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银行资产剥离行为性质认识的错误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对银行资产剥离行为性质认识的错误从上文中谈及的政策性剥离的具体方式上看,国家在不良资产剥离规模、范围、条件和完成时间等方面有严格的政策规定,国有商业银行与资产

  对银行资产剥离行为性质认识的错误

  从上文中谈及的政策性剥离的具体方式上看,国家在不良资产剥离规模、范围、条件和完成时间等方面有严格的政策规定,国有商业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资金清算采取以银行省级分行和资产管理公司驻各地办事处为基本清算单位,在规定时间分次完成,国有银行按不良资产的帐面价值和表内利息从国家财政取得对价。这种方式有明显的政府指令性划转国有资产的性质,不应按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对待。此问题已成共识,且在多个司法解释中均有反映,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政府调整划转企业国有资产引起的纠纷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法复〔1996〕4号):“因政府及其所属主管部门在对企业国有资产调整、划转过程中引起相关国有企业之间的纠纷,应由政府或所属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处理。国有企业作为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号)第三条:“政府主管部门在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行政性调整、划转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上文中提及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国有商业银行在政策性金融资产转让协议发生的纠纷问题的答复》([2004]民二复字第25号)中的表述更为明确。

  相关人员对判决中不采用最高院上述解释的意见是:上述解释仅是解决国有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纠纷而做出的,主体适用范围上并不适用普通受让人起诉银行的案件。这种意见是不能成立的。[2004]民二复字第25号明确了以下内容:一是资产剥离具有政府指令划转国有资产的性质,不属民事法律关系;二是对该政府性指令划转资产行为而引起的纠纷不属人民法院受理范围。普通受让人与银行就虚假债权引起的纠纷在性质上涉及的是金融资产转让问题,对商业银行转让资产的政府指令性性质的认定、解释的目的和宗旨在本案中并不因主体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同时,解释的目的亦非是为解决主体问题而进行的,而是案件定性问题。适用应从案件性质出发,而不应从主体问题出发考虑适用问题。何况,普通受让人的权利是因继受资产管理公司的权利而取得,出让人不享有的权利,受让人没有行使的根据。受让人的权利不可能超过出让人的权利,这本是债权转让本身的应有之义。

  2、错误认定债权受让人的侵权请求权

  法院认定梁园建行侵权是以梁园建行将已经受到清偿的债权对外转让的行为主观上存在过错为前提的。对梁园建行的过错,笔者亦不持异议。但问题是:梁园建行转让债权时,天然公司对该笔债权的权利还不存在,天然公司的请求权是否可追溯至权利产生之前?同时,因转让债权为不存在的虚假债权,不存在的虚假的权利是否能成为侵权的对象?[page]

  就此,笔者认为,即使认定梁园建行的行为有侵权之虞的话,亦应认真考察梁园建行的行为侵害的是谁的权、侵害的是何种权利?首先,侵权行为不可能针对一个尚不存在的主体,换句话说,权利人对其权利产生之前的行为不具有侵权请求权的追溯权。即使权利产生之时该权利本身存在瑕疵,权利人只能根据权利的取得方式来确定补救的途径。如:某甲出售文物给乙,乙将该文物售与丙,丙购买后发现文物有修复痕迹从而影响文物的价值。则丙只能向乙行使权利,而不能向修复掩盖瑕疵者请求损害赔偿。从债权转让标的角度看,债权转让的标的仅是债权本身,因债权瑕疵而生请求权是基于合同关系而生权利,而非权利转让的内容。故梁园建行的行为不存在对天然公司的侵权,天然公司仅存在基于合同关系而对信达公司的权利,信达公司基于与梁园建行的合同而生权利不发生移转。

  不仅如此,本案还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即不存在的虚假的权利不能成为侵权行为侵害对象,这是侵权行为法的应有之义。二审法院既然认定该债权是不存在的虚假的债权,同时又认定梁园建行的行为侵害的天然公司的债权权利是自相矛盾的。对天然公司而言,能成为侵权对象的,只是其受让债权时支付价款的财产权,而绝非是虚似的债权实现后可得的财产权。

  多数业界人士还从侵权的构成要件来分析银行在此类案件中不能按侵权处理,笔者就此不再烦言。

  3、不当得利法律适用错误

  梁园建行针对贸易中心的债权已实现,同时信达公司受让该笔债权时又支付了除表外息之外的价款,形式上看,确有双重受偿、不当得利之嫌。但同样这里也有两个问题值得考虑:一是如果建行不当得利,谁是该不当得利行为的权利相对人?二是银行债权剥离行为是否能适用民法上的不当得利规定?

  《民法通则》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对此条文的适用,至少应考虑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合法根据仅指形式根据,至于取得利益所依据的根据(如合同)在履行过程是否适当应是其他法律规定调整的问题,不是不当得利调整的范围;二是取得利益行为发生时,主张不当得利的当事人的利益是否存在,不当得利的主张不具有追溯性。三是损失应是直接利益的损失,而不能是不确定的、可能的利益损失。本案中,梁园建行转让的债权无论是否存在瑕疵,均应由合同法调整,并非无合法根据。且梁园建行转让时,天然公司对该债权尚未任何利益存在,何况其购买的债权本是就是“呆帐”一般情况下本就难以实现或完全实现。二审法院将不当得利的适用主体无限追溯并支持不确定的利益,显不合不当得利立法之意。[page]

  4、将虚假债权实现后可得利益确定银行的责任

  剥离不良资产来处理银行坏帐是通过国家注资形式来弥补的,具体方式是由国家向资产管理公司注资,然后由资产管理公司再以面值来购买不良资产,因为资产面值高于其真实价值,这种手段间接地将国家注入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转移给银行。但是,此外的资产面值一般仅指本金,有些情况下包括表内利息,但绝不包括表外利息。

  法院不仅将本身已不存在的债权视为可实现的利益并判令银行承担责任,不仅不符侵权法规定,而且其实质是将国家间接地注入银行的资金通过司法手段落入了受让人的腰包,这是对国家资产剥离政策的一种严重背离,是对国家政策开的一个玩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银行的行为对吗
协商处理。
先行行为的性质
由于行为人实施先行行为,使某种由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处于遭受严重损害的危险状态,该行为人产生采取积极行为阻止损害结果发生的义务,这就是由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不当得利的性质
你好:是民事案件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企业金融负债是什么
企业金融负债是什么
金融债权转让
金融债权的转让方式
金融债权的转让方式
金融债权转让
家里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算不算双女户?
如果两个孩子都在两周岁以下的,可能会判决两个孩子都归女方抚养;如果一个孩子在两周岁以下,另一个孩子在两周岁以上的,则可能判决两周岁以下的孩子由女方抚养,两周岁以
请问您是哪里律师所
你好你这边是遇到什么纠纷了呢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