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我国民事法律行为制度

更新时间:2012-12-19 07: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在传统民法中又称为法律行为制度,它联结着权利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这三大民法理论,统辖着民事活动中各种具体的设权行为,是客观权利、义务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在传统民法中又称为法律行为制度,它联结着权利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这三大民法理论,统辖着民事活动中各种具体的设权行为,是客观权利、义务向主观权利、义务跨越的桥梁。对此,我国民事法律用了大量条款加以规定,足见这一制度及其相关的理论在现代民法和民法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过程中,为了鼓励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探讨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使其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束缚减少到最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法律行为与私法自治

   在法律行为制度产生之前,大陆法各国有关法律行为的规则主要是通过非系统化方式得以表现的,而支配这些规则的基本原则即所谓的私法自治。私法自治亦称意思自治,是个人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它是指私人生活关系原则上应由个人依其意思自由予以规范,国家只需消极的加以确认,不宜妄加干涉。私法自治的本质就在于充分尊重当事人权利行使的自由,即当事人为什么行为,不为什么行为,怎样为行为,由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判断去选择,这是当事人最基本的权利,对此国家不得干涉。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与私法自治联系紧密,私法自治既是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创设的法哲学基础,反过来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也是实现私法自治最主要的方式,民事法律行为制度还能限制私法自治的无限适用。

二、 对我国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反思

   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根据这一定义,合法性就成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特征。也即唯有合法,民事法律行为才能有效成立。而我国《民法通则》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立法理念,正是为了回避使用“无效法律行为”的术语。据此,在我国民法通则中形成了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消的民事行为三个概念并行存在的状况,而统辖三者的是民事行为。那么,我国民法所确立的这种本质合法性是不是符合私法自治的基本精神呢?
   从我国民事法律行为本质合法可以推出,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行为只有符合法律的规定,才能产生他们所预期的效果。这样就抹杀了法律行为与生俱来的私法性质,强使法律行为以义务为本位,置法律行为于法定主义的桎梏之下。这显然与民事法律的私法性质背道而驰的。而且我国《民法通则》所采取的这种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存在着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page]
   第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依照我国法律的规定要成为法律行为的行为,不仅要在法律上有成立的依据,而且还要有生效的依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指民事法律行为具备了成立的要件,具有了法律约束力;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则是指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后发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效力。民事行为的成立是民事行为生效的前提和基础,而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是民事行为成立的结果和归宿,但是民事行为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必然生效。我国法律对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推行不同的原则、设立不同的条件与规则。法律行为的成立,所实行的是“私法自治”原则,依据这一原则,只要具备下列三个条件,法律行为即行成立:其一,有行为人;其二,行为人须有一定目的,且该目的具有民法意义;其三,行为人须有意思表示。但对法律行为的生效,则采行“国家干预”原则,即“法律行为只有合法时才能生效”,这一原则决定了法律行为有效条件乃是:其一,行为人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其二,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其三,行为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违反社会公益及公序良俗。如此区别对待的用意,首先是为了尊重并依法严肃行为人在实施法律行为方面的自由、权利及利益,其次还是为了使行为人的个人利益、非行为人的个人利益及社会公益都能得到法律的公平兼顾。但是,《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却将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条件与生效条件合并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概念,也会在实践中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第二,依据《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只有合法的表意行为才是民事法律行为,而依据第五十八条的规定,不合法的表意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这种非此即彼式的法理逻辑模式,既无法解释《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所规定的可变更、可撤销的表意行为,也无法解释第六十条所规定的部分有效、部分无效的表意行为。但无论是从民事生活实践方面考察,还是从民事立法方面考察,民事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立法观点都无法将自己不能容纳的表意行为排斥在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之外,因为,在民事生活实践中,民事主体所实施的表意行为在客观上必然是复杂多样的。这种客观存在不受任何立法观点所左右,相反立法必须反映这种客观存在,《民法通则》并没有、也不能把上述诸种行为排斥在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之外。
   第三,《民法通则》关于可变更、可撤销的表意行为规定了两种:一是显失公平的表意行为,二是有重大误解的表意行为。在此,显失公平也好,重大误解也罢,应属于不合法的表意行为,按民事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的观点来衡量,都应按绝对无效来对待。然而,《民法通则》却明确规定,这两种行为如经行为人请求而变更或被撤销,就不是民事法律行为;相反,如果被行为人认可和接受,就获得了民事法律行为的名义,并具有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与此同时,《民法通则》又明确规定,对这两种行为的变更或不变更、撤销或不撤销,实际上是取决于行为人的意志。这不就直接否定了民事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的立法观点吗?值得提及的是,由于《民法通则》设立有可变更、可撤销的表意行为制度,才使我国的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多少具有了意思自治的味道,也才表明《民法通则》对于民事法律行为有采私法自治主义的成分。[page]

