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3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关于规范进口货物报关单“二次核对”工作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汇发(1998)48号

效力级别:中央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1998-10-16

施行日期:1998-10-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字号

关于规范进口货物报关单“二次核对”工作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   为规范进口货物报关单(以下简称“报关单”)“二次核对”工作,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二次核对”证明进行逃套汇,现就报关单“二次核对”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货到付款(凭报关单付汇)项下的报关单(金额10万美元及10万美元以上的),由外汇指定银行在付汇前送海关进行“二次核对”;除上述报关单外的其他报关单,由外汇局在核销前送海关进行“二次核对”。   二、报关单的“二次核对”必须由外汇指定银行或外汇局的指定工作人员操作。不得委托或由其他进口单位和个人自行进行报关单“二次核对”的发送、签收、传递、验证等工作。   三、报关单的签发海关与付汇的外汇指定银行或办理核销的外汇局不在同城的,由外汇指定银行或外汇局用特快专递的方式将报关单送该报关单的签发海关进行“二次核对”;在同城的,外汇指定银行或外汇局必须派专人将报关单送往海关进行“二次核对”。对派专人送报关单到海关进行“二次核对”的,送单人必须向海关出示单位介绍信和工作证。   签发海关收到报关单后必须在三个工作日内将“二次核对”结果交外汇指定银行或外汇局的送单人,或以特快专递方式送外汇指定银行或外汇局。   四、外汇指定银行、外汇局和海关要建立明确、严密的内部及与外部“二次核对”签收发制度。每一张报关单的发送、传递、验证、签收等环节均要有经办人、负责人的签字,并登记收发日期。海关对每份报关单的鉴定结果应留底备查。   五、外汇指定银行和外汇局对收到的进口货物报关单鉴别证明书,均要与售付汇或核销用的报关单一并存档备查。   六、外汇局和外汇指定银行必须使用统一的、有编号的“报关单二次核对联系单”(见附件一);海关必须按照署监(1998)515“海关总署关于转发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完善售付汇管理的通知>的通知”,使用统一的、有编号的“海关对进口报关单鉴别证明书”(见附件二),并按规定使用海关“单证专用章”印章(印模见附件三)。   七、海关对送核的报关单,不收取费用。   八、报关单电子联网核查系统正式启用后,报关单的“二次核对”规定另行通知。   附件:   1.报关单“二次核对”联系单留存联   2.海关对进出口报关单鉴别证明书   3.海关“单证专用章”印模(略)

国家外汇管理局 海关总署 1998年10月16日

附件一:报关单“二次核对”联系单留存联 编号:______ __________海关:   按照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进口付汇、出口收汇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管理和加强防伪鉴别措施的联合通知》(1996署监28号文)及其他有关报关单“二次核对”的规定,现寄(送)去你关签发的、以下编号的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共__________份,请办理核对手续。 报关单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外汇管理局_____分局 (_____银行) 进(出)口核销监管专用章 _____银行营业章 年月日   注:本联系单由银行或外汇局自行印制;一式两联,第一联由接收核对的海关留存;第二联由送报关单的外汇指定银行或外汇局留存。   附件二: 报关单鉴别证明书留存联│海关对进出口报关单鉴别证明书 │ 证明书编号:│证明书编号: │ 送检单位:│_______外汇管理局(银行): 送检报关单共份│ 报关单编号:___________│你局(行)来函随附(来人交送) _________________│的份进口(出口)货物报关单,编 ____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我关检 鉴别结果:│查,鉴别情况如下: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此证明。 (假进口报关单情况:│ 假单涉及骗汇金额:______│ 实际对外付汇金额:______)│_________海关 报关单送检方式:│_____海关单证专用章 来函随附:来函邮单号:____│ 来人送交:取走证明书签名:│ 海关鉴别人签名:│年月日 年月日│ │ 备注:│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