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过户费用计算标准是怎样的

更新时间:2020-09-11 08:1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所谓房产过户主要是指通过转让、买卖、赠予、继承遗产等方式获得房产,去房屋权属登记中心办理的一种房屋产权变更手续。房产过户有几种不同的情形,有继承的房产过户、赠与的房产过户、二手房过户等。那么房产过户费用计算标准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找法网小编就来为大家解答。

  一、房产过户费用计算标准是怎样的

  1、契税(买方支付)。自2010101日起执行的契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对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唯一住房的,减半征收契税。对个人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减按1%税率征收契税。一次购房90平米以下按1%税率征收,90140平米1.5%,140平米以上3%;二次购房都是3%,不分面积。

  2、营业税(买方支付)。此项营业税由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销售营业税组成,征收税率为5.6%。个人购买超过2年(含2年)的普通住宅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具体如下:房产证未满2年的,并且面积在140㎡以上的需要缴纳总房价的5.6%;房产证未满2年的,并且面积在140㎡以下的需要缴纳差额的5.6%;房产证满2年的,并且面积在140㎡以上的需要缴纳房产交易盈利部分的5.6%;房产证满2年的,并且面积在140㎡以下的免交。

房产过户费用计算标准是怎样的

  二、房产过户费用有哪些

  1、登记费:住房,权利人按照每套房屋80元交纳登记费;非住房,双方各自按照买卖房价总额的2‰交纳。

  2、转让手续费:按住房面积每平方米6元交纳,由转让双方各自分别承担50%;非住房转让手续费用的,按照每平方米18元交纳,由转让双方各自承担50%。

  3、契税:受让人需按照成交价格(或市场价格)的3%缴纳契税;个人购买的售价在5000元/M2(含本数)以下自用普通住宅(不含别墅),于199981日后签定合同的,按成交价格的1.5%缴纳契税;市内六区范围内,个人购买售价在3000元/M2(含本数)以下自用普通住宅,于2002101日后签定合同的,按成交价格的1%实际缴纳契税。

  法律依据:

  《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七条

  因房屋买卖、交换、赠与、继承、划拨、转让、分割、合并、裁决等原因致使其权属发生转移的,当事人应当自事实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转移登记。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解答的关于房产过户费用计算标准是怎样的问题的相关法律知识内容了,综上所述呢,我们可以了解到房产过户费用的计算标准不会有差别,只是费用由双方共同承担。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43095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房产过户税费计算要怎么算?标准是怎样的
过户费用如下; (1)契税;90平方米以下首次购房的按1%缴纳;90—140平方米按房价1.5%缴纳;140平方米以上按房价3%缴纳 (2)营业税:房屋产权取得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过户费用是如何计算的
询问当地房地产交易中心
保险了维修费用,合理吗?
你好搜集证据起诉解决即可
朋友们以我的名义借钱,怎么办?
那你可以去报警处理的
合同欺诈就是让消费者在不知道或者隐瞒真相的情况下签订合同
什么类型的消费合同?是否能证明不知道违约责任条款呢?可以把合同发给我分析一下是否属于格式条款
由于车祸受伤,我用年假抵住院请的病假,还能要误工费吗?
根据相关法律及其司法解释规定,车祸受害者住院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可以向肇事者进行索赔,肇事者不配合的,可以向其投保的保险公司索赔,或者将两者作为共同被告一并向法院提
协议只有一方签字而且协议内容只出现一方的真实姓名有没有法律效应
法律分析:双方合同只有一方签字,一般不生效,签订合同的主体最少是两方,合同也是双方都得进行签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
是不是要收费?多少钱?
你好,那需要看具体的政策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