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更新时间:2017-04-19 09:3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实践中,中小企业想要能够成功的进行融资,并且减少法律风险的产生,那么就需要按照一定的融资原则进行。这样才能避免企业蒙受重大损失,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那么这个企业融资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详细内容请阅读下文进行具体了解。

  实践中,有的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计划,盲目性很大,似无头苍蝇,抱着侥幸的心理误打误撞,对投资方不加鉴别,没有全面接触,让许多招摇行骗的投资中介或者投资公司有机可乘。结果严重的导致企业蒙受重大损失,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轻者也使企业浪费了不少的人力和财力。

  此外,由于有的中小企业对融资的难度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几次融资动活受挫,便放弃了融资计划,错失了一些可以成功的融资机会,延缓了企业发展的步伐,颇为遗憾。因此,中小企业在决定融资前,应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清醒的认识,摆正融资行为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位置,对融资的难度和长期性应做充分的估计,然后制定相应的融资计划,使融资行动具有计划性和可操作性,做到有的放矢,增加融资成功的可能性。在融资受挫后,不能灰心丧气,需要总结经验,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率和业绩,采取更为合理的融资策略。

  一、收益与风险相匹配原则

  企业融资的目的是将所融资金投人企业运营,最终获取经济效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在每次融资之前,企业往往会预测本次融资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最终收益,收益越大往往意味着企业利润越多,因此融资总收益最大似乎应该成为企业融资的一大原则。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实际上在融资取得收益的同时,企业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对企业而言,尽管融资风险是不确定的,可一旦发生,企业就要承担百分之百的损失了。

  中小企业的特点之一就是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一旦风险演变为最终的损失,必然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在融资的时候千万不能只把目光集中于最后的总收益如何,还要考虑在既定的总收益下,企业要承担怎样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一旦演变成最终的损失,企业能否承受。即融资收益要和融资风险相匹配。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主要会遇到以下几种风险,希望企业在融资决策过程中一定要将其考虑在内,进行综合分析。

  (一)政策风险

  一般而言,由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势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中小企业不能根据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做出敏锐的反应和及时的调整,将会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一定的风险,进而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发展。例如,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行业,企业就难以为继。又如,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市场上资金的供应减少,受此影响,中小企业通过市场来筹集资金的风险增大。要么融通不到资金,要么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数量减少,这又进一步增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利率风险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在市场经济国家,利率是市场化的,利率的高低由市场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市场利率的任何变化都会给资金的供需双方带来影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业拆借等一部分市场的利率已经放开,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越来越大,国家利用利率杠杆来调节经济,商业银行也利用利率浮动权来调节经营,降低风险。当国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需要调高利率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将面临融资方面的利率风险,融资成本将增加,融资将变得艰难。从近几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来看,商业银行对国有大企业贷款的利率上浮范围较小,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范围较大,这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为了减少逆向选择和降低道德风险,商业银行要么直接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要么提高其贷款的隐含价格 (如增加担保和抵押等),要么设置更高的贷款条件,这又使得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进一步增加。可见,利率风险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是直接的。

  (三)经营风险

  由于中小企业对外界经济环境的依存性较大,因而中小企业除对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外,国家经济制度安排,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竞争态势的加剧,都将增大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那些经营不佳、销售渠道不畅、竞争实力不够或难以实行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的中小企业往往首先受到市场的冲击。而经营风险的增大又使中小企业的经营稳定性遭到破坏,进而更难满足市场融资的条件,融资更加困难。

  (四)管理风险

  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的管理观念落后,内部管理基础工作缺乏和管理环节薄弱,人员素质不高,对市场的潜在需求研究不够,产品研发的技术力量有限,对市场的变化趋势没有预见性等。由于管理上的种种缺陷,致使中小企业的后劲不足。高开业率和高倒闭率是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从而使得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介入非常谨慎。在我国,中小企业5年淘汰率近70%,30%左右的中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仅有三成左右具有成长潜能,七成左右发展能力很弱,能够生存10年以上的中小企业仅占1%。因此,中小企业无论是进行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会面临诸多融资障碍,融资风险往往很大。

