: 1、构成本罪既遂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如果存在特别严重情节的,则应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
泄漏公民信息罪怎么处罚
刑事犯罪的量刑问题涉及的关系较为复杂,需要具体看适用刑罚、犯罪情节、悔罪表现,是否累犯等情况,并最终由法院判决确定,当然律师的介入可以在犯罪的各个方面进行处理,以最大限度的帮助争取理想的量刑结果。 若是被刑事拘留了或被批捕了,只有律师可以会见。依据现有法律,家属或朋友不能会见犯罪嫌疑人,只有到法院开庭才能见到。这期间,只有委托律师进入看守所会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律师可以进入看守所了解下列情况:您的亲友是否被刑讯逼供、是否被同监所的犯人欺负或虐待、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与帮助、了解涉案罪名与案件相关情况、反馈家人朋友的挂念与希望知道的情况、以及其在里面的状况、代为取保候审、代为申诉或控告等等。 无论对亲友还是对被抓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来说,第一时间找律师介入最有利于保护其合法权益。 当家人被刑事拘留后,一般情况下采取拘留措施的机关都会及时通知家人知晓。此时,也是可以探视被刑事拘留的人的,只不过探视的对象只能是聘请的律师,而不能是非律师人员。
过失不构成泄露商业秘密罪
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简述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如下: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所谓盗窃商业秘密,包括单位内部人员盗窃、外部人员盗窃、内外勾结盗窃等手段;所谓以利诱手段获取商业秘密,通常指行为人向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提供财物或其他优惠条件,诱使其向行为人提供商业秘密;所谓以胁迫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是指行为人采取威胁、强迫手段,使他人在受强制的情况下提供商业秘密;所谓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是指上述行为以外的其他非法手段。例如,通过商业洽谈、合作开发研究、参观学习等机会套取、刺探他人的商业秘密等。  2、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所谓披露,是指将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向第三人透露或向不特定的其他人公开,使其失去秘密价值;所谓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是指非法使用他人商业秘密的具体情形。需要指出的是,以非法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人,如果将该秘密再行披露或使用,即构成双重侵权;倘若第三人从侵权人那里获悉了商业秘密而将秘密披露或使用,同样构成侵权。  3、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合法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可能是与权利人有合同关系的对方当事人,也可能是权利人单位的工作人员或其他知情人,上述行为人违反合同约定或单位规定的保密义务,将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擅自公开,或自己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即构成对商业秘密的侵犯。  4、第三人在明知或应知前述违法行为的情况下,仍然从侵权人那里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这是一种间接侵权行为。行为人知悉其为他人的商业秘密,并明知或应知系侵犯商业秘密的情形,依然获取、使用、披露该秘密,所以法律将这种行为也作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来对待。
如何认定证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确认证人与本案的利害关系,通常涉及对证人血缘关系、身份背景、情感倾向以及经济利益等多方面的审查。在处理时,应细致考量关系的具体类型及其对证言公正性可能产生的实际
你好律师,想咨询如果在崇州市地区出狱后,交罚金的账号怎么查询?
具体操作:1.若选择联系法院,可通过崇州市法院官方网站查询联系方式,或直接前往法院咨询窗口询问。在咨询时,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及案件相关信息,以便法院工作人员快速定
我想了解看守所的解封时间。
了解看守所解封时间,需先明确禁闭原因及期限。处理方式包括咨询看守所或等待官方通知。建议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式了解解封时间。
你好,倘若在天津和平区想了解同学家长恶意恐吓我家孩子并拦截在校门口,有哪些法律手段可以制裁?
常见处理方式有报告学校、报警等。若情节轻微,可先报告老师家长协调;若情节严重,应立即报警,让公安机关介入处理。
看守所教会主动联系家属吗
看守所不主动联系家属。具体操作:1. 行为人可写信给家属,需向看守所提出申请,同意后由工作人员寄出;2. 家属收到信后可回信至看守所,经检查符合规定后交至行为人;3. 特殊情况下,被拘留人可申请打电话,需向民警提出并经批准,使用固定电话,费用自理,且应遵守通话次数和时间限制。
你好,如果我在湖南长沙县,请问十岁孩子在超市偷窃10元的东西如何处理
处理孩子偷窃常见方式有退回物品、教育引导、必要时矫治。不满14岁以教育为主,责令监护人管教;满14岁视情况依法处罚,并加强教育;情节严重需矫治。
监狱打电话一星期打几次
监狱打电话频次依规定。具体操作:1. 初入狱时,通常有一次通话机会;2. 服刑期间,按规定与亲属或监护人通话,注意内容积极;3. 了解监狱探视和通话具体规定,遵守安排,保持与家属适当联系。
人被刑警带走,多久可以请律师
处理方式:从法律角度,被刑警带走后请律师的常见处理方式包括:1)立即通知家属或指定人员,由其代为聘请律师;2)若条件允许,自行联系律师;3)在侦查机关首次讯问时,明确提出要求聘请律师。选择方式: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嫌疑人的具体情况和条件。若嫌疑人被限制人身自由且无法自行联系外界,家属或指定人员应及时行动。若嫌疑人仍有一定自由,可自行或通过可靠渠道联系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