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的借款协议是否有效?

更新时间:2014-08-27 15:07: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要与人合伙做生意,需要用到夫妻共同的存款,而妻子在不同意的情况下,丈夫提出和妻子签一个借款协议,内容是丈夫用两人的存款20万元用于做生意,如果生意失败的话,丈夫需还妻子10万元。最终,丈夫生意赔了,妻子让他按照协议的约定还钱,可是丈夫以这协议无效为由不给,并提出离婚。这个协议真的无效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六条规定: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离婚时可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妻子和丈夫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签订的这个协议就属于这条所说的借款协议,应当是有效的,离婚时可以在向法院起诉时可以提交这个协议,法官会在分割双方的共同财产时考虑这个因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
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以下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1、工资、奖金; 2、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财产
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以下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1、工资、奖金; 2、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请问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签定一份《夫妻财产约定协议》,有效吗
有效,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你好,我想咨询一下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签订忠诚协议有没有法律效力
《婚姻法》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第六条规定:离婚时夫妻一方以婚前或婚后双方签订的“忠诚协议”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该协议系自愿签订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的,应当予以支持。这也间接地表明最高院对夫妻间“忠诚协议”效力的态度。
离婚后贷款是由一方还还是共同还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的维护婚姻关系的纸上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您好!若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了那就应该算作夫妻共同债务,反义为个人债务。婚内协议法律效力要看具体内容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是否生效?
法律分析:1.认定为高利贷的部分,债务人对属于高利贷的部分可以不还,债权人因此提起的还款请求也不受法律保护,但是本金和合理的利息是要偿还的。 2.由于高利贷引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算,如果没有写明还款日期,适用最长诉讼时效20年。 3.因为赌博等犯罪行为产生的高利贷属于恶债,可以拒绝偿还。如果债务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夫妻双方要承担还款责任。即使夫妻离婚,债权人仍然可以向任何一方追讨。约定不承担债务的一方偿还债务后可以向另一方追讨。 4.刑法中虽然没有关于放高利贷的罪名,但是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刑事纠纷,如故意伤害等出借人要按相应的罪名承担刑事责任。
夫妻双方婚姻存续期间,是否合法
不合法。根据婚姻法第十五条夫妻的自由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一方不得对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
被老公开走了,我能报警吗?
你可以报警,让警方处理!
她离家出走了,我能报警吗?
你好,您可以提供证据材料,及时报警
爸爸骂妈妈构成犯法吗?
一般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情节严重甚至构成犯罪的
我妈妈要我去死我该怎么办啊
这应该是您妈妈的气话。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子女要学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懂得感恩。
父母不让我和同学玩,犯不犯法?
针对不同情况,处理方式有所不同。若父母限制出于合理担忧,可通过沟通理解其立场并尝试协商;若限制过于严格或不合理,可寻求亲友或老师协助调解;若限制涉及孩子合法权益
监护人一定要是爸妈才可以办理吗?
监护人并非仅限于父母,其他亲属或有关组织也可担任。常见处理方式包括父母自然担任、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担任、其他亲属或朋友担任,以及由民政部门或居委会等机构担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