  (五)诚信风险

  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不真实、资本空壳、核算混乱,有的中小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账款、恶意偷税、产品低劣,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形象。如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江苏琼花涉嫌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成了众矢之的,华兰生物未上市先预警,伟星股份有重大信息披露被遗漏,新和成涉嫌违规、造假等。相对于大企业的信息公开化和低成本信息的可得性,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不透明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很难通过一般渠道获得。因此,银行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投资人要向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就不得不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质量。这一方面加大了银行或投资人的贷款和投资成本,另一方面也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能否融通到资金,能融通到多少资金,

  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不确定性。

  (六)评级风险

  企业信用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融资资格、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在我国,中小企业在信用评级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评级机构。现有的对中小企业的评级只是债权人自己建立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指标,它的针对性、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并不是很强,因而对中小企业的评级结果往往是偏低的,这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此外,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财务实力弱,负担不起国内外权威评级机构的费用,要么因信用级别低失去融资资格,要么需加大融资成本。

  怎样才能使融资收益与融资风险相匹配呢?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模型才能解释清楚,而这又远远超出了本书的研究范围,在此,作者只用一段通俗的语言加以阐述:首先测算融资的最终收益有多大,然后列举出企业可能支出的融资成本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并用经验预测这些风险一旦转变为损失,损失到底有多大。如果融资的最终收益大于这些损失,并且这样的损失企业能够承受,那么企业的融资行为就是可行的,也就基本达到了融资收益与融资风险相匹配。当然,风险的接受程度因企业而异,并没有确定的量上的规定,风险和收益怎样才算匹配还需管理者自己做出判断。

  二、融资规模量力而行原则

  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也非常重要。筹资过多,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或者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过多,使其无法承受,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如果企业筹资不足,又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融资规模的确定一般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一)资金形式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形式主要包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发展资金。

  固定资金是企业用来购买办公设备、生产设备和交通工具等固定资产的资金,这些资产的购买是企业长期发展所必需的,但是这些生产必需设备和场所的购买一般会涉及较大资金需求,而且期限较长。中小企业由于财力薄弱应尽可能减少这方面的投资,通过一些成本较少,占用资金量小的方式来满足生产需要。

  流动资金是用来支持企业在短期内正常运营所需的资金,因此也称营运资金,比如办公费、职员工资、差旅费等。结算方式和季节对流动资金的影响较大,为此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精打细算,尽可能使流动资金的占用做到最少。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经营规模并不大,因此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可以通过自有资金和贷款的方式解决。

  发展资金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用来进行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的资金。这部分的资金需求量很大,仅仅依靠中小企业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对于这部分资金可以采取增资扩股、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

  (二)资金的需求期限

  不同的企业、同一个企业不同的业务过程对资金需求期限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比如,高科技企业由于新产品从推出到被社会所接受需要较长的过程,对资金期限一般要求较长,因此对资金的需求规模也大,而传统企业由于产品成熟,只要质量和市场开拓良好,一般情况下资金回收也快,这样实际上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较少。

  中小企业在确定融资规模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本企业的资金需求形式和需求期限,做出合理的安排,尽可能压缩融资的规模,原则是:够用就好。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确定筹资规模一般可使用经验法和财务分析法。经验法是指企业在确定融资规模时,首先要根据企业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的不同性质,优先考虑企业自有资金,然后再考虑外部融资。二者之间的差额即为应从外部融资的数额。此外,企业融资数额的多少,通常要考虑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实力的强弱,以及企业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再结合不同融资方式的特点,来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比如,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要进行融资,一般来说,已获得较大发展、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股份制企业,可考虑在证券市场发行股票融资;属于高科技行业的中小企业可考虑到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一些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则可考虑银行贷款融资。再如,对初创期的小企业,可选择银行融资;如果是高科技型的小企业,可考虑风险投资基金融资;如果企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时,可发行债券融资,也可考虑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企业战略融资。

  财务分析法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管理状况,从而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由于这种方法比较复杂,需要有较高的分析技能,因而一般在筹资决策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运用。使用该种方法确定筹资规模,一般要求企业公开财务报表,以便资金供应者能根据报表确定提供给企业的资金额,而企业本身也必须通过报表分析确定可以筹集到多少自有资金。

