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能否主张非婚生子的抚养权?

更新时间:2012-12-03 21:0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案情】刘先生和叶女士于1993年登记结婚,次年叶女士生育一男孩小明。1995年10月,叶女士外出后下落不明。1996年,刘先生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小明并非他的亲生子。但

  刘先生和叶女士于1993年登记结婚,次年叶女士生育一男孩小明。1995年10月,叶女士外出后下落不明。1996年,刘先生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小明并非他的亲生子。但刘先生没有计较,仍将小明视为亲生子全力照顾和抚养。2009年8月,失踪了10多年的叶女士突然出现,并到法院起诉要求离婚,主张小明随她生活。刘先生同意离婚,却主张小明归其抚养。小明不愿意和母亲生活。请问,刘先生能要求小明随他生活吗?

  【评析】

  目前我国法律尚无明确规定。小明是在叶女士在与刘先生结婚后所生,刘先生虽然知道小明不是他的亲生子,但仍精心抚养其长大,他与小明之间已形成了类似于继父子关系的事实上的养父子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3条规定:“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对曾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继父或继母不同意继续抚养的,仍应由生父母抚养。”根据该规定可知,对于已经形成了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在父(母)与继母(继父)离婚后,对曾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继父或继母同意继续抚养的,可以考虑由继父或继母同意继续抚养。小明的抚养问题,可参照上述规定解决。

  但是,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小明由谁抚养,应该看哪一方的抚养对小明的健康成长更有利。叶女士是小明的母亲,但她下落不明多年,基本上没有尽到抚养小明的义务。而小明随刘先生生活的时间较长,刘先生对他抚养教育较多,如果改变他的生活环境,对他的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继续由刘先生抚养对小明更有利。因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5条“父母双方对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之规定以及第3条“对2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之规定,法院在尊重小明意见的基础上,综合相关条件,也可以判决小明由刘先生抚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77128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非婚生子的抚养权?
女方可以争取小孩抚养权
非婚生子的抚养权
直接到他的户口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起诉,要求支付抚养费
非婚生子抚养权
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是一样的,父母均有义务抚养,因此,你及你的前男友均有义务抚养孩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非婚生子抚养权
协商不成,通过诉讼解决
夫妻双方离婚孩子不到两岁归谁?
法律分析:子女抚养权的确定标准是:不满两周岁的,子女抚养权一般归母亲,已满两周岁的,由人民法院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确认子女抚养权
更改抚养权的办理流程,有哪些法律规定
变更抚养权的流程的办理:首先协商办理,协商一致的可以通过办理变更抚养权协议公证来变更。如协商不成,可通过诉讼请求人民法院裁决变更。具体流程为: 1、当事人携带起
一般来说孩子两周岁离婚怎么判,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父母双方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
我现在哺乳期三个月,被家暴两次起诉离婚男方是不会同意把孩子给我,这种情况下法院会不会判给我孩子
法律分析:想要或者想争取孩子的抚养权的话,可以与对方协商,若是对方不同意,可以就孩子的抚养权问题提起诉讼,当然得证明更有利于孩子的抚养,比如的经济收入、的生活环
离婚想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离婚孩子抚养权的争取方式:一般当事人征求子女的意见,证明收入状况(证明自己经济收入状况良好,与对方有差异)、工作环境、居住条件更好、双方的工作性质、性格修养、文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