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制度述评

更新时间:2018-06-25 18:35: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2011年6月27日,国际刑事法院以涉嫌反人类罪为由签发了针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逮捕令。这是国际刑事法院继2009年3月4日对苏丹总统巴希尔发出逮捕令之后,第二次对一个国家的现任元首发布逮捕令。它使得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制度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下面找法网小编为你介绍。

  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制度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第58、59、91和92四条规定中。根据这些条款的规定,发布逮捕令的程序是由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启动的。检察官在开始案件调查后的任何时候,可以向预审庭申请逮捕令。检察官的申请只能针对犯罪嫌疑人,而不能针对证人或专家。预审庭在收到检察官的申请书后,将根据以下两个条件来决定是否发出逮捕令。第一,必须有合理理由相信犯罪嫌疑人实施了刑事法院管辖权内的犯罪。第二,必须有将犯罪嫌疑人逮捕的必要。这种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了确保该人在审判时到庭。二是确保该人不妨碍或危害调查工作或法庭诉讼程序。三是在必要的时候,为了防止该人继续实施该犯罪或实施刑事法院管辖权内产生于同一情况的有关犯罪。如果预审庭认为检察官的申请满足了上述条件,它就会把逮捕令发给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国家。

  逮捕令的内容包括:人员的姓名、有关其身份的任何其他资料、要求据以逮捕该人的刑事法院管辖权内的犯罪的具体说明、和被控告构成这些犯罪的事实的摘要。它在刑事法院另有决定以前,一直有效。“另有决定”的情形一般有两种。一是预审分庭依照检察官修改逮捕令的请求,从而撤销原有逮捕令的效力。二是预审分庭未予确认或检察官撤销的任何指控,因而先前发出的任何逮捕令停止生效。但对法院管辖权或案件可受理性的质疑并不影响预审庭在提出异议前所发出的逮捕令的效力。

  在逮捕令有效期间,法院可以根据逮捕令,请求缔约国依照《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第9编的规定,临时逮捕或逮捕并移交该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逮捕并移交的请求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附有一定的资料、文件或声明。这些资料包括该人的可能下落。在紧急情况下,请求可以通过任何能够发送书面记录的方式提出,但其后应通过规定的途径予以确认。法院可以请求缔约国提供其国内法的相关具体要求,并就适用的国内法的要求,同法院进行一般性协商,或对具体事项进行协商。临时逮捕的请求则只适用于紧急情况。该请求不需要是书面形式,但应以任何能够发送书面记录的方式发出。

  在收到法院临时逮捕或逮捕并移交该人的请求后,缔约国有义务应依照本国法律和规约第9编规定,立即采取措施逮捕有关的人。其后,缔约国应将被逮捕的人迅速提送羁押国 的主管司法当局。主管司法当局则应依照本国法律审查确定逮捕令适用于该人;该人是依照适当程序被逮捕的;以及该人的权利得到尊重。这里所指的被逮捕人员的权利应是获知针对其的指控和羁押原因的权利,以及获得律师协助和法律援助的权利。但缔约国并不能以人员未依适当程序被逮捕或其权利未得到尊重为由,拒绝将人员移交给国际刑事法院。对人员权利或正当程序的侵犯的后果由国际刑事法院本身来决定,而不是由羁押国来决定,例如国际刑事法院可以基于程序的滥用而终止刑事追诉,或命令对人员进行赔偿。

  缔约国对被逮捕人员的羁押一直要持续到国际刑事法院作出将被逮捕人员移交给法院的命令之时。而在国际刑事法院发出移交人员的命令后,羁押国应尽快向国际刑事法院移交该人。至此,逮捕令的功能便宣告实现,发布逮捕令的目的亦告达成。

  从上述对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制度内容的描述可以看出,《国际刑事法院规约》所设置的这一制度是相当繁复和精致的,它是在总结前南国际刑庭和卢旺达国际刑庭等特设国际刑庭逮捕令制度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对相关国际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发展。然而,制度的设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制度能否得到切实的执行,制度的运作是否良好。正如法谚有云: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但从现有的逮捕令制度运作实践来看,这一设计精良的制度很难说是成功的。例如,对巴希尔发出逮捕令至今已两年有余,但却未见任何国家按照逮捕令的要求履行义务。对卡扎菲的逮捕令则一发出就遭到了国际社会的质疑。美国《波士顿邮报》就公开声称,签发逮捕令的时机是错误的。逮捕令制度的实际运作之所以困难重重,难有实效,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刑事法院不像一国的国内法院,能够凭借国家权力的支持在其认为必要时发出有约束力的命令而无需担心命令的执行。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国际刑事法院本身并没有警察和监狱,没有可以实际应用的方式来执行法官发布的法令,这使得它必须依靠各个国家开动其国内的警察机器以执行国际刑事法院的命令。换言之,逮捕令要得到切实执行,国际刑事法院只能等待有关国家的合作,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逮捕令制度的运作状况在未来能否改善,完全取决于有关国家的政治意愿和制裁犯罪的能力。在此,我们只能期望各国能够一秉善意,履行其依《国际刑事法院规约》所担负之义务,如此方能使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制度在实践中获得它真正的生命。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交通事故刑事判决书不公
不服一审判决可以依法提起上诉
刑事到检查院再送法院通知被害人吗
你好,要根据具体案情确定是否通知被害人。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刑事和解的法律规定,刑诉法关于刑事和解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八十八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第二百八十九条 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什么是刑法
什么是刑法
刑法知识
杭锦后旗法院刑事判决书
刑事判决书送达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直接送达。直接送达是最普遍的方式,一般就是当面送给当事人,由其签收了就可以了。 2、留置送达。 3、委托送达。 4、邮寄送达。 5、转交送达
交通事故法院刑事判决书
您好,事故具体情况是什么呢
受害人可以去法院要刑事判决书
刑事诉讼提起是由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诉,被告人可以委托律师进行辩护。如果有受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是跟刑事诉讼一并审理的。
刑事法院明天让我去拿判决书
判决书下达后有十天的生效期,如果十天内没有上诉,那么判决书才会生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计算
刑事违法行为的法庭分布图
  防卫过当,避险过当因为超过了必要限度,所以属于违法行为。  因为合法的行为是不用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而防卫过当,避险过当应认定为违法行为。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即所损害的利益等于甚至大于所保全的利益。避险过当应当负法律责任,但在刑事上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刑法理论上,把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行为,称为避险过当。避险过当不是一个罪名,在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应当在确定其罪过形式的基础上,以其所触犯的我国刑法分则有关条文定罪量刑。在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中,大多数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就是应当预见到紧急避险所损害的权益大于或相当于其所保全的权益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当然,在少数或个别情况下,可能由间接故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避险过当。由于避险过当在主观上是出于保全合法权益的动机和目的,在客观上发生在紧迫的情况下,因此,对于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烧自己的车犯法吗
放火烧自己的车是违法的,如果严重涉嫌放火罪。我国法律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签字按手印让我走,后面会被传唤?
您是因为什么事情被刑警队传唤
遇见便衣爆力执法怎么办
如果遭遇暴力执法,拍照、录视频取证作为证据。向其上级机关投诉其暴力行为,就执法的程予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司法机关控告,请求法律救济。法律依据:《
对方讲我看上情绪过激说的一些话构成恐吓罪吗
要看具体情节。恐吓威胁后果比较严重的话,可以考虑报警处理,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对方采取行政拘留的措施,情节严重者会按照寻衅滋事罪追究对方的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