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手机找法网
您当前的位置: 找法网 学习法律 刑事辩护代理 刑法知识 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

找法网原创 2016-11-01 00:00:00 此文已帮助过 0 位用户

众所周知,犯罪有故意犯罪及过失犯罪之分,如同为致人重伤的伤人事件,有些人判处故意伤害罪,有些人却被以过失致人重伤罪定罪处罚。而确定犯罪的故意或过失,通常由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心理来确定。

在刑法上,犯罪心理分为故意及过失,并主要据此两种犯罪心理来区分及确定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行为人明知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并希望或放任实施行为带来的危害结果发生的,即为故意犯罪。行为人应当知道自己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后果,因疏忽大意而未能遇见,或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危害社会结果发生的,即为过失犯罪,但只有法律明确规定的过失犯罪,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 打架斗殴弄瞎对方眼睛,会判过失致人重伤罪吗?

    致使对方丧失视觉器官机能,可以判定为重伤害,如果打架斗殴时因为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弄瞎对方的眼睛,那么便可能会被判过失致人重伤罪。

  • 致人死亡但没有故意,可以减轻刑罚吗?

    没有故意但致人死亡的,可能会被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而过失致人死亡的并不可以减轻刑罚。

  • 过失致人伤害都要承担刑事责任吗?

    不是,只有构成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才要承担刑事责任,比如过失致人伤害并被认定为过失致人重伤罪。

  • 过失犯罪怎么处罚?

    过失犯罪,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否则不受刑罚处罚。同时过失犯罪在量刑时,直接根据过失犯罪的具体类型定罪处罚,不需要再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相关法条参考:《刑法》第十五条

  • 故意犯罪怎么处罚?

    故意犯罪的,应该根据犯罪嫌疑人所触犯具体的刑法等法规,来确定其所受到的处罚。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行为会危害社会,而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应结合故意犯罪种类、手段等因素,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定罪处罚。一般来说故意犯罪实施的手段越暴力,方法越凶残等,触犯的罪名及量刑就越严重。

    相关法条参考:《刑法》第十四条

  • 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要承担刑事责任吗?

    不可抗力事件或意外事件,均不属于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尽管不可抗力事件及意外事件造成了客观损害事实,但不存在行为人主观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可抗拒或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损害产生的,不构成犯罪,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相关法条参考:《刑法》第十六条

  • 醉驾是故意犯罪吗?

    醉驾是故意犯罪,一般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处于罚金及最高六个月的拘役。

    醉驾者明知或应当知道醉驾行为是会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但自己依然希望或放任此种行为发生的,即构成故意犯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罚处罚。

    相关法条参考:《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 哪些犯罪只有过失犯罪?


    一般来说,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均是过失犯罪,但只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才需要负刑事责任。

    而法律规定的过失犯罪颇多,常见的有: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等。

  • 不可抗力包括哪些情形?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自然灾害。如水灾、地震、台风、海啸等。

    2、政府行为。即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因政府发布新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而导致合同客观上不能履行,为一种不可抗力。

    3、社会突发事件。如战争等社会事件的突然发生,使原定的合同不能履行。而一般的社会骚乱、罢工等则应归人意外事件领域,主要由情势变更原则进行调整。

  • 过失将人打死了,要坐牢么?

    将人打死的行为属于法律禁止的行为,主观上不具有杀人的故意并不是其免除刑罚的法定事由,我国法律规定了过失犯罪。明确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可能您还感兴趣?

热门关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