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尚未成年不享有动迁补偿款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案情介绍:1999年8月,王某的原住处本市长寿路某号被动迁,按当时的动迁政策,属独身子女的她与父母共得货币安置款、奖励费等其他费用共计人民币24万元。事后,尚未成年的王某与母亲借房居住一处,父亲则另居他处。动迁安置款于1999年10月转入父亲当时的帐户,王某的

案情介绍:

1999年8月,王某的原住处本市长寿路某号被动迁,按当时的动迁政策,属独身子女的她与父母共得货币安置款、奖励费等其他费用共计人民币24万元。

事后,尚未成年的王某与母亲借房居住一处,父亲则另居他处。动迁安置款于1999年10月转入父亲当时的帐户,王某的父母亲之间对这笔动迁款作了分割。

今年3月初,王某的父母经法院判决离婚,法院对双方财产分割中作出认定:“……各人名下及各人处的财产归各人所有。”

今年3月25日,现年19岁的王某将父亲告上了法院。王某认为,原住房在动迁中得到了安置款24万元,父亲得11万元,余款由母亲拿走。可是父母离婚却未对自己作相应的安置,现母亲同意返还自己应得的款项,而父亲却对此表示拒绝。

王某还认为,自己是独生子女,在货币安置款中自己应得两份,在其他14万元。离婚时双方已明确双方各人的财产归各人所有。何况女儿与其母所租的住房费用,一直由自己支付,现动迁款已经用完,不可能给女儿一分钱。

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未成年子女在公有住房内有居住使用的权利,但这种权利是基于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而取得、派生的。而居住使用的公有房屋被动迁后,选择货币安置方式所得一定的补偿款,应视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夫妻共同财产,未成年子女并不享有动拆迁补偿款的权利。

据此,未成年子女仅有要求父母履行抚养义务的权利,而无权主张安置补偿款。王某在她原住房动迁时还未成年,当她父母将补偿款作为共同财产分割为个人财产时,王某仍然还未成年。

尽管王某父母离婚时,王某已经成年,但该补偿款已作为父母个人财产,从法律上予以了确认。因此,对王某的诉请,法院判决不予支持。|||

  • 子女尚未成年不享有动迁补偿款
  • 大连市动迁补偿标准
  • 阳光动迁不能只是口号
  • 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新动迁)
  • 动迁公司来了大学生|||
  • 房屋拆迁
  • 京上地建材
  • 抵制政府拆迁入狱8月 索赔300万
  • 鸿源星野蛮拆迁 8住户艰难索赔
  • 动迁公司来了大学生
  • 让居民监督“阳光动迁”
  • 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征地拆迁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91597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公房动迁款有户口的子女和没户口的子女都能享有动迁款吗
    公房动迁利益归于承租人及同住人,没户口的一般不参与分割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本人在公司工作三年半,公司现在要解雇我
    可以到劳动部门投诉或者仲裁
    媒体公司不想签合同怎么办?
    建议协商处理比较好!
    外来从业人员在上海交的综合保险,能不能转为社保?
    可以。上海市政府全面落实了上海原来的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可以转让成为社会保险,职工办理综合保险退工手续后前往社保经办部门办理社保缴费手续即可。
    珠海自费彩超能报销吗?
    法律分析:可以报销的,要看公司的具体规定,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司章程所规定的收费票据可以报销。其他不符合的就不能报销。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
    学校在增城区,学校强迫我们到学校安排的单位实习怎么办
    学校强制要求实习,尤其是学校强制安排实习单位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学校要求学生去实习,是双方自愿的选择,而不是强制的措施。学校跟用人单位有劳动协议那也是学校和用人
    六安征地怎么样给安置费
    法律分析:安置补偿费并非由征地单位直接支付给需要安置的居民,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支付安置补偿费或者安置。如果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或者其他单位安置需要安置的居民,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