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职工有婚假吗

更新时间:2013-05-16 10:53:49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公厅《关于对再婚职工婚假问题的复函》的规定,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

  劳动者。职工再婚能享受几天婚假:

  再婚可以享受法定的3天带薪婚假。同时,再婚不能享受晚婚(增加婚假十四日)的待遇。

  法律规定婚假规定:

  我国法定的婚假一般是10天。各地普遍规定的晚婚奖励假,时间有长有短,最短的是一周,最长的是一个月。我国各地普遍规定的晚育奖励假时间差距较大。有的规定晚育奖励假10-30天,有的规定45-90天。还有一些地方规定,在给予女方晚育奖励假的同时,给予男方一定期限的护理假,一般为7-10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再婚能享受几天婚假,如果二婚的话还能享受几天的婚假?
“3天。二婚与初婚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因此二婚也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
北京关于再婚婚假的规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对再婚职工婚假问题的复函》中曾有过明确答复:“根据婚姻法和国家有关职工婚丧假的规定精神,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一样的婚假待遇。"初婚婚假规定如下: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 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2017年再婚有婚假吗
再婚是有婚假的。再婚是合法结婚,所以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根据国家有关职工婚丧假的规定精神,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
再婚员工还可以休婚假吗
再婚职工还能享受婚假。职工本人结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假。职工本人需要去外地结婚的,用人单位另给予路程假。劳动者依法享受婚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第一条
再婚有婚假吗?请问再婚的夫妇有婚假吗?
有的。 二婚与初婚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因此二婚也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根据目前《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符合法定结婚年龄的公民,可享受3天法定婚假。
再婚的婚假是多少天?请问再婚的婚假是多少天?再婚有几天婚假?
法律规定为3天,具体参照当地的政策而定。 再婚与初婚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因此再婚也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您好,咨询再婚的婚假享受晚婚假吗
再婚是有婚假的。再婚是合法结婚,所以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根据国家有关职工婚丧假的规定精神,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
请问职工再婚,请婚假有几天婚假?
部分地区仅有三天法定婚假。具体有没有婚假要看当地政策与公司的相关规定。
每天工作12小时,因为工作时玩手机被罚款150元
你好可以主张加班费,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
员工想看工资余,公司要求申请才能看合理吗
法律分析: 1.先和单位协商,提出支付你工资的要求; 2.协商不成,不要拖,马上去单位所在地的劳动局投诉并要求劳动仲裁。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职中必须需要去实习吗?
你可以自己问学校,按校规则处理
工资通过微信转账支付。目前单位不承认劳动关系,说是劳动就业关系,每笔工资由双方协商确定。
如果没有合同,当事人可以依法收集能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通过协商、申请劳动调解、提起劳动仲裁、以及依法向法院起诉等方式来处理劳动工资纠纷。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你好我是暑假工我给公司说自己是长期的
您好,您具体遇到了哪方面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