  三、控制融资成本最低原则

  提起融资成本这个概念就不得不提起资本成本这个概念,这两个概念也是比较容易被混淆的两个概念。

  资本成本的经济学含义是指投入某一项目的资金的机会成本。这部分资金可能来源于企业内部,也可能是向外部投资者筹集的。但是无论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何处,企业都要为资金的使用付出代价,这种代价不是企业实际付出的代价,而是预期应付出的代价,是投入资金的投资者希望从该项目中获得的期望报酬率。

  而融资成本则是指企业实际承担的融资代价(或费用),具体包括两部分:融资费用和使用费用。融资费用是企业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向中介机构支付中介费;使用费用是指企业因使用资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报酬,如股票融资向股东支付的股息、红利,发行债券和借款向债权人支付的利息。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同,则融资成本的构成不同。从一般意义上讲,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硬件和软件(专业的统计软件和专业财务人员)的缺乏,他们往往更关注融资成本这个比资本成本更具可操作性的指标。

  企业融资成本是决定企业融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中小企业选择哪种融资方式有着重要意义。由于融资成本的计算要涉及很多种因素,具体运用时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高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

  这仅是不同融资方式融资成本高低的大致顺序,具体分析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财政融资中的财政拨款不仅没有成本,而且有净收益,而政策性银行低息贷款则要有较少的利息成本。对于商业融资,如果企业在现金折扣期内使用商业信用,则没有资金成本;如果放弃现金折扣,那么资金成本就会很高。再如,对股票融资来说,其中发行普通股与发行优先股的融资成本也不同。

  四、遵循资本结构合理原则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来源的构成及比例关系,其中债权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构成比例在企业资本结构的决策中居于核心地位。企业融资时,资本结构决策应体现理财的终极目标,即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假定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企业价值可根据未来若干期限预期收益的现值来确定。虽然企业预期收益受多种因素制约,折现率也会因企业所承受的各种风险水平不同而变化,但从筹资环节看,如果资本结构安排合理,不仅能直接提高筹资效益,而且对折现率的高低也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因为折现率是在充分考虑企业加权资本成本和筹资风险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

  最优资本结构是指能使企业资本成本最低且企业价值最大,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积极性的资本结构,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求降低资本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强求低成本,而不顾筹资风险的增大,因为这同样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

  企业取得最佳资本结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本运营效果,而衡量企业资本结构是否达到最佳的主要标准应该是企业资本的总成本是否最小、企业价值是否最大。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时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最大时的资本结构应该是一致的。一般而言,收益与风险共存,收益越大往往意味着风险也越大。而风险的增加将会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必须在考虑收益的同时考虑风险。企业的价值只有在收益和风险达到均衡时才能达到最大。企业的资本总成本和企业价值的确定都直接与现金流量、风险等因素相关联,因而两者应同时成为衡量最佳资本结构的标准。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融资时,要高度重视融资风险的控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融资方式。企业高额负债,必然要承受能否按时偿还的风险。企业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条件,所承受的风险大小也不一样。例如,企业采用可变利率计息的方式贷款融资时,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则企业需要支付的利息额增大,这时企业需要承受市场利率风险,而如果企业采用固定利率方式融资时,一旦利率下调,企业也同样会承受利率风险,因此,企业融资时应认真分析市场利率的变化,如果目前市场利率较高,而预测市场利率将下降时,企业贷款适宜按浮动利率计息;如果预测市场利率将呈上升趋势,则适宜按固定利率计息,这样既可减少融资风险,又可降低融资成本。从经验来看,对各种不同的融资方式,企业承担的还本付息风险从小到大的顺序一般为:股票融资、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债券融资、银行融资。企业为了减少融资风险,通常可以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的合理组合,即制定一个相对更能规避风险的融资组合策略,同时还要注意不同融资方式之间的转换能力。比如,对于短期融资来说,其期限短、风险大,但其转换能力强;而对于长期融资来说,其风险较小,但与其他融资方式间的转换能力却较弱。

