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动分裂国家罪

释义

  煽动分裂国家罪是指煽惑、挑动群众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煽动分裂国家罪的辩护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受被告人亲属委托和北京市杰通律师事务所指派,我作为被告人陈某的辩护人。现依据庭审调查的事实和质证的证据并根据我国有关法律,发表如下辩护意见。

  一、公诉人在《起诉书》中以被告人诽谤中国共产党来指控被告人犯有煽动分裂国家罪依法不能成立。

  经过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发起的党政分开的改革,以及1982年《宪法》对该改革成果的立法确立,中国共产党本身在法律定位上已经不再是国家权力机关本身,共产党的政策只有通过立法程序成为法律性的规范才能产生法律约束力,共产党员只有经过党组织推荐并经过法定的选举程序和任命程序才能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宪法确定的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从法律性质上看,只是赋予共产党的一种政治权利,而不是国家机关所享有的那种立法权力、执法权力、司法权力,不管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他们的共同点都在于他们所享有的都是政治权利,而不是国家权力,所以,共产党属于社团性质的组织。

  根据我国法律,对自然人的诽谤,因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对单位、组织的诽谤只是构成民事侵权行为,对自然人的诽谤如达到诽谤罪的程度,被诽谤者可向人民法院起诉以追究诽谤者的刑事责任,而对单位、组织的诽谤,被诽谤者可向人民法院起诉以追究其民事侵权责任。

  所以,根据共产党法律上的定位以及有关诽谤行为的法律规定,即使被告人陈某对共产党有诽谤的事实,其法律后果应该是在共产党向法院起诉追究其民事侵权责任的前提下,由人民法院判决其承担民事侵权责任,这种诽谤的事实与公诉人指控的煽动分裂国家的法律后果之间没有法律上的关联性。

  二、被告人陈某对共产党的言论基本符合事实,并未达到诽谤的程度。

  根据《邓小平文选》中“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早在一九八O年八月十八日所写的该文中说,“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这无论在我们的内部事务中,或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2007年3月16日上午11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采访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应该承认,随着发展市场经济,腐败现象接连不断地发生,而且越来越严重,甚至涉及到许多高级的领导人。”同时,温家宝认为,要遏制腐败,就得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人民对政府的监督。

  上述证据的内容表明,早在80年,“高高在上,滥用权力,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腐败问题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根据温家宝总理所说的腐败越来越严重的言论,既然在80年代腐败就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那么,腐败在经历28年的愈演愈烈的过程后,今天的腐败将达到何种地步?

  根据《邓小平文选》中“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一文,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早在一九五七年四月八日所写的该文中说,“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因此,我们党应该特别警惕。宪法上规定了党的领导,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

  所以,根据邓小平的上述说法,上述邓小平和温家宝总理所说的令人无法容忍的愈演愈烈的腐败责任的主要承担者是中国共产党。同时,既然在80年代腐败已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程度,那么,在京经历了28年愈演愈烈之后的今天,应该说,腐败已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和程度。所以,本案被告人陈某用了一些批评性的形容词,来来评价已达到无法形容地步和程度的腐败行为,从法律逻辑上并不为为过,谈不上构成诽谤,更与煽动分裂国家罪没有因果关系。

  三、被告人的行为并没有让西藏分裂出去而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目的和主观故意,理由如下:

  第一、公诉人提交法庭的有关被告人陈某言论的证据表明,被告人主观上认为藏民的行为是为了信仰和自治,并因此来发表他的言论的。

  公诉人在起诉书中断章取义引用被告人的言论,以此来推断被告人煽动分裂国家。被告人在“官逼民反——向英勇抗争的藏民致敬”一文的上下文的完整表述是这样的:“我们支持、赞美受尽奴役和压迫的人民,为了人性的尊严做出的不计生死的反抗。此番面对中共荷枪实弹的武警,开着坦克的野战军的疯狂镇压,西藏、甘肃、宁夏、四川等地为了信仰,为了自治的藏民、僧侣以游行示威,摘下中共国旗、焚烧官方机构等方式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抗争”。

  从上述被告人文章的上下文的内容看,被告人支持、赞美的是“为了人性的尊严”反抗,而不是为了西藏独立的反抗,同时,表明被告人主观上认为藏民抗争的目的是“为了信仰,为了自治”,这是他写这篇文章的主观动因。

