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如何撤回

更新时间:2014-05-30 13:4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要约人如欲撤回要约,必须选择快于要约的方式向受要约人发出撤回的通知,使之能在要约到达之前到达受要约人。要约尚未发生法律效力,不会对受要约人产生任何影响,不会对交易秩序产生任何影响。在此阶段...

  要约人如欲撤回要约,必须选择快于要约的方式向受要约人发出撤回的通知,使之能在要约到达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要约尚未发生法律效力,不会对受要约人产生任何影响,不会对交易秩序产生任何影响。在此阶段,应当允许要约人撤回要约。

  撤回要约通知在要约通知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同时到达受要约人,应当认为要约尚未生效。要约人如欲撤回要约,必须选择快于要约的方式向受要约人发出撤回的通知,使之能在要约到达之前到达受要约人。如果要约人在发出要约以后马上又以比发出要约更快的方式发出撤回的通知,按照通常情况。撤回的通知应当先于或最迟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但如果因为其它原因耽误了,撤回的通知在要约到达之后才到达受要约人,受要约人应当及时向要约人发出通知,告知其撤回的通知已经迟到,要约已经生效。如果受要约人怠于通知时,要约人撤回要约的通知视为未迟到,仍发生撤回要约的效力。

  要约的效力期间

  以口头形式发出要约,其要约中定有承诺期限的,受要约人在约定期限内作出的承诺,对要约人有拘束力。口头要约中未定有承诺期限的,仅在受要约人立即承诺时,才对要约人有拘束力,如果受要约人没有立即对口头要约作出承诺,要约随即丧失效力。

  以书面形式发出的要约,其要约中定有承诺期限的,于期限届满对要约人丧失拘束力。书面要约中没有规定承诺期限的,则在依通常情形能够收到承诺所需的一段合理期间内,对要约人有拘束力。在合理期限内要约未被承诺时,要约即丧失法律效力。

  何谓合理期间,通常要考虑三个因素:

  ①要约到达于受要约人的必要期间;

  ②受要约人考虑接受承诺与否需要的必要期间;

  ③承诺发出至到达要约人所需要的必要期间。

  在合同实践中,确定这三段时间的合理与否,则要根据每个要约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要考虑要约内容的繁简,发送要约或者承诺通知所采取的方法迅速与否以及是否受到非常事件的影响等等。

  要约的约束力

  要约的拘束力,包括对要约人的拘束力和对受要约人的拘束力两个方面。对要约人的拘束力。

  表现在要约生效后,要约人即不得撤回、撤销或对要约加以限制、变更和扩张。法律对要约人所加的这种义务,目的在于保护受要约人的利益、维护交易的安全。在一定条件下,法律也允许要约人撤回、撤销或变更要约的内容。对受要约人的拘束力,在理论上又称为要约的实质拘束力,是指受要约人于要约发生法律效力时,取得依其承诺而使合同成立的法律地位。

  它实际上是法律赋予受要约人以承诺的权利。要约人即使在要约中规定受要约人应通知其是否承诺,受要约人也不受约束,除非双方有预先约定,如不通知,则视为以默示方式承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68082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我已接受要约但对方又撤回要约,请问律师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你同意的意思在对方撤回前到达对方的,可以要求对方履行合同!
要约邀请如何书写
没有固定格式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孩子们在学校被校园欺负,你必须自己提供证据吗?
你能证明抑郁症是因离婚所造成的吗?即就是因离婚所造成,原因也在双方
海珠区劳动局电话号码是多少,向哪里投诉
法律分析:遇到劳动纠纷,劳动者可以拨打劳动保障电话12333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由劳动行政部门处理,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以上方法都没办法解决的,可以向法院提起民
丹东拆迁可以如何给安置费
拆迁安置费的范围包括:土地补偿费、房屋补偿费及装修费、安置费和搬迁费、困难补助和奖励、房屋内各项家电移机补偿、非住宅房屋营运损失补偿;社保补偿包括以村委会为单位
我是北京户口,现在要入职一家深圳的公司,总公司在深圳,但我在北京的子公司上班可以社保由子公司缴纳吗?
法律分析:只要在北京有工作,都可以缴纳北京社保,方式有以下情况:1、自己找的工作单位,单位可以给员工缴纳社保,大部分人都是这种交北京社保。2、自己是北京户口,可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