  企业在筹措资金时,还常常会面临财务上的提高收益与降低风险之间的两难选择。那么,通常该如何进行选择呢?财务杠杆和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通常要考虑的两个重要问题,而且企业常常会在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与避免财务风险之间处于一种两难处境:企业既要尽力加大债务资本在企业资本总额中的比重,以充分享受财务杠杆利益,又要避免由于债务资本在企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重过大而给企业带来相应的财务风险。在进行融资决策与资本结构决策时,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是:只有当预期普通股利润增加的幅度将超过财务风险增加的幅度时,借债才是有利的。财务风险不仅会影响普通股的利润,还会影响到普通股的价格,一般来说,股票的财务风险越大,它在公开市场上的吸引力就越小,其市场价格就越低。

  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应当在控制融资风险与谋求最大收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即寻求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寻求最佳资本结构的具体决策程序是:首先,当一家企业为筹措一笔资金面临几种融资方案时,企业应该分别计算出各个融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然后选择其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一种。其次,被选中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那种融资方案只是诸种方案中最佳的,并不意味着它已经形成了最佳资本结构。这时,企业要观察投资者对贷出款项的要求、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等情况,根据财务判断分析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同时企业财务人员可利用一些财务分析方法对资本结构进行更详尽的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在企业进一步的融资决策中改进其资本结构。

  五、测算融资期限适宜原则

  企业融资按照期限来划分,可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企业究竟是选择短期融资还是长期融资,主要取决于融资的用途和融资成本和等因素。

  从资金用途来看,如果融资是用于企业流动资产,由于流动资产具有周期短、易于变现、经营中所需补充数额较小及占用时间短等特点,企业宜于选择各种短期融资方式,如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如果融资是用于长期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这类用途要求资金数额大,占用时间长,因而适宜选择各种长期融资方式,如长期贷款、企业内部积累、租赁融资、发行债券、股票等。

  从风险偏好角度来看,管理者有稳健型、激进型和保守型三种类型,不同风险偏好的管理者,所作出的决策也是不同的。

  稳健型的管理者一般对波动性资产采用短期融资的方式筹资,对永久性资产则采用长期融资的方式筹资。这种融资决策的优点是,企业既可以避免因资金来源期限太短引起的还债风险,也可以减少由于过多借入长期资金而支付的高额利息。

  激进型管理者则用长期资金来满足部分永久性资产对资金的需求,余下的永久性资产和全部波动性资产都靠短期资金来融通。激进型融资的缺点是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这个风险既有旧债到期难以偿还和可能借不到新债的危险,还有利率上升、再融资成本要升高的风险。当然,高风险也可能获得高收益,如果企业的融资环境比较宽松,或者企业正赶上利率下调的好时机,则具有更多短期融资的企业会获得较多利率成本降低的收益。

  保守型融资者不但用长期资金融通永久性资产,还融通一部分甚至全部波动性资产。当企业处于经营淡季时,一部分长期资金用来满足波动性资产的需要;在经营旺季时,波动性资产的另一部分资金需求可以用短期资金来解决。这种融资决策固然可以使得企业保证资金的供给,但是无形中也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毕竟长期融资的利率要高于短期融资。

  企业在进行融资期限决策时还是从融资目的和需要出发为佳。中小企业成立时遇到的困难较多,一定要“精打细算”才好,激进型的管理者固然有可能由“冒险”带来巨额收益,但也很有可能因此而付出巨大的代价(亏损),这个代价往往是中小企业承担不起的。尤其是现在普遍中小企业融资难,本来“钱”来得就不容易,在使用时一定要慎重。因此,应在合理区分融资目的和用途的基础上,采用稳健型的融资方式。

