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首要分子的认定

更新时间:2018-07-26 09:22:49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刑法中首要分子的认定

  在我国的刑法中指的首要分子,主要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它主要就是针对犯罪集团以及聚众犯罪而说的,在犯罪集团以及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认定呢?找法网小编整理了下面文章,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了解。

  一、犯罪集团中首要分子的认定

  刑事犯罪集团一般应具备下列基本特征:(1)人数较多(三人以上),重要成员固定或基本固定。(2)经常纠集一起进行一种或数种严重的刑事犯罪活动。(3)有明显的首要分子。有的首要分子是在纠集过程中形成的,有的首要分子在纠集开始就是组织者和领导者。(4)有预谋地实施犯罪活动。(5)不论作案次数多少,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或其具有的危险性都很严重。

  刑事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是指在该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首要分子可以是一名,也可以不只一名。首要分子应对该集团经过预谋、有共同故意的全部罪行负责。集团的其他成员,应按其地位和作用,分别对其参与实施的具体罪行负责。如果某个成员实施了该集团共同故意犯罪范围以外的其他犯罪,则应由他个人负责。

  对单一的犯罪集团,应按其所犯的罪定性;对一个犯罪集团犯多种罪的,应按其主罪定性;犯罪集团成员或一般共同犯罪的共犯,犯数罪的,分别按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罚。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指首要分子组织、领导的犯罪集团在预谋犯罪的范围内所犯的全部罪行。对于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以外的其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刑法总则第二十六条规定,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为了避免法律适用的混乱,该条还规定,对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这也就意味着,在犯罪集团中,首要分子与其他主犯所承担的责任是不同的,其他主犯只对其参与或组织指挥的犯罪处罚,而对首要分子则没有这样的限制性规定。但令人遗憾地是,在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中,没有顾及刑法分则的规定,只是含含糊糊地对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黑社会组织性质的犯罪分子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分则中的这种规定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对黑社会组织成员中“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者依照该款定罪量刑,而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主犯,以及对首要分子的定罪量刑还必须援引刑法总则第二十六条之规定。换言之,对首要分子,既要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追究其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刑事责任,又要对其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承担刑事责任。首要分子与其他主犯的区别就在于,其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二、聚众犯罪中首要分子的认定

  根据我国刑法97条的规定,首要分子既存在于集团犯罪中,又存在于聚众犯罪中。集团犯罪的首要分子是主犯,这是认识一致的,关键在于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是否属于主犯。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聚众犯罪的性质。刑法分则对聚众犯罪有两种规定,一种是只有首要分子才构成聚众犯罪,如扰乱社会秩序、冲击国家机关罪、聚众扰乱公共秩序或交通秩序罪;第二种是首要分子和一般参与人都构成犯罪的聚众犯罪,如聚众斗殴罪、聚众持械越狱罪等。同时刑法总则中规定的聚众犯罪又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将首要分子作为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例如我国刑法规定的持械聚众叛乱罪,是一种共同犯罪,法律将共同犯罪人分为首要分子,其他罪大恶极的以及其他积极参加的三种情况。其中,首要分子是危害性最大的共同犯罪人。二是将首要分子作为区分刑罚轻重的界限。例如:我国刑法规定的扰乱社会秩序罪,只有首要分子才构成犯罪。

  聚众犯罪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不存在犯罪的组织性。在聚众犯罪中,有的是所有参加者都构成犯罪,如聚众持械劫狱罪;有的仅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构成犯罪,如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有的仅首要分子构成犯罪,如聚众扰乱公共秩序、交通秩序罪。在第一种情况下,不仅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是主犯,而且积极参加者也是主犯;在第二种情况下,仅首要分子构成主犯;在第三种情况下,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这种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是两人以上,可能存在主犯。如果这种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只有一人,不存在主犯认定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首要分子这一身份只表明行为人构成犯罪。

