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医疗缴费多少

更新时间:2018-05-25 15:04:51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大家知道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偏远山区更是如此。因此国家在农村实施新农合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看病难问题。那么新农合具体要缴纳多少费用呢?找法网小编为你带来相关规定。

  一、2018年新农合到底交多少钱?

  虽然具体金额还没有统一发布,但可以肯定的是2018年的新农合还要增长。涨幅基本上在30~50元左右。也就是说大多数交150元每人每年的地区今年要交180元每人每年了。根据目前的情况,个别发达地区要逼近200元左右。

  二、报销制度将调整,以下3种情况不予报销!

  1、低于规定的最低报销金额的不再报销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只需要提供相关的手续,不管看病花了多少钱都可以按照规定的比例参与保险,但是这种情况将结束了,根据新规定,各级医院将设置起报金额,低于起报金额的,一律不再报销。具体标准是乡镇卫生院起报标准为100元,县级医院根据等级,二级甲等起报金额为500元,三级甲等起报金额为2000元。低于以上标准的将不予报销。

  2、参合患者按现行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政策补偿后,个人年度累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扣减新农合大病保险起付线后,5万元以内部分,补偿比例为50%;5万元以上至10万元部分,补偿比例为60%;10万元以上部分,补偿比例为70%。按参合年度计算,年封顶线为25万元。

  3、养生药品不予报销

  其实通俗的说,很贵的通常不报,具体的说,就是医保药物目录意外的不能报,像保健药品、营养药品均不予报销。

  三、异地就医可以跨省结算

  农民看病难,不仅仅是医疗条件落后、交通不便等问题,还有很多是人为设置的障碍。比如过去长期存在的药品加成费。如今,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包括医院在内的各类医疗机构收取该费用,这样一来,农民看病买药的开销也会比过去少一些。同时部分地区试点异地就医也可参与结算报销,避免了农民异地奔波的辛苦。

  四、农村这7类人可以免缴新农合费用

  然新农合费用逐年上涨,但是今年这7类人依然不用再缴纳新农合,让农村困难家庭免费享受新农合带来的福利。

  1.农存低保户2.农村五保户3.残疾人4.农村重点优抚对象

  主要针对军人,是国家对军人家庭的关爱与帮助。5.农村特困户6.农村建档立卡家庭,就是农村人均年收入低于5000元的农户。7.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在农村生活的独生子女,有三级以上的伤残证明的计划生育家庭;同时规定新出生儿出生后6个月内缴纳的,从出生之日享受待遇。出生后6个月缴纳的,不但要全额缴纳,而且待遇需从系统认定缴纳日期起30日后至12月31日。缴费标准:150元/人/年,不再区分成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农民需要注意的是,新农合是一年收取一次的,不少地区都开始缴纳了,农民也要留意相关的信息,一旦错过了缴纳时间,2018年的新农合就不能享有了。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新农合的实用性,也在不断的优化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尽最大努力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相信未来农民能享受到更多医疗改革好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农村合作医疗交费标准是多少
法律分析: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三甲医院报销比例。 多缴多得。农民个人每年的缴费标准不应低10元,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以相应提高缴费标准。乡镇企业职工(不含以农民家庭为单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县人民政府确定。
安徽省合作医疗缴费多少
以当地主管部门答复为准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2015合作医疗缴费多少
以当地主管部门答复为准
农村合作医疗
农村合作医疗
医疗纠纷
今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缴费多少?
你好,医疗保险的种类有: 1、商业医疗保险、 2、津贴给付型医疗保险、 3、费用型医疗保险、 4、社会医疗保险。
今年农村合作医疗缴费多少
要看当地的收费标准。可能在300多元
现在农村合作医疗每人交多少
按照当地的医疗保险标准
河南省农村合作医疗今年缴费多少
你好,建议咨询社保部门具体情况。
农村合作医疗交费标准是多少?
根据你的陈述,依法办理
农村自来水今年涨价了吗
向自来水公司、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了解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