  六、保持企业有控制权原则

  企业控制权是指相关主体对企业施以不同程度的影响力。控制权的掌握具体体现在:控制者拥有进入相关机构的权利,如进入公司制企业的董事会或监事会;能够参与企业决策,并对最终的决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有要求时,利益能够得到体现,如工作环境得以改善、有权参与分享利润等。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行为所导致的企业不同的融资结构与控制权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融资结构具有明显的企业治理功能,它不仅规定着企业收入的分配,而且规定着企业控制权的分配,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控制权争夺。比如在债权、股权比例既定的企业里,一般情况下,股东或经理是企业控制权的拥有者;在企业面临清算、处于破产状态时,企业控制权就转移到债权人手中;在企业完全是靠内源融资维持生存的状态下,企业控制权就可能被员工所掌握(实际中股东和经理仍有可能在控制企业)。由此可见上述控制权转移的有序进行,依赖于股权与债权之间一定的比例构成,而这种构成的变化恰恰是企业不同的融资行为所导致的。

  企业融资行为造成的这种控制权或所有权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性、独立性,而且还会引起企业利润分流,损害原有股东的利益,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近期效益与长远发展。比如,发行债券和股票两种融资方式相比较,增发新股将会削弱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除非原股东也按相应比例购进新发股票;而债券融资则只增加企业的债务,并不影响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因此,在考虑融资的代价时,只考虑成本是不够的。中小企业管理者开办企业一个很大的初衷就是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如果到头来“为他人做嫁衣裳”则不是管理者所愿意看到的。因此,管理者在进行融资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各种融资方式的特点,精确计算各种融资方式的融资量对企业控制权会产生的影响,这样才能把企业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当然,掌握企业的控制权并不是说一定要掌握企业百分之百的控制权,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在初创时期和发展过程中融资是不可避免的,债权融资固然可以保证企业控制权,但是这种融资有的时候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情况的限制并不能保证足额得到所需资金,而且债权融资的成本也较大,并不一定适合中小企业所有情况下的融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小企业融资也必须付出代价,这种代价有的时候恰恰是企业利润分配权以至控制权。

  办好企业是管理者的第一要务,只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出让部分企业控制权是可以接受的。当然管理者还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核心利益不被侵犯,这就需要理性、全面地来考虑。

  七、选择融资方式最佳原则

  中小企业在融资时通常有很多种融资方式可供选择,每种融资方式由于特点不同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这种影响也会反映到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上。

  企业融资通常会通过以下途径给企业带来影响:首先,通过融资,壮大了企业资本实力,增强了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发展后劲,从而增加了与竞争对手竞争的能力;其次,通过融资,能够提高企业信誉,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最后,通过融资,能够增大企业规模和获利能力,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程度,根据企业融资方式、融资收益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比如,通常初次发行普通股并上市流通融资,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额的资金,还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商誉,使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极大提高。再比如,企业想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各种渠道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尤其是与较为知名的国际金融机构或投资人合作也能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这样就可以迅速被人们认识,无形之中提高了自身形象,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这种通过选择有实力融资合作伙伴的方法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做法在国内也可以运用。

  八、把握最佳融资机会原则

  所谓融资机会,是指由有利于企业融资的一系列因素所构成的有利的融资环境和时机。企业选择融资机会的过程,就是企业寻求与企业内部条件相适应的外部环境的过程。从企业内部来讲,过早融资会造成资金闲置,而如果过晚融资又会造成投资机会的丧失。从企业外部来讲,由于经济形势瞬息万变,这些变化又将直接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和成本。因此,中小企业若能抓住企业内外部变化提供的有利时机进行融资,会使企业比较容易地获得资金成本较低的资金。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融资机会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企业融资机会是在某个特定时间出现的一种客观环境,虽然企业本身也会对融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但与企业外部环境相比,企业本身对整个融资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实际上只能适应外部融资环境而无法左右外部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寻求并及时把握住各种有利时机,努力寻找与投资需要和融资机会相适应的可能性。

  第二,由于外部融资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融资决策要有超前性,为此,企业要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和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环境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可能的各种变化趋势,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

  第三,企业在分析融资机会时,还必须要考虑具体的融资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公司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11081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行政诉讼要遵循哪些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法学基础理论,行政诉讼应当遵循诸多原则,例如:①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②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
房产投资需要注意哪些原则与事项
你好,律师能给你的建议是看看对方手续是否齐全,至于是否能赚到钱那就是商业风险了。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法则,是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体现行政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股权融资企业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情况复杂,建议聘请律师参与。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