  以上文章就是对“刑法中首要分子的认定”的全部内容介绍。通过上述文章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刑事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是在该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并且这里所说的首要分子可以是一名,也可以不只一名。而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则要根据聚众犯罪的性质去分析,通过上文,相信大家也都有所了解。如果还有其它不懂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刑法中的选择性罪名有哪些
你好,这就是太多了,你可以自己去查。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刑法中 中介组织的定义
参照刑法的明确规定
刑法中 单位 范畴的认定
单位犯罪中的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中多次盗窃的认定标准是
多次盗窃的认定标准是: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以上的,但这并非绝对,应当综合考虑犯罪故意的产生、犯罪行为实施的时间、地点等因素,客观分析、认定“多次盗窃”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1年实施的新刑法里面有没有认定罪这一项呢
1、原刑法中不认为是犯罪,刑法修正案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刑法修正案生效以前的刑法规定,刑法修正案不具有溯及力。 2、原刑法中认为是犯罪,但刑法修正案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虽判决但未生效(如提起上诉或抗诉),应当适用刑法修正案的规定。 3、原刑法和刑法修正案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照刑法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适用处罚较轻的规定 4、根据原刑法规定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的,该判决继续有效,即使按照刑法修正案的规定不构成犯罪或处刑较轻,也不适用刑法修正案
你好律师,假如本人现在在巴彦,请指点村委强杀农民的树,合法吗?
村委强砍农民树木可能存在以下法律风险点,影响农民权益。1.侵权赔偿风险:若树木属农民个人所有,村委未经许可砍伐,农民有权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如树木价值、绿化补偿等
未成年抢劫罪情节较轻能取保吗?
未成年抢劫罪情节较轻的处理过程中,存在以下法律风险点。 1. 证据链不完整导致取保失败:例如监护人未出具有效保证书或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情节轻微,可能影响取保候审申请的批准。 2. 未成年人被认定具有社会危险性:即使情节较轻,若办案机关认为其有再犯可能或难以监管,仍可能不予取保。 例如,某15岁未成年人在一次抢劫案中仅参与望风,但因其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无法提供有效担保,公安机关最终未批准取保候审。又如,某16岁少年虽未使用暴力,但在案发后拒绝配合调查,导致被认定具有社会危险性,取保申请被驳回。
你好,倘若本人是湖南省宁乡市地区的,咨询一下我想问一下我有前科,对妻子选村干部有影响吗
你有前科是否影响妻子竞选村干部,需注意以下法律风险点。1.资格审查被否:若你前科涉及贪污、受贿、危害公共安全等严重犯罪,地方选举组织可能依据“品行良好”等标准,
家人在外地看守所,怎么取得联系
常见处理方式包括送衣物、领拘留告知书、委托律师。根据案件情况和经济条件,选择是否委托专业律师,经济条件困难可申请法律援助。
非法经营被带入看守所?
非法经营被带入看守所后,可能面临以下法律风险点。 1、刑事责任风险:若非法经营行为被认定为“情节严重”或“情节特别严重”,当事人可能面临五年以下或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例如,某人未经许可从事非法放贷业务,涉案金额巨大,最终被法院判处五年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2、经济处罚风险:除刑罚外,还将面临罚金或没收财产的处罚。例如,某公司未经许可销售国家专营的烟草制品,被查获后除主要负责人被判处刑罚外,公司也被处以高额罚款,违法所得全部被没收。 这些法律风险不仅影响个人自由,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声誉损失。因此,在案件初期即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法律后果。
口供能不能定罪
处理口供常见方式为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若口供与其他证据相符,则增强证明力;若口供与其他证据矛盾,需进一步调查。选择处理方式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证据状况决定。
司法实践中,拒执罪是由负责执行判决的法院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侦查?这个法律依据再哪里?
法律分析:拒执罪是由负责执行判决的法院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侦查,并由负责执行判决的法院负责审判。拒绝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罪属于一般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侦查。申请执行人或
妨害公安罪判几年以上怎么判
刑事案件要经过三个阶段,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审查起诉,法院审判。妨害公务罪从拘留到宣判一般为四个月到半年左右。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了妨碍公务罪,其中第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