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怎样规定

更新时间:2018-06-26 15:13: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怎样规定?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对一些常用的法律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权利。那么,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怎样规定?找法网小编为你介绍。

       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怎样规定?

  回避是指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出现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情形,依法退出诉讼的一种制度。回避制度是现代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保证审判权的正确行使,确保司法公正,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回避的主体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回避适用于: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在诉讼活动中执行回避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包括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和执行员。

       二、回避事由

  审判人员与当事人、诉讼代理人之间具有特定身份关系、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具有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其他关系,是引起审判人员回避的原因。

  审判人员只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均可申请回避:

  (1)、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的;

  (2)、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该案件的;

  (3)索取、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财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当事人及其委托人报销费用的;

  (4)接受当事人及其受托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索取、接受当事人及其受托人在购买商品、装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给予的好处的;

  (5)有其他不正当行为,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

  (6)、是本案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近亲属关系的;

  (7)、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8)、担任过本案的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的;

  (9)、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兄弟姐妹关系的;

  (10)、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

       三、回避的方式及决定权

 回避分为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自行回避是指审判人员等根据法律规定,认为其与本案之间具有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关系,主动提出退出该案诉讼的制度。申请回避是指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等具有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情形,有权向法院申请其退出诉讼的制度。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

  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在执行回避制度时,既要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消除其合理怀疑,保证案件得到公正的审理,又要避免和制裁恶意申请回避的行为,确保诉讼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诉讼效率和司法公信力。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裁定书是什么?
<p>   一般来说,民事裁定书,也就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和执行民事判决的过程中,为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就程序问题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民事裁定书只解决程序问题,不是判决。 </p> <p>   根据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当事人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p> <p> <p>   法律依据: </p> <p>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 </p> <p>   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 </p> <p>   (一)不予受理; </p> <p>   (二)对管辖权有异议的; </p> <p>   (三)驳回起诉; </p> <p>   (四)保全和先予执行; </p> <p>   (五)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 </p> <p>   (六)中止或者终结诉讼; </p> <p>   (七)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 </p> <p>   (八)中止或者终结执行; </p> <p>   (九)撤销或者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p> <p>   (十)不予执行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 </p> <p>   (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决的事项。 </p> <p>   对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裁定,可以上诉。 </p> <p>   裁定书应当写明裁定结果和作出该裁定的理由。裁定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口头裁定的,记入笔录。 </p> </p>
民事诉讼法回避法律规定
回避指司法人员由于对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而不参加该案的侦察、审判等活动。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等等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
回避指司法人员由于对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而不参加该案的侦察、审判等活动。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等等
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
回避指司法人员由于对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而不参加该案的侦察、审判等活动。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等等
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看
民事诉讼法申诉的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等等
我想咨询一下民事诉讼法
请你具体描述您的问题,以便我们为您解答。
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诚信原则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该原则主要表现在当事人的诉讼行为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当事人在诉讼中陈述案件事实时应当符合真实案情,不得虚构事实。 2、要求当事人在诉讼中不得实施迟延或拖延诉讼行为,或干扰诉讼的进行,应协助法院有效率地进行诉讼,完成审判。 3、要求当事人不得以欺骗方法形成不正当的诉讼状态,从而获得不当法益。 4、禁止当事人反言。 5、要求当事人不得恶意或无根据地行使诉讼权利,防止当事人以此获得不当法益。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请解答一下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好的,可以留一下你的联系方式,内容发给你
你好,摩托车强制报废没买保险被抓罚款没交怎么办?
您好,您可以让行政部门出具一份处罚通知书,然后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不服,可以直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