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先后成功研制开发了160 km/h东风11、韶山8、韶山9型大功率电力机车,25型快速客车系列,以及180 km/h的“新曙光号”、“神州号”动车组和200 km/h的“大白鲨号”、“先锋号”电动车组;开发了具有速度分级控制功能的信号系统和适应不同速度重量的道岔系统和轨道结构,建立了线路养护维修体系。我们一步一个台阶,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速度记录不断刷新。提速带动了中国铁路整体技术实力的提升,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拥有了具有我国特点的提速成套技术装备,逐步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
4 实施——跨世纪铁路大提速
提速技术装备开发和提速试验的成功,使中国铁路线路、桥梁、隧道、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等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速的条件已经具备。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中国铁路开始实施提速战略,5年间相继进行了4次大规模提速调图。
4.1 4次大面积提速调图
在大量提速试验和部分线路开行快速列车积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韩杼滨部长主持召开部长办公会研究决定,1997年4月1日正式实施既有线大面积提速战略并全面调整列车运行图,开发适应市场要求的运输新产品。
从1997-2001年铁道部实施了4次大规模提速。每一次提速调图前,主管运输的刘志军副部长和华茂昆总工程师等部领导都要带领部内运、机、工、电、辆等部门人员对拟提速的线路和区段进行牵引试验,对提速区段线路和装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证,制定合理的列车运行时刻和线路改造方案。这些牵引试验是成功实施提速调图,确保运输安全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4.1.1 第1次提速调图
1997年4月1日零时,铁路第1次大面积提速和全面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开始实施,拉开了铁路提速的序幕。这次提速调图,列车运行速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京广、京沪、京哈3大干线,提速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了140 km,3大干线上运行的其它旅客列车和其它线路上运行的旅客列车速度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首次开行了快速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全国铁路以
沈阳、
北京、
上海、
武汉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 km/h、旅行速度在90 km/h以上的40对快速列车;同时,开行了78列夕发朝至列车,被旅客赞誉为“移动宾馆”。
这次提速调图受到了广大旅客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年客运周转量完成3543亿人·km,为年计划的107.4%,比1996年增加了223亿人·km,增长6.7%。客运收入完成261亿元,增长10.1%。
4.1.2 1998年第2次大面积提速调图
铁路第1次大面积提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快速列车、夕发朝至列车几乎趟趟满员,广大旅客对铁路进一步提高列车速度、增加快速列车开行数量的期待更高。同时,1997年的提速调图,铁路部门对京广、京沪、京哈等重要干线进行了改造,使这些干线具备了良好的提速条件,经过进一步的技术改造,可以使提速资源优势得到更好发挥。1998年初,傅志寰部长主持部长办公会决定再次提速调图,以京广、京沪、京哈3大干线为主,进一步提高列车速度,扩大提速范围,增加提速列车数量。
1998年10月1日零时,中国铁路第2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实施。这次提速调图,使提速线路进一步延长,列车速度进一步提高。提速后,快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了160 km/h,非提速区段快速列车最高速度达到了120 km/h。京九、浙赣、侯月、宝中、南昆线和兰新线
武威——
乌鲁木齐段列车运行速度也有一定幅度提高。广深线利用摆式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了200 km/h。旅客列车旅行速度和技术速度与1997年相比,也都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客货运输品牌进一步得到增加和优化。快速列车增至80对,增加了40对,夕发朝至列车由64列增加到228列,提高了2.5倍。铁路新一轮提速,进一步适应了旅客对运输快捷的要求,扩大了客货运输品牌效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铁路提速被64家产业报评为1998年十件大事之一。
4.1.3 2000年第3次大面积提速调图
进入2000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西部之间人员、物资交流数量迅速增加。为缩短东、西部之间时空距离,支持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铁道部部长办公会决定以西部地区为重点,实施第3次大面积提速调图。这次提速区段主要集中在陇海、兰新、京九、浙赣线。通过这些线路的提速,使横贯我国东西部,连接俄罗斯以及欧洲众多国家的亚欧第二大陆桥成为一条安全快速的铁路
大通道。
2000年10月21日零时,中国铁路第3次大面积提速在陇海、兰新、京九、浙赣线顺利实施。其中陇海、兰新线提速线路达到了3410.8 km。北京西——乌鲁木齐的t69/70次列车全程旅行时间47 h 52 min,比1997年提速前压缩19 h 36 min。上海——乌鲁木齐 t53/54次列车全程旅行时间比1997年提速前压缩22 h 58 min。
自此中国铁路京广、京沪、京哈、京九线4条纵贯南北的大动脉和陇海、兰新线,浙赣线两条横跨东西的大干线全面实现了提速,全国铁路提速线路延展里程接近1万km,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四纵两横”提速网络。
4.1.4 召开提速工作座谈会,制定“十五”提速规划
为了总结“九五”铁路提速成功的经验,更好地开展“十五”提速工作,2001年7月2日,铁道部在北京召开了全路提速工作座谈会,傅志寰部长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九五”以来的大规模提速,向全社会展示了铁路的新形象,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提速是增强铁路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加快铁路技术创新步伐的推进器,是拉动铁路整体工作水平的强大动力。他明确提出了“十五”铁路实施提速的方针原则,号召全路职工乘胜前进,在新的世纪把提速推向新阶段。会议期间蔡庆华、刘志军副部长分别作了讲话。
会议在总结铁路提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部领导讲话精神,制定了《“十五”期间铁路提速规划》,并在部长办公会议上通过。《规划》明确了“十五”期间铁路提速的目标,提出通过2001年、2003年、2005年的3次大规模提速,到“十五”末期,初步建成以北京、上海、
广州为中心,连接全国主要城市的全路快速客运网,总里程达16000 km;客运专线旅客列车最高时速达到200 km及以上,繁忙干线旅客列车最高时速普遍达到160 km,部分干线旅客列车最高时速达到120 km及以上;主要干线城市问旅客列车运程在 500 km左右实现“朝发夕归”,1200 km左右实现“夕发朝至”,2000 km左右实现“一日到达”。届时,铁路的竞争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