三、 我国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重新构建

   第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
   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是指依法成立法律行为所必需的要素。
   在学术界一般成立要件的代表性观点有:1、当事人、标的、意思表示;2、行为人、目的、意思表示;3、意思表示。法律行为成立的特殊要件,一般认为有三:1、合意行为:表示一致;2、要物行为:标的物的交付;3、要式行为:履行了特定的形式要求。对于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笔者认为只需要意思表示的存在即可。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
   要成为法律认可的意思表示,必然要有其法律要求的内容和外在表现形式。否则法律根本无法对其进行确认和调整。所以意思表示本身就包含三个要素:其一,行为人有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其二,行为人必须完整准确地指明了所欲设立的法律关系的必要内容;其三,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见意思表示本身就包含着目的、标的、表示行为等要素。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判断,至少有以下两项意义:其一,成立的判断是生效判断的前提,只有法律行为成立才能再谈其生效与否;其二,它可以把非法律行为从法律行为制度的调整范围中排除,例如情谊行为。
   第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是指已成立的法律行为发生法律效力所应当具备的要素。法律行为的生效意味着当事人的意思得到了法律的认可,反映的是国家意志对个人意志的态度。通说认为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为:行为人有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自愿,标的合法以及不违反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特别生效要件为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法律行为生效的特别要素。由此可以看出生效要件围绕着两个中心:保障当事人的设权行为属于自己的意思;约束当事人的法律行为不损害他人和社会,也就是围绕着意思表示和公共利益两个中心。前者体现了法律行为的本质,后者体现了法律的制约。当然这样的立法精神有两个前提条件:交易过程是自由、自愿的;交易是合法的,不非法损害相对方、第三人和社会的利益。关于生效要件的规则,也应该符合这样的要求,从而实现最大的效益。
   关于行为人必须有行为能力这一要件值得商榷,这一要件是出于保护当事人的目的而设置的,以避免因幼小无知而作出错误的决定。但是这不仅是对相对方当事人的限制,同时也是对非完全行为能力人的限制;同时,如果这些人的法律行为都属于可撤销的法律行为,必然会导致社会秩序的不安定。而且未成年人从事民事行为在实践中是不可避免的且大多是符合各方利益的,于是法律规定与实际情况出现了矛盾。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完善民事法律行为主体制度,使无完全行为能力人的行为向相对有效的方向发展。可以采取的方法有:采取排除式的立法方式,即只规定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可单独为的行为;降低年龄限制;设立申请确认有效制度等。[page]

四、 结论

   综上,本文认为的民事法律行为并不以合法性为其要件,意思表示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和本质特征,应当在我国逐步建立起以私法自治原则为指导的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从而使得意思自治原则与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国家适度干预原则,以及禁止滥用权利等原则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民事立法、司法和法律解释所遵循的基本准则,从而保障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09502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区别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区别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
不小心支付宝扫码给对方多转2880元,该如何追回钱
你好,发生支付纠纷,可以先向支付公司的在线客服投诉,如果无法追回,建议保存相关证据,为之后走法律途径做准备
我男朋友被判缓刑,后期我要承担什么责任?
法律分析:缓刑的监护人,一般是要对缓刑的罪犯在缓刑期间的行为进行监督,防止其产生违反法律的行为,安全的通过缓刑考验期。但是一般的罪犯都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信用报告显示,非银行持牌小额贷款的风险是什么意思?
防范信贷风险的办法是,在贷款前,对借款人的贷款用途、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信用状况进行仔细的评估调查,审查是否发放贷款;而在贷款后,及时催告借款人还款。法律依据:
个人诉讼流程是怎样的
个人诉讼流程是怎样的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
未婚先孕给小孩上的自己的户口和自己姓把小孩放男方家他们去偷偷改姓会改的了吗
法律分析:非婚生子女改姓名与婚生子女一样:1、与另一方协商孩子改姓的事,询问对方的意见;2、如果对方同意改姓的,就可以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3、户口登记机
怎样举报非法加油车?
发现非法加油点可以向当地工商局举报。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无证无照经营、占地违建的非法加油站(点),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和取缔。对发现违法加油站(点)不予查处或压案不
电动车乱停乱放被收了
对于乱停乱放这类轻微的违法行为,车辆一般会被先运送到辖区的交警大队,只要车主及时接受处理,就能当场取回自己的电动车。
未成年人,用手机拍别人大概赔多少钱?
具体看手机价格。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