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对证人证言审查认证的必要性

更新时间:2016-09-21 18: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司法机关所做的陈述。证人证言作为一种常用的证据,具备刑事诉讼证据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客观性关联性和法律性;但由于客观方面的原因,证人虽然了解案情,却很容易出现假证误证。

  本文主要从对证人证言的审查认证的必要性和方法两方面,对证人证言的审查认证来进行论述,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对证人证言审查认证的必要性

  1、从证人证言自身的特征来看,它是证人对客观案件情况的感知或传闻的重新反映,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证人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善意的证人也可能提供不准确的证言;由于社会和案件的复杂性,证人可能与当事人或案件处理结果有某种利害关系,从而妨碍证人客观真实地反映案情;另外,办案人员的威胁、引诱甚至暗示,都会使证人证言同案件事实发生背离的情况。

  2、在目前的刑事审判中,证人出庭率很低,大多数证人可以不到法庭作证,即使法院发出出庭通知也可以弃之不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证人却鲜有不向警察和检察官作证的,侦查阶段警察询问获得的书面证言却是不会缺少。这种现状,违背了现代各国刑事侦查制度通行的一条基本原则:“强制侦查法定原则”,又称“司法令状主义”,即警察和检察官进行的证据调查,应当是一种不侵害公民权利,不具备强制性的“任意侦查”。此项原则的法理依据是,控辩双方在诉讼中存在形式上平等的关系,就像辩护方不能强制公民向其作证一样,控诉方也不具有这种强制力量,只有中立和独立的法院才能赋予他们这种权力。否则,必然造成担当搜集证据查明事实责任、采用行政手段的侦查阶段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并导致法院权威的旁落。

  3、如上所述,在证人不出庭情况下,要有效定罪,必然会大量采用庭前尤其是侦查阶段警察制作的书面证言,造成书面证言在庭审中通行无忌。现代各国审判制度的通例是,在法庭审判中必须实行直接言词原则,排除任何不经法庭质证的“传闻证据”。然而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不仅重大和案件可以凭一般的书面证言定案,而且双方有原则分歧,内容很不确定的证人笔录,也可以交由法官取舍,使其作为定案根据。应当看到,书面证词的可靠性至少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书面证词排除了法官直接审查原始证人的可能,不能通过直接观察感知如“望闻问切”检验证人作证的真伪;书面证词排除了反对询问的可能,使该证据难以被交叉询问所检验;书面陈述产生时往往缺乏宣誓、保证、申明法律责任这种场景设置,从而可能影响其严肃性和程序上的规范性。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证据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74649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民事诉讼中原告证人证词虚假
原告需对自己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证人证言的形式具体有哪些?
证人证言的形式具体有哪些?
刑事诉讼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刑事诉讼中对证人证言审查认证的必要性
刑事诉讼中对证人证言审查认证的必要性
刑事诉讼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浅谈贪利型职务犯罪中言词证据的运用
浅谈贪利型职务犯罪中言词证据的运用
刑事诉讼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请问原来房产证上有三个人的名字,要去掉两个人怎么样?
房产证上原来是三个人的名字,现在要去掉一个,请问该怎么做?如果你房产证上名字,原来是三个人。如果现在要去掉一个人的话。需要经过本人的同意才可以去掉。然后三个人一
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刑事诉讼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请问我被男科医院骗了该如何维权?
你好,可以向当地卫生部门投诉
公诉案件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公诉案件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刑事诉讼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南京购房定金可以退吗
民法典中购房定金能退。双方按约履行的,购房定金应抵作价款或退回;因特殊情况天然要素导致不能签定生意合同的,购房定金能退;售房者毁约的,购房定金能退双倍。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刑事诉讼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刑事诉讼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关于新民法典对于非法同居所生子女的处理方法
对于当事人非法同居所生的孩子,首先由双方协商决定抚养权的归属,协商不成的,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一般判决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归女方抚养,已满两周岁的根据子女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