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提成工资制

更新时间:2013-05-16 10:46:56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提成工资制:又称“拆帐工资制”或“分成工资制”,是一种按照企业的销售收入或纯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工资总额,然后根据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量计发工资的形式。

  这种形式适用于劳动成果难以用事先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计量,不易确定计件单价的工作。目前,在部分饮食业、服务业和商业中多实行这种工资形式。

  提成工资制,是用人单位根据职工业绩的一定比例计发职工劳动报酬的工资计算方式。该工资制度有利于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可以减轻一定的经济负担,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因此,提成工资制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用人单位采取提成工资制的,应当在劳动合同中明确提成的比例、提成的基数、基数的计算方式、给付方式等。

  提成工资的具体形式,可分为两种:

  1、超额提成。扣除一部分或保留其基本工资作为固定工资部分,并相应规定需完成的销售额或利润,超额完成的部分再按一定的比例提取提成工资。其计算公式:

  员工收入 = 基本工资 + 超额收入×提成比例

  2、全额提成。取消固定的基本工资,员工的收入完全随利润或销售收入额浮动。

  员工收入 = 利润或销售收入额×提成比例

  提成工资能够把员工的工资收入直接同本单位的销售状况或盈利状况联系起来,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员工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我的工资是底薪+提成,提成合同说是本月提成点按照上月做的业绩来
您好,用人单位拖欠提成工资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工资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探亲假中月标准工资指的是什么工资?底薪什么的。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规定,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计算月标准工资时,应包括基本工资、保留工资和附加工资。也就是说,休探亲假应当视为正常出勤,按正常出勤工资标准进行工资支付。
没上满一个月给不给提成 底薪提成是怎么算的
在公司干一个月不给底薪只给提成的解决办法如下: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劳动仲裁流程是什么 劳动仲裁流程如下: 1、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2、仲裁庭应当首先调解劳动争议,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 3、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和地点书面通知当事人; 4、仲裁庭作出终局裁决后,应当制作仲裁书,送达双方当事人。
工资底薪是什么意思,提成是什么意思
无责任底薪,是指员工即使没能完成用人单位所下达的任务指标,也可以拿到该单位所规定的最低薪水。无责任底薪指员工不用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指标就能得到的薪水,员工对此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有一点“不劳而获”的意思。
提成是奖金还是工资,遣散费是按照基本工资还是提成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工资表显示是提成7600岗位工资2000但是岗位工资的明细里有1190的基本工资,请问这个什么工资制
据您所述,工资标准需根据劳动合同约定及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如对工资事项存在质疑的,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或申请劳动仲裁,主张合法权益
学校安排实习,没有合理的工资
您好,实习期没有工资这个事学校发纸质文件了吗?如果发了纸质文件,您可以进行维权
请问家政公司单方面拉黑了找工作的阿姨如何维权
你好,可以直接向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
安全人员每24小时值班,是否违反劳动法
法律是这样规定的,每周上班不得超过40小时,每天不超过8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如果工作需要,可以申请综合计算工时制。因此,你得先确定,你们是否申请了综合计算工时制,如果申请了,则每三天上班24小时,相当于每天8小时,就符合规定了。如果没有申请,则不符合规定
做手工活外发收取材料费
您好!此问题请与我们详细沟通具体情况,提供解决方案。
你好,我是临时工,以前一个人一个岗位,现在突然一个人要干两三个岗位,天天要跑前跑后,突然腿疼,
如果工伤认定成功,您可以携带工伤认定决定书等相关资料,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具体申请流程可能因地区而异,建议您咨询当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工伤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