  第二、被告人陈某从主观上有理由相信藏民的行为是为了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是为了西藏独立,因为:

  1、达赖喇嘛于公元 2008年3月28日向全球华人及中国领导人所发呼吁书的言论表明,他并不追求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而独立成为一个新的主权国家,只是要求民族区域自治。《十四世达赖喇嘛对全球华人的呼吁》一文中说,“在这里,我向汉族同胞们保证,我绝对没有分裂西藏或者是在汉藏民族间制造矛盾的图谋,相反地,我时常为寻求西藏问题在汉藏民族长久互利的基础获得解决而进行努力”。“西藏高原是亚洲诸大河流的发源地,因此,保护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最焦虑的是如何保护以慈悲为核心之藏传佛教文化,以及如何保护和延续西藏的语言文字和民族特性等。因此,我们非常真诚地为整个藏民族寻求名副其实的民族区域自治。关于藏族等各民族的这些权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已有明确规定”。

  达赖喇嘛的上述呼吁是面对全世界人民公开表达的,对这种面向全世界所作的表白,被告人陈某相信达赖的言论是诚实可信的,他也是基于这种相信才表达他对藏民行为的看法。

  2、达赖喇嘛的上述呼吁与邓小平对西藏自治问题的评述能够相互印证,这使被告人陈某更加有理由相信达赖要求民族区域自治是真诚的,正是基于这样的主观判断,他才写了有关西藏问题的文章,他主观上更本没有煽动分裂国家的主观故意。

  《十四世达赖喇嘛对全球华人的呼吁》一文中说,“我们非常真诚地为整个藏民族寻求名副其实的民族区域自治”,“在二十世纪,整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变,西藏也未能例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解放军就进入西藏,最终于 1951年 5月签订了"十七条协议",尤其是我在 1954年、 55年间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认识了以毛主席为首的大多数中央领导人并成为朋友。特别是在很多问题上得到毛主席的许多教导。并就西藏的未来得到他本人的许多承诺。”

  《邓小平文选》中,邓小平在一九五O年七月二十一日所写的 “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一文中说,“历史上的反动统治实行的是大民族主义的政策,只能加深民族隔阂,而今天我们政协共同纲领[113]所规定的民族政策,一定能够消除这种隔阂,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过去藏族与汉族的隔阂很深,但是我们进军西南,特别是宣布了解放西藏的方针,提出十项条件[132]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毛主席对西藏问题就确定了两条,第一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第二是进军西藏“不吃地方”。这两条搞好了,才能解决西藏问题,才能团结起来巩固国防。这两条对所有少数民族地区都是适用的”。

  《邓小平文选》中,邓小平在一九八O年八月十八日所写“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说,“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要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要改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等。”

  把上述达赖喇嘛的言论和邓小平的言论对比起来看,邓小平在1980年说,“要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说明在1949年解放后签订的有关西藏自治的17条协议中所作承诺没有得到兑现,同时也说明,达赖喇嘛在《十四世达赖喇嘛对全球华人的呼吁》一文中说,“我们非常真诚地为整个藏民族寻求名副其实的民族区域自治”与邓小平的言论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达赖喇嘛要求兑现17条协议和宪法所约定和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是诚实的,具有事实依据的。

  3、西方领导人对达赖在国外行为表现的评价及中央政府同意与达赖代表谈判的事实进一步证明被告人陈某在写有关西藏问题的文章时,主观上认为藏民的行为是为了信仰和自治,而不是为了独立,也就是说,他在写有关西藏问题的文章时,主观上更本没有煽动分裂国家的主观故意。

  西藏事件发生后,电视等其他媒体不断谴责该事件是达赖集团所操纵的图谋西藏独立的阴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除了达赖在《十四世达赖喇嘛对全球华人的呼吁》一文中公开保证说他绝对没有分裂西藏或者是在汉藏民族间制造矛盾的图谋,德国总理等西方领导人向全世界舆论公开说,达赖在西方国家的中,从来没有提出过西藏独独立的主张,只是主张自治。之后不久,中央政府很快表示,愿意与达赖的代表进行沟通谈判。

  上述事实更进一步印证了达赖寻求民族区域自治的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人不能不怀疑西藏事件后大规模宣传达赖集团图谋西藏独立的真实性存在很大问题,因为如果达赖在国外不断进行西藏独立的活动,难道德国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就能违背诚实和良心为达赖出来作证,如果达赖真地进行图谋自藏独立的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那中央政府为什么还要和一个犯罪集团进行谈判呢?

