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司法解释上司法认知的相关规定的检讨

更新时间:2012-12-10 01: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我国三大诉讼法中均没有司法认知这一概念,相关的内容的规定集中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的三个司法解释中:最高人民法院在1992年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1992年《意见》)第75条规定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

  

  我国三大诉讼法中均没有司法认知这一概念,相关的内容的规定集中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的三个司法解释中:

  最高人民法院在 1992 年发布的《关于适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1992年《意见》)第 75 条规定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1)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和提出的诉讼请求,明确表示承认的;(2)众所周知的事实和自然规律及定理;(3)根据法律规定或已知事实,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4)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定的事实;(5)已为有效公证书所证明的事实。

  对于该司法解释的规定,有学者认为“本条规定虽然没有使用‘司法认知’一词,但‘当事人无需举证’的后果是人民法院可以直接认定上述五种事实,因此,本条从另一个侧面规定了司法认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规定。”[5]在此,论者混同了司法认知与自认、推定、预决事实、公证事实,另有学者认为,我国从立法的角度直接将已为有效公证书所证明的事实列为司法认知的对象,在中外各国的立法例中实属鲜见,可谓是一种创举。[6]实际上,上述《意见》的规定中只有(2)才是关于司法认知的规定,而(1)是关于自认的规定,(3)是关于推定的规定,(4)是关于预决事实的规定,(5)是关于公证事实的规定。关于司法认知与自认、推定、预决事实及公证之间的区别,已有学者进行了详细论述,本文不再赘述[7]。

  我们认为,该司法解释关于司法认知的规定有两个明显的缺陷:其一是使之与当事人的承认推定、预决的事实和经过公证证明的事实等相并立,混淆了它们之间的差别,表明我国实践中对司法认知概念认识不清,反映出相关理论的研究不足;其二是将司法认知的内容放在当事人无须举证的范围内加以规定,没有将其视为一种独立的认定事实或法律的方式,没有认识到司法认知是一种法官的职务行为的性质。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 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 9 条规定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一)众所周知的事实; (二)自然规律及定理; (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四)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五)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六)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前款(一)、(三)、(四)、(五)、(六)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我们认为,这一司法解释与1992年《意见》相比较,其突出的特点是规定对于除自然规律及定理以外的无须举证的事实,当事人举出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法院不得直接认定。这一规定表现出司法实践中已经认识到对自然规律及定理的直接认定与对其他五种事实的直接认知在效力上有明显的区别,具有绝对性,不能被反证推翻。[page]

  虽然作了这样的区分,但《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仍然没有脱离1992年《意见》的窠臼,具有与1992年《意见》完全相同的缺陷。

  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诉讼规定》)第68条规定“下列事实法庭可以直接认定: (一)众所周知的事实; (二)自然规律及定理; (三)按照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 (四)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 (五)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前款(一)、(三)、(四)、(五)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行政诉讼证据》68条与前两个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相比较,其突出的特征是强调“法庭可以直接认定”,也就是说法院依职权予以认定,这一规定已经揭示了司法认知的本质--------一种职务行为,因此,笔者认为《行政诉讼证据》68条的规定已经初步具备了司法认知的特点。

  通过对以上三个司法解释相关规定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对司法认知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行政诉讼证据规定》68条的规定已初步具备了司法认知的特点,但总体上来讲,我国在立法及司法解释层面上仍然没有规定司法认知制度,相关规定有很大的不足,其表现如下:

  1、《行政诉讼证据规定》68条仅仅是针对行政诉讼,在民事诉讼方面,仍然是将具有司法认知性质的内容纳入无须举证的范围里加以规定,使之与当事人的承认推定、预决的事实和经过公证证明的事实等相并立, 未能认识到司法认知作为一种独立制度的价值和意义;

  2、这些规定内容非常有限,对司法认知的程序、效力都未能有所涉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无法对司法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司法认知也因此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2002年的《规定》仅管规定了法庭作为认定的主体,但是使用的是“可以直接认定”的立法语言,因此从反面解释,法庭也可不 “直接认定”,这就使司法认知与否完全取决于法庭的裁量,法庭没有必需认知的义务,从立法上讲没有规定必予认知事项,从实践上讲可能产生法官滥用职权的可能;

  4、就目前三个司法解释均没有对法律的认知作任何的规定;

  5、我国在刑事诉讼中没有任何与司法认知相关的规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证据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90197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我国尸首的有关规定
法律无规定。
扭送制度在我国古代的有关规定
看下教科书。。。。。。
我国海商法里关于强制性引航规定
海商法中没有规定,但是海事法规和港口规定在特定的情况下必须有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我想咨询一下相关的司法规定
建议电话或当面咨询律师,由律师提供专业法律意见或解决方案。如需帮助,请电话联系我
司法认定的标准及应用范围
司法认定的标准及应用范围
民事应予司法认知
微信付款码不小心当成收款码发给别人了该怎么办?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1)立即与对方沟通,请求协助处理;2)联系微信客服,说明情况并请求协助冻结付款码;3)若发生财产损失,及时报警并保存相关证据。选择处理方式时
  司法认知的事实范围
  司法认知的事实范围
民事应予司法认知
从小被抛弃的孩子有赡养义务吗
有赡养义务。处理方式:1. 向法院起诉,要求判决支付赡养费。2. 申请调解,通过调解达成协议。具体操作需根据实际情况,如证据收集、调解流程等,可咨询专业人士。
公司要求访问者身份证换出入证是否合法
公司要求访客换出入证时,常见处理方式包括:1)告知访客目的并征得同意;2)确保信息安全与保密;3)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选择处理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公司需求、访
转赠与合同签订需要注意什么
转赠与合同签订时,应明确合同生效条件,选择是否办理批准、登记手续。同时,要考虑赠与撤销权,决定是否进行公证或签订具有特定性质的赠与合同。
未成年打架,我们小孩现在被打了怎么处理,我们不想私了
针对未成年打架问题,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报警、调解与提起诉讼。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实际情况,如伤害程度、双方意愿等。报警可及时制止暴力,保护双方权益;调解有助于化
你好在吗,我想咨询一下我劳动合同的事
你好,具体是什么问题,是准备签劳动合同?
出生证明和身份证日期不一样
首先,应查明不一致的原因,如输入错误或证件更新。如因输入错误,可申请更正;如因证件更新,需确保新证件信息准确。同时,保留相关证明文件以备查验。
我在易联贷存的钱,要不过来怎么办?
针对钱款要不回来的问题,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选择不同方式需考虑金额大小、证据充分性等因素。金额小、证据充分可选协商或调解;涉及复杂法律问题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