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有隐藏债务应该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2-12-08 09:45: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离婚时,应对债务进行分割,如果是夫妻共同债务的,夫妻双方应共同偿还,如果是个人债务的话,就由债务人自行承担,另一方不用偿还。那么,离婚时有隐藏债务应该怎么办?下面就和找法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离婚时有隐藏债务应该怎么办

  离婚时有隐藏债务,情况紧急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如果是已经办理了离婚手续或共同财产分割后发现的,可以向法院提起重新分割财产的诉讼。

  二、夫妻共同债务包括哪些

  1.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

  2.因日常生活所负的债务;

  3.因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收入用于家庭生活或配偶分享所负的债务;

  4.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治病以及为负有法定义务的人治病所欠的债务;

  5.因抚养子女所负的债务;

  6.因赡养负有赡养义务的老人所负的债务;

  7.其他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债务。

  三、夫妻协议离婚债务由一方偿还行吗

  夫妻协议离婚债务由一方偿还行。但是对外承担连带责任,对内只要双方达成协议即可。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若是一方个人债务的,则与另一方无关。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离婚时有隐藏债务应该怎么办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离婚时不知道男方是否有债务应该怎么办
离婚时债务的清偿包括、共同债务的清偿。对于共同债务,双方可以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平均债务。
婚内的债务如果离婚怎么办
你好,双方是否就离婚前的债务做了约定,没有约定一般是共同承担
婚内债务准备离婚怎么办
夫妻之间有债务离婚的方式如下: 1、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一般需要先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其中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递交离婚登记申请; 2、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夫妻之间有债务离婚怎么划分 1、对于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当由双方共同偿还; 2、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为个人债务,由个人承担; 3、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债务用离婚转移财产怎么办
如果离婚的话,债务可以协商,协商不成由双方共同负担
有债务。离婚债务应该怎么分配
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原则上一人承担一半
离婚时有外债应该怎么办
一方要离婚,跟对方无法协商的,可以准备好起诉书、身份材料、证据材料到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离婚。
请问有债务离婚怎么办
您好,该债务是夫妻双方的共同债务的话的,由夫妻双方各自承担一半。
我夫妻感情破裂想要离婚,该怎么办?
如果一方不同意离婚,另一方坚持要离婚的,那么只能通过法院诉讼途径解决,法院会根据双方感情破裂的情况判决离婚或者不准离婚,如果有法定的离婚情形如吸毒、赌博、家暴、婚外情、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等,或者其它被法院认定为感情破裂的情形,法院很大可能会判决离婚,如果法院判决不离,双方继续分居6个月后再行起诉,此时判决离婚的可能性很大。我们建议即使第一次诉讼可能判不离也要认真应对,因为此时在法庭上的陈述、双方的举证都会记录在案,下次诉讼时有很强的证据效力。
你好,我问一下婚前买的房子,婚后离婚需要分割吗??
结婚后离婚房产的分割如下: 1、房产是一方婚前全款购买,并且产权登记在个人名下的,则房产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离婚时归个人所有,房产的增值部分也属于个人所有; 2、房产是婚后购买的,即使在一方名下,也属于双方的共同财产,离婚时房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法院判决。 3、属于个人财产的房产在婚后将房产登记在双方名下,则房产属于双方的共同财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