  总之,根据我国有关煽动分裂国家罪的法律规定,构成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之一即行为人的煽动行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让一个主权国家的某个管辖区域分离出去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据此,根据上述被告人公开的言论、被告人在法庭上的陈述、达赖的公开呼吁书、邓小平的言论、西方领导人的言论以及中央政府与达赖谈判的事实之间相互一致、相互印证的证据链条,被告人的行为丝毫没有让西藏独立的主观目的和主观故意,它是基于对达赖及藏民寻求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观信赖来表达他的言论的,所以,被告人陈某的行为依法不具备煽动分裂国家罪的主观构成要件。

  综上所述,公诉人指控的一部分事实与其所指控的罪名没有法律上的关联性,同时,也没有依法提出法律所要求的能够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被告人的行为符合煽动分裂国家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所以,辩护人恳请法庭依法判决驳回公诉人的指控,以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

  此致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

  辩护人:北京市杰通律师事务所

  朱久虎 律师

  2008年11月5日

相关问答
相关案例
寻衅滋事罪
当事人信息公诉机关山东省茌平县人民检察院。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某。诉讼代理人崔静,山东智祥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人王某某。被告人陈某。审理经过山东省茌平县人民检察院以聊茌检公刑诉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王某某、陈某犯寻衅滋事罪,向本院提起公诉,在诉讼过程中,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某向本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合并审理。因本案附带民事诉讼,经....[查看详情]
  • 陈某涉嫌参加黑社会组织罪、开设赌场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律师观点分析案情简介:某县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陈某犯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聚众斗殴罪、开设赌场罪、寻衅滋事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分别指控陈某参加1起聚众斗殴(认定陈某伙同郑某持械殴打陈庆某等人)、3起寻衅滋事(认定陈某受陈某观委托逼迫杨某还钱、到某矿山处理产权纠纷问题殴打苏某某等人、在KTV门口殴打兰....
  • 组织残疾人乞讨罪以下为化名案情该案是2006年刑法修订时新增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后,北京市首例以该罪被起诉的案件。据了解,组织残疾人乞讨罪是由2006年6月底开始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七条规定的,归入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该法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
  • 陈某涉嫌盗掘古墓罪陈某涉嫌盗掘古墓罪辩护词审判长、人民陪审员:江西三人行律师事务所依法接受被告人陈某家属的委托,指派我为被告人陈某提供辩护,现提出以下几点法律意见,请参考:一、被告人陈某不构成盗掘古墓罪,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墓才构成盗掘古墓罪。根据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条规定:“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刑法明文规定只....
  • 涉嫌犯开设赌场罪江西省泰和县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公诉机关泰和县人民法院。被告人:罗某辩护人:罗灵江西西昌律师事务所律师。泰和县人民检察院以泰检赣泰检刑述(2011)115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罗某犯开设赌场罪。2009年9月起,被告人罗某开始在境外某赌博网站做网络代理、接受投注,并根据不的比例获取佣金。至2011年6月9日,通过被告人罗某合营商号显示,新开户255....
相关知识
  • 伊力哈木因分裂国家罪一审被判无期
      乌鲁木齐市中院23日对伊力哈木·土赫提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分裂国家罪判处伊力哈木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法庭审理查明,长期以来,伊力哈木以维吾尔在线网站为平台,利用其...
    2014.09.29已阅读:13567
  • 煽动分裂国家罪
    煽动分裂国家罪(刑法第103条第2款),是指煽惑、挑动群众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煽惑、挑动群众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2014.01.17已阅读:41576
  • 分裂国家罪
    所谓分裂国家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或者与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2014.01.17已阅读:20361
  • 煽动分裂国家罪的刑法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故意将台湾列为国家的行为,将涉嫌触犯刑法“煽动分裂国家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三条 第二款: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七条: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当直接或者通过
    2013.03.22已阅读:38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