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过失补偿原则的情况有哪些

更新时间:2013-06-07 14:30: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工伤保险条例》第60条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工伤保险制度是国家以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条例》第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同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条例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因此,参加工伤保险是雇主的义务。

  实行“无过失补偿原则”是工伤保险的重要特征。

  按照这一原则,无论雇主是否存在过失,只要造成职工伤害的都要承担对职工的补偿或赔偿责任。《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其职工发生工伤的,要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项目和标准向工伤职工支付有关费用。这样规定,是对未参保的用人单位的一种惩罚,又是对因单位责任受到实际利益损害的工伤职工利益的切实保障。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经济纠纷有哪些情况?
可以聘请律师提供相关法律上的服务
什么情况是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按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
一般无过错责任有哪些情形
无过错责任的适用范围包括产品侵权损害赔偿;高度危险作业的侵权损害赔偿;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损害赔偿;动物致害责任;以及工伤事故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有明显的惩戒和预防作用。 无过错责任原则加重行为人的责任,使受害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更容易实现,受到损害的权利及时得到救济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过错推定原则适应的情况有哪些
具体是什么方面过错?请说清楚!
哪些情况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库中无照片是什么情况
1、耗费的工作时间。2、法律事务的难易程度。3、需要的律师人数与律师的个人能力。4、律师可能承担的风险和责任。5、律师的社会信誉和工作水平。6、办理案件所需支付的其他必要成本输出。
单位要求员工赔偿的情况有哪些
你好,因员工未通知或通知后提前离职使单位造成了损失。可以向员工索要赔偿
请问什么情况有失业金赔偿
政策上的问题,最好咨询社保中心。。。
被迫离职的通知还需要工作吗?
需要通知员工办理离职手续
我已经工作了一年半,还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我们能得到什么补偿?
员工与公司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纠纷,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工会或者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协商和调解不成,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也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工伤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标准
工伤解除合同赔偿依工作年限定。满一年赔一个月工资,不满按比例算。若公司拒赔,可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确保保存相关证据,维护自身权益。
没有劳动合同一定要给双倍工资吗?
未签劳动合同可主张双倍工资。操作包括:1. 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签订劳动合同;2. 若协商无果,收集证据如工资条、工作记录等;3. 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仲裁,主张双倍工资;4. 不服仲裁结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的产假是多少天
产假最多休158天,其中国家规定产假98天,符合地方规定的增加产假60天。根据法律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未满16岁可以实习吗
未满16岁的青少年一般不能参与实习,因为这违反了劳动法关于童工的规定。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确保青少年年满16岁后再参与实习;选择符合年龄要求的志愿者活动或学校组
商场店铺撤店如何赔偿,合同签3年,干了1年,公司怎么赔偿
商场撤店应赔偿员工。如解除合同,按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未提前通知则加付一月工资。如双方同意安排其他工作,则无需赔偿。操作时应确保与员工充分协商,并遵守《劳动
如果刚签了劳动合同,家里有事儿,能不能离职?
离职的常见处理方式有协商解除、提前通知解除和因单位违法直接解除。选择时需考虑实际情况,如单位是否同意协商、是否有足够时间提前通知,以及单位是否存在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