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问题

更新时间:2019-06-03 15: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问题精神损害赔偿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人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也往往要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但目前除了赔偿数额确认的原则外,尚无完全统一的量化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判决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也大小不一,甚至相差甚远。精神是无形的,也具有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问题 精神损害赔偿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人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也往往要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但目前除了赔偿数额确认的原则外,尚无完全统一的量化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判决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也大小不一,甚至相差甚远。精神是无形的,也具有主观性,同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问题
精神损害赔偿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人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也往往要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但目前除了赔偿数额确认的原则外,尚无完全统一的量化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判决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也大小不一,甚至相差甚远。精神是无形的,也具有主观性,同样的一个侵权行为,对不同的人而言,所受到的精神伤害也是有区别的,,进行完全的量化标准也显得不太现实。目前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主要适用的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7号)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下面主要结合这两个司法解释谈谈节省损害赔偿的适用问题。

一、哪些情况下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主要适用于自然人为受害主体的案件,在理论上虽有主张法人精神损害赔偿的观点,但我国尚未建立法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人格权利遭受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那么是不是只要自然人的任何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都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呢。从目前的司法解释看,自然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是有条件限制的,按照法释〔2001〕7号文的规定如果是如下权利受到侵害,则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1. 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2. 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3. 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在法释〔2003〕20号文中,也有类似的规定,即“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也就是说,当身体受到伤害了、名誉受到侮辱了、隐私受到侵害了、自由受到限制了等情况下,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

此外,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也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比如先祖的唯一照片被洗相馆遗失,而不可复制和留存的情形,就不能单纯的按照财产损失进行赔付,还应当进行精神损害赔偿。

实际上,精神损害的范围是很广泛的,这种损害主要是基于亲情、友情、尊严等精神层面上受到伤害而发生的,比如,离婚后对子女的探视权,俗话说母子连心,如果对方长期拒绝探视,这种精神伤害可想而知。但从目前的司法解释看,这尚不在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之内,或者说是有争议的。

除此之外,法人也是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的,如果这些权利受到侵害,丧失了商业信誉、社会声誉,轻者导致法人名誉受损,重者可能迫使法人因此而倒闭。

随着实践的发展,有必要将自然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随之扩大,同时,为保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有必要逐步建立法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

能够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除了受害人之外,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遗体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可以作为主体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亲属提起诉讼。

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的情形主要是指:

1. 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2. 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

3. 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page]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内容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如果是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按照法释〔2001〕7号文的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1. 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

2. 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

3. 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

按照法释〔2003〕20号文第十八条的规定,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法释〔2001〕7号文予以确定。在法释〔2003〕20号文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指向法释〔2001〕7号文时,由此产生赔偿内容相互矛盾之处。

法释〔2003〕20号文第三十一条规定: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以及本解释第二条的规定,确定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九条各项财产损失的实际赔偿金额。

前款确定的物质损害赔偿金与按照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确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原则上应当一次性给付。”

按照法释〔2003〕20号文第三十一条的规定,物质损害赔偿金与精神损害抚慰金应当是并列的,在法释〔2003〕20号文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九条规定的各项财产损失中,包含了伤残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而法释〔2001〕7号文确定的精神抚慰金指的就是伤残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两者显然在涵盖范围上发生了冲突,这将会影响到对精神损害赔偿的确认,建议加以统一。

四、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

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是多少,法释〔2001〕7号文中规定了以下确认的原则,没有规定具体的计算标准:

1. 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 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 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 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 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 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按照法释〔2003〕20号文的规定,伤残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是有计算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相关文章 · 精神损害应该怎样赔偿 · 侵权到什么程度造成精神损害应当赔偿 · 精神抚慰金标准
特别推荐 · 如何确定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金额? ·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数额确定的原则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损害赔偿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84849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是有关赔偿精神损失费的问题,
受害人或其近亲属获得精神损害赔偿有以下两种情形:1.受害人的生命权遭受侵害,对其近亲属造成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创伤;2.受害人的健康权遭受侵害,对其本人或其近亲属造
请问精神损害赔偿法律依据是什么
索要“分手费”是没有法律依据,是不能获得法律支持的,但如果一方自愿给予另外一方经济上的补偿以达到分手目的,法律并不禁止,法院也不干涉,这种自愿给予“分手费”的行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精神损害赔偿
工伤赔偿中没有精神赔偿金
精神损害赔偿!
起诉书,你的身份证,有关的证据等
精神损害赔偿
可以要求。
精神损害赔偿
不能要求。
民法典精神损害赔偿金标准
民法典精神损害赔偿金标准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精神损害赔偿具体标准
精神损害赔偿具体标准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和朋友出去玩朋友强奸别人我会判刑吗?
你好,需要结合具体案情判断
精神损害赔偿金额标准
精神损害赔偿金额标准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学校晚自习十一点放学,我觉得太晚能向教育局举报吗?
你好,请问有特别收费吗,如果强制要求收费报班违法,晚自习不违法,全国都一样,建议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有困难与学校协商解决
如何赔偿超市过期食品不足10元?
如果消费者买到过期产品,可以要求商户退货或者更换、去找商户索赔。我国法律规定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
工亡的精神损害赔偿金标准
工亡的精神损害赔偿金标准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严重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严重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你好,结婚一年没有办理结婚证,老婆跑了,怎么要回彩礼
1、不予返还结婚彩礼的情形有:(1)双方已经办理结婚登记并共同生活的;(2)男女双方并未进行结婚登记,但实际共同生活时间较长的;(3)不予返还结婚彩礼的其他情形
女职工50岁,社保未缴满15年,还可以缴职工社保吗
可以去问一下社保部门,问一下社保部门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