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债务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会有什么后果?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如果夫妻想要离婚,在离婚的时候,一般是需要把夫妻之间的财产好债务分清楚的。那么如果夫妻共同债务分配不合理会有什么后果呢?关于这个问题,找法网小编整理了下面这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在司法实践中,夫妻共同生活中发生债务的情况十分常见也较复杂,债务性质、负债原因、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借债时,有的是由夫妻共同出面借债,更多的是夫妻一方单独出面借债。借回的钱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债务人的配偶是否也分享了该债务利益,债权人往往并不知晓也难以控制,一旦发生纠纷,由债权人进行举证将使其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并最终承担败诉的风险。出于对债权人利益和交易安全的保护,《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免除了债权人证明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的责任,而将证明两种例外情形的举证责任分配给夫妻一方。这也许是考虑到债权人相对于债务人夫妻而言是“外人”,其不太可能明了夫妻间的约定以及借款的去向,但将举证责任分配给夫妻一方,无疑加重了举债方配偶的举证困难,如果举债方配偶没有共同举债的意思表示或没有分享该债务带来的利益,甚至连债务的发生都不知晓,却要其承担举证责任,这对举债方配偶显然不公平,也违背了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

夫妻共同债务举证

  但书的规定之初衷是防止夫妻一方为逃避债务,将个人债务用夫妻共同财产甚至对方个人财产来偿还或者防止恶意举债损害配偶权益。然而既然夫妻一方有意为此,其必然不会让配偶知晓该债务的具体情况,相对方举证的难度极大。其要免除责任须证明:(1)债务系个人债务,或夫妻双方实行约定财产制;(2)债权人明知。而推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关键证据是“债权人明知”,该证据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定性和结果,因为能让债务人配偶免除责任的证据几乎全部由债务人和债权人掌控,即使债务人配偶能够证明债务系个人债务或双方实行约定财产制,但只要债权人坚称不知情,作为连债务发生都不知晓的债务人配偶要想证明“债权人明知”几乎不可能。并且这种举证一般需要债务人的配合,因为一方举债时往往具有隐蔽性,恶意举债时更不会让对方知晓,而此类案件多发生在夫妻感情破裂或离婚的情况下,债务人配合的可能性很小。

  虽然法律规定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应认定为无效;同时对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的恶意串通行为给予惩罚,规定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方可以少分或不分财产。但其前提是恶意串通行为被查证,而这一点对于债务人的配偶而言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债务人的配偶没有参与交易甚至连债权人是谁都不知晓,又如何证明存在恶意串通行为,并且能令债务人配偶免除责任的证据几乎全部被债权人和债务人掌握。通过《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债务人恶意举债或虚构债务的风险转嫁给了债务人的配偶。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债权债务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29585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夫妻共同债务是什么意思?谢谢
你好。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夫妻两人应共同承担偿还责任的债务。
我离婚三年了,婚前我前夫拿我手机叫他母亲给我转钱,
1、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的前三年,为了家庭生活而取钱并且数额不大的,不会被认为是转移财产的行为;如果是大额款项,且一方也无法说明用途的,那么取现行为就有可能被认
结婚后按揭贷款的钱,离婚之后,贷款的钱没有约定谁偿还,可以一人还一半吗?
离婚后按揭贷款可以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法院判决。如果贷款是由一方婚前造成的,婚后双方共同偿还房贷的,则离婚时剩余的贷款部分则由个人承担,并且对另一方已偿
二婚夫妻,买房,妻子有责任偿还
丈夫欠债妻子有义务偿还。如果该欠款为夫妻共同债务,根据法律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照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
我和前男友花了很多钱,我能拿回来吗?
具体钱如何用掉的?看是否涉及诈骗罪
老公贷款买厂房如果我不签字离婚的时候我需要还贷款吗
如果贷款发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且贷款用于共同生活,需共同偿还
男方说自己离婚了,并用用离婚证为我女儿做担保买楼房,现在我女儿怀孕了,现在他不离婚,男方不给
你好,你的问题看到了,这个事情有些复杂,可以直接起诉对方,主张赔偿和补偿,其中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补偿,尽快联系我,我们沟通后我帮你具体分析解答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