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新规的“3年诉讼时效”,为啥不适用?

更新时间:2018-06-12 15:18:46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新民法总则颁布,促进了法制进程的步伐,规定了“3年诉讼时效”,但是在实践中却发现有不适用的地方。下面找法网小编为你介绍。

  自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正式实施后,关于诉讼时效由原来的“2年”变为“3年”的规定引起了广泛关注。去年11月,四川德阳旌阳区法院就依法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双方就原告的起诉是否超过诉讼时效进行了激辩。最终经审理,法院认为该案应遵照《民法通则》规定的2年诉讼时效判决,因此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一、案例

  3年前出借25万元,《民法总则》实施后提起诉讼

  2014年7月4日,原告梁某借给被告刘某25万元,但针对这一笔借款,双方却拿出了两份不同的借款合同,一份约定借款期限为1个月(至2014年8月3日),另一份约定借款期限至2014年12月31日,近6个月。原告表示,借款期满后,她多次向被告催要钱款未果,直到2017年10月12日,梁某将刘某及其妻子作为共同债务人告上法庭。

  被告辩称,原告的诉讼时效已过,应驳回其诉讼请求。原告当庭反驳道,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总则》已将普通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由2年变更为3年,本案起诉并未超过3年诉讼时效。

  而对于签订两份借款合同,被告持不同意见,但承认了曾经与原告口头约定延期偿还借款的事实。

  二、判决

  旧法诉讼时效届满之日早于《民法总则》实施之日,按2年诉讼时效判定

  《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民法总则》第188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法院认为,民事主体的权利受到损害的事实发生在《民法总则》施行之前,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至《民法总则》施行之日超过2年的,诉讼时效期间应遵照《民法通则》规定的2年,已经届满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2年的,诉讼时效则直接适用《民法总则》,为3年。

  而本案,原告主张借款的诉讼时效无论从2014年8月4日还是从2015年1月1日起计算,原告2017年10月12日提起诉讼均已超过2年的诉讼时效期间,因此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根据《民法总则》第195条,如果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那么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对于本案是否适用此情形,本案承办法官霍红表示,原告虽然称其曾多次催要钱款,但并未就此部分事实进行举证,进而不能适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

  三、新规定的3年诉讼时效 你真的搞懂了吗?

  1、《民法总则》188条规定“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何证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的日期?

  周茂梅(四川美地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律中的“知道”是指有证据证明“知道了”,而“应该知道”是指“按照常理已经知道”,这两个时间节点都是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的具体起算点。比如在借款合同关系中,明确约定了借款人应当在某年某月某日偿还借款,实际到了这一天借款人没有还款,这个还款到期之日就属于“权利人知道”的日期,也属于原告诉讼时效起算的日期。

  2、对于“是否超过诉讼时效”的事实,应由原、被告哪一方来负责举证?

  罗柯(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双方都负有举证责任。主张在诉讼时效内的和主张超过了诉讼时效的都要举证,即原告应当对其所主张的事实进行举证,被告则应当对其抗辩所依据的事实进行举证。

  周茂梅:实践中,通常原告不需要对自己权利尚且在诉讼时效内进行举证,除非在起诉时已经明显过了两年或三年的诉讼时效,那么此时,原告需要提交证据证明自己“知道的时间”晚于“法定的起算时间”,或者证明诉讼时效适用“中止或中断的情形”。

  3、对于原告来说,诉讼时效已过,是否意味着债权人权利无法得到实现?原告还有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债权人权利?

  罗柯:超过诉讼时效意味原告丧失胜诉权,如果债务人自愿履行的则仍能受偿。债权人希望权利得到保障的主要途径是债务人主动履行义务,或提请司法机关依法判决,借助公权力救济。但债权人应及时行权,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了获得诉讼救济的权利。“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这也是现代法治强调的法律秩序。

  周茂梅:法律对诉讼时效问题仍有救济途径的相关规定,比如适用“中断”、“中止”的情形。就本案而言,原告的诉讼时效从还款之日起至起诉之日的确已经超过了两年,原告在此期间如果持续不断地向被告主张还款,索要债务,则诉讼时效从最后一次主张还款之日起,重新起算。

  新法的颁布顺应了社会的形势,为司法审判也提供了更加符合公平正义的依据。但是法律本来就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编为你整理的《民法总则》新规的“3年诉讼时效”介绍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民法总则》2017年 起施行
施行时间是一部法律的必备内容。由于民法总则是民事生活领域的基本法,有些制度是对民法通则的修改和补充,有些制度是创设性的全新制度,需要在通过后宜留出一定的时间供社会各界学习、准备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15年
民法总则规定一般类型的民事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是三年,有特殊情况的就必须要按照具体的法律规定来处理。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关于适用民法总则诉讼时效的解释
建议你可以看看民法总则
最高院适用民法总则诉讼时效
《民法总则》施行后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计算的,应当适用《民法总则》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通则关于二年或者一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民法总则》施行之日,诉讼时效期间尚未满《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或者一年,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总则》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
民法总则三年诉讼时效如何适用?
具体是什么案件呢?具体事情具体解答
民法总则全文,请问什么是民法总则?民法总则颁布的时间是多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则编,规定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共分基本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和附则11章206条。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2017年3月1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1987年生效的《民法通则》与2017年生效的《民法总则》均规定了民法的概念,请问前后两者的规定有什
民法总则和通则在范围以及内容上都有所不同。具体而言:1、范围不同《民法通则》不仅涵盖了《民法总则》的部分,还规定了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大量原本属于民法分则的内容。2、内容不同,许多勃兴于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容在《民法总则》中,没能规定在《民法通则》中,如环境权、公司股东权等
请问服刑期间欠银行贷款是否要支付利息?
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需要交贷款利息
未成年人租手机然后逾期了
为预防未成年人租手机逾期不还的情况,家长和学校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教育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和租赁协议,并明确租赁责任和后果。同时,租赁公司也可以加强审核和管理,确保租赁协议的有效执行,减少逾期不还的情况发生。
欠条保证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欠条保证人的责任处理方式有两种: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具体选择应根据债务人的信用状况、保证人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决定。一般保证适用于债务人信用较好的情况,而连带责任保证则适用于需要更强有力保障的情况。
在北京民间借钱是如何处罚的
法律分析:民间借贷属于民事纠纷,不属于刑事案件的范畴,民事纠纷一般不会判刑。出借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借款人未按照约
定期存入九台农村商业银行,是否存在风险
可以要求取款。没有到达期限的可能按活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