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院关于执行案件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的解答意见(下)

更新时间:2016-03-18 15:5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近日,广东高院执行局对12个执行案件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提出统一解答意见,并于2016年3月3日公布,供全省法院在办理有关执行案件中参考。上期《广东执行》刊载了上半部分6个疑难问题的解答意见,现刊载下半部分。

  问题七、非金融企业转让涉诉金融债权,债权受让人能否作为适格申请执行人?

  处理意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18条、第20条的规定,权利承受人有权以自己的名义申请执行。依法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债权的受让人将债权再行转让给其他普通受让人的,如果是在执行程序开始之前已经转让债权的,权利受让人可以直接申请执行,执行法院直接发出执行通知;如果是在执行过程中转让债权的,执行法院可以依据上述规定,依债权转让协议以及受让人或者转让人的申请,裁定变更申请执行主体。

  主要理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判决确定的金融不良债权多次转让人民法院能否裁定变更申请执行主体请示的答复》(〔2009〕执他字第1号)明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18条可以作为变更申请执行主体的法律依据,债权受让人可以视为该条规定中的权利承受人。

  问题八、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分属于不同权利主体如何处置?相关产权证件不完善的房产能否强制执行?未经报建的建筑能否进行拍卖?

  处理意见:针对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分属于不同权利主体情形,我国法律规定“房地一体”原则,房和地必须一并处分。因此,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应一并拍卖,可分别评估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价值,确定总体价格及两者的价格比,对属于案外人的财产,将拍卖成交款按比例返还。法院处置后,两项权利最终归属同一主体。

  针对产权证件不完善的房产,如不具备初始登记条件,原则上进行“现状处置”,即处置前披露房产产权证件不完善的现状,买受人或承受人按照房产的权利现状取得房屋,后续的产权登记事项由买受人或承受人自行负责;如具备初始登记条件的,执行法院处置后可以依法向房屋登记机构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暂时不具备初始登记条件的,执行法院处置后可以向房屋登记机构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并载明待房屋买受人或承受人完善相关手续具备初始登记条件后,由房屋登记机构按照《协助执行通知书》予以登记。

  针对未经报建的建筑能否拍卖的问题,执行法院应将建筑物情况函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如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属违章建筑责令拆除或作没收处理的,该建筑物不得作为执行标的;如行政机关对建筑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责令补办手续,而被执行人又不配合的,法院可商请申请执行人或拍卖人先行垫付补办手续费用,再进行拍卖。

  主要理由:“房地一体”原则体现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中,明确要求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必须一并处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无证房产依据协助执行文书办理产权登记有关问题的函>的通知》明确产权证件不完善的房产区分上述三种情形进行处理。

  问题九、在执行担保和对第三人到期债权的执行中,是否应追加担保人和第三人为被执行人?

  处理意见:对于第三人提供保证或是财产作为担保的,被执行人逾期仍不履行,人民法院有权执行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或者担保人的财产;执行法院应先作出裁定追加第三人为被执行人,但在裁定中应当明确“应执行的是作为担保物的财产或者被执行人应当承担义务部分的财产”。对于到期债权的执行,第三人在履行通知指定的期限内没有提出异议而又不履行的,执行法院有权裁定对其强制执行;执行法院也应先作出裁定追加第三人为被执行人,但在裁定中应当明确“应以执行标的额为限”。

  主要理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七十一条规定:“被执行人在人民法院决定暂缓执行的期限届满后仍不履行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执行担保财产,或者裁定执行担保人的财产,但执行担保人的财产以担保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为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65条规定:“第三人在履行通知指定的期限内没有提出异议,而又不履行的,执行法院有权裁定对其强制执行。此裁定同时送达第三人和被执行人。”将执行担保和到期债权中的第三人追加为被执行人,一是执行程序上需要确认第三人是被执行人;二是有利于第三人适用执行救济的有关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在执行信息化条件下以被执行人身份推送第三人信息,有利于对第三人实施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执行措施。

  问题十、被执行人的死亡赔偿金能否执行?

  处理意见:被执行人的死亡赔偿金作为赔偿义务人对被执行人近亲属的物质性补偿,不属于被执行人的遗产,不能用来偿还被执行人生前所欠债务。

  主要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可以依法转移给他人的个人合法财产。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来看,死亡赔偿金是受害人死亡后赔偿义务人支付给受害人近亲属的财产损失,在受害人死亡前并不存在而是在死亡后才产生,不属于受害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因此,被执行人死亡赔偿金不属于被执行人的遗产,不能被强制执行。

  问题十一、被执行人的人身保险产品具有现金价值,法院能否强制执行?

  处理意见:首先,虽然人身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是被执行人的,但关系人的生命价值,如果被执行人同意退保,法院可以执行保单的现金价值,如果不同意退保,法院不能强制被执行人退保。其次,如果人身保险有指定受益人且受益人不是被执行人,依据《保险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保险金不作为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不能执行。再次,如果人身保险没有指定受益人或者指定的受益人为被执行人,发生保险事故后理赔的保险金可以认定为被执行人的遗产,可以用来清偿债务。

  主要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42条规定:“被保险人死亡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一)没有指定受益人,或者受益人指定不明无法确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保险金能否作为被保险人遗产的批复》认为:“ 根据我国保险法规有关条文规定的精神,人身保险金能否列入被保险人的遗产,取决于被保险人是否指定了受益人。指定了受益人的,被保险人死亡后,其人身保险金应付给受益人;未指定受益人的,被保险人死亡后,其人身保险金应作为遗产处理,可以用来清偿债务或者赔偿。”

  问题十二、被执行人的房产存在共有情况,是否必须先经过诉讼明确共有份额才能执行?

  处理意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共有人协议分割共有财产并经债权人认可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有效;共有人提起财产诉讼或者申请执行人代位提起财产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诉讼期间中止对该财产的执行。因此,执行法院在告知共有人有权协议分割共有财产或者提出析产诉讼后,共有人没有协议分割或者诉讼,则执行法院可以继续推进执行。

  主要理由:执行实务中,共有人达成分割共有财产协议并得到债权人认可的情况少之又少,共有人极少愿意提起析产诉讼,多数申请执行人也不愿提起析产诉讼,导致大量共有财产的执行陷入停滞。因此,为提高执行效率,不应将析产诉讼作为执行共有财产的前置程序;执行法院在履行告知义务后,共有人没有协议分割或提出析产诉讼的,执行法院可以继续推进执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规定并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对共有份额进行强制分割;共有人及利害关系人如对共有份额分割所做的认定持有异议的,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处理。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执行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74067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高院关于诉讼代理合同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解答
你好,你是要咨询什么法律问题吗?
北京高院关于审理继承纠纷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解答(2018年)
继承: 根据《继承法》第五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如果没有遗嘱那么应当按照法定继承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买狗的卖家买狗被狗咬了,卖家要承担什么责任?
你好,关于饲养动物咬伤他人的,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承担责任。
请问公司在工伤后每月发放工资,是否要返还公司以前发放的工资?
法律分析:工伤认定后工资按照原标准按月支付,赔偿标准的相关规定如下: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
就给开原工资的百分之六十,这些年一直有劳动合同给交保险?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职工自动离职,企业需要支付经济补偿: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未按照劳动合同
你是洛阳的律师吗?
你好,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