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大!买房只公证不过户,有什么法律漏洞?

更新时间:2019-01-02 16:1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为了避免少花一点钱或者减少手续,有的人会在买房时选择给房子进行公证,而不去办理房屋过户手续。但是近年来,由于房屋公证导致买卖纠纷越来越多,我们可知办理了过户手续的房屋更加稳妥。那么买房子只公证不过户,有什么法律漏洞和风险呢?现在就由找法网小编来告诉你吧。

  有一网友咨询:这几个月我老婆怀了第二胎,于是打算在我家旁边的城中村买了一栋两层的房子,当初买的时候看中这个房子面积比较大,房门前面有一片空地既可以停车也方便小孩子玩。但是这个房子的主人说因为房子才刚刚建的,目前还办不了房子的过户,需要过一段时间才可以。具体什么时间也说不上,所以我就打算先进行房屋买卖的公证。这样会不会保险一点呢?有什么法律风险呢?

  1、原本房子存在不能过户、难以过户的限制,比如房屋由于所有权人未改动,被他人申请强制执行或者查封抵押。此时,仅仅是单凭公证过,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法院也不一定将房子判给购房者。

  2、出于逃避缴纳营业税或者卖方利用减价等优惠,阻止了房屋的过户。此时如果房屋增值较大,则可能出现房屋虽然已经交付使用但仍会交易不成功的风险,也会出现“一屋二卖”的情况。

  3、卖房者对房屋没有产权,只有使用权。比如一些单位分房后,职工只有居住的权利,单位并没有将房子产权转给职工个人,此时居住者对房子只有使用的权利,而没有买卖的权利。

  4、可能存在房屋是共有的,但是未经其他房屋共有人所有便擅自出售,这样所获得房屋产权存在争议,即使是经过公证的。

  5、联建房、小产权房拿不到产权证。这类房屋是无法取得合法房产证的,如不符合城市规划,政府可以对这类房屋进行无偿拆除,所有损失只能购房者自己承担。

  出于一些原因,在房屋买卖过程中双方选择先公证,但是这并不保险,不能保障到房屋的交易,存在较大的房屋交易法律风险。因为我国不动产交易是实行登记注册制的,必须有产权证,才能享用所有权中的使用、买卖等权益。因此即便进行了房屋公证,但是房屋产权证上的人仍是卖房者,只有卖方才能享有该所房子的全部权益,买房者仅仅在公证后只能使用房子。因此买房只公证不过户风险是很大的,购房者在房屋买卖时必须办理过户手续,避免贪小便宜吃大亏。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18690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我买个车库,不过户,只办理公证,可以吗?有什么弊端?
建议可委托法律专业人士协助处理为宜~~!
我买车库,不过户,只公证,有什么弊端吗?
车库属于非住宅,对外出售时卖方需要缴纳营业税及附加、个人所得税、印花税和土地增值税。买方需要缴纳印花税和契税。 1、营业税:个人转让非居住用房适应“销售不动产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请问房屋买卖只公证不过户,对卖方有什么风险吗?
你好,对买方才有风险的,只要你获得房款。
准现房是什么意思
准现房是什么意思
房屋买卖注意事项
卖房违约金一般是多少
卖房违约金一般是多少
房屋买卖注意事项
口头上的协议,给了8000元的定金,钱可以退吗?
你好,当合同中有约定违约责任和交付定金时,遵守合同一方可以选择其一进行主张。
住在山脚下,最近连续雨天,山体已经有轻微滑坡现象,如果跟政府申请山体加固或规划,目前不想搬离
法律分析:自己不能强制要求对方搬离,到时候会激发矛盾,可以到法院起诉由法院来进行判决,当然还可以要求对方赔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
二婚嫁给上海人孩子可以入户吗
法律分析:一、可以落户。夫妻一方是北京户口,符合计划生育指标,其一个子女可以随父或母成为北京户口。二、子女随父进京入户——(一)受理条件:1、父亲为本市户口、母
焦作二手房中介费收取标准有几种
二手房中介费收取标准是:房产交易额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的按2%收取;房产交易额10万元至100万元(含100万元)的按1%收取;房产交易额100万元以上的
宜宾征地起诉程序怎么规定
强制征地起诉流程如下:1、确认被告后,撰写起诉状。2、人民法院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登记立案。3、人民法院受理后通知开庭时间、地点。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的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