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审判式死刑复核程序的合理构建

更新时间:2012-12-18 22:0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摘要】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是司法公正和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在死刑复核权归属问题得以解决之后,解决死刑复核权的正当行使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我国现行死刑复核程序的行政化模式和空洞化内容无法实现设置该程序的目的。为避免死刑复核权流于形式,造成宝贵司

  【摘要】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是司法公正和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在死刑复核权归属问题得以解决之后,解决死刑复核权的正当行使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我国现行死刑复核程序的行政化模式和空洞化内容无法实现设置该程序的目的。为避免死刑复核权流于形式,造成宝贵司法资源的无辜浪费,应当构建审判式死刑复核程序,建立控辩双方出庭参加审理的庭审模式,给予被告人充分的司法救济,实现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化。

  【关键词】死刑复核程序审判式辩护权部分审查排除合理怀疑

  “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创造者。每条法律规则的产生都源于一种目的,即一种实际的动机。”Jhering, In The English Philosophers from Bacon to Mill ,ed. E. A. Butt (New York, 1939), p 956.我国设定死刑复核程序是古代慎刑思想在现代司法制度中的延续,旨在限制死刑的适用,少杀、慎杀、防止错杀。我国刑事诉讼法从设立之初即设置了死刑复核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参见国家司法考试法律法规汇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5页。是死刑复核程序的直接法律依据。但从开始执行至今,死刑复核权长期处于“下放”“收回”“再下放”的无常变换之中,其间始终伴随着实务中的操作困难和理论上的争论不休。公平和效率的微妙关系和艰难抉择使制度设计处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制度设置和适用上的混乱导致“枪下留人”事件的频频发生。面对死刑复核程序名存实亡,形同虚设的司法现状,我们首先要洞察现行死刑复核制度设计中的诸多弊端,进而探讨切实可行的审判式死刑复核程序的制度构建。

  一、现行死刑复核程序存在的问题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启动有违司法被动性原则

  我国现行死刑复核程序具有自动适用性,实行“不告而理”。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的死刑案件,被告人不上诉,检察机关不抗诉,或者二审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案件,无需被告人上诉、申请或检察机关抗诉,而由做出死刑判决的法院直接逐级上报有核准权的人民法院核准。“这实际上是按照行政程序的模式构建的,而不是按照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以诉讼形态予以构建。”周宝峰:《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院就够了吗》,载《南方周末》2004年10月8日。这种统一的、无一例外的主动上报模式与“不告不理”的现代司法理念格格不入,凸显上下级法院之间的职权监督特征和权利价值观念的缺失,呈现出“监督色彩浓厚,权利救济功能不足”陈卫东、刘计划:《死刑案件实行三审终审制改造的构想》,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4期。的怪状。与此同时,对于一些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死刑案件,被告人自知罪孽深重、必死无疑,检察机关也已依法成功完成公诉使命,但在自动报核的死刑复核程序启动机制下,控辩双方不得不面对新一轮的审查核实,毫无意义的重复劳动必然导致诉讼效率低下,造成司法资源的巨大浪费,无益于审判机关有的放矢,及时实现打击犯罪、保护人权的刑事诉讼目的。[page]

  (二)死刑复核程序没有对审理期限做出合理限制

  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期限,我们确实看到了关于审理期限的法律空白给司法实践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明确的时间性是任何诉讼程序的必要因素,“刑事诉讼程序,一般说来,不过是法律对于法官弱点和私欲所采取的防范措施而已”,[英]丹宁:《法律的正当程序》,刘庸安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第86页。没有审理期限的限制,法官就可以自由裁量,该杀的可以久拖不杀,不该杀的可以久拖不判,由此也为司法腐败留下了法律空间。死刑复核期限的缺失不仅导致法律的不完整、案件审核效率低下,更有损法律的严肃性。“死刑复核程序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部分,既然是程序,自然应受期限限制,没有期限限制的程序,不符合程序法制原则的精神,也不符合程序正当原则的要求,无论对于权力的行使还是对于权利的保障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被判处死刑的人的角度考虑,无限期地等待或者十分快速地被核准死刑,也都是欠妥当的”。宋英辉、李忠诚:《刑事程序法功能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460页。

  二、审判式死刑复核程序的合理构建

  死刑复核程序的司法现状是司法权行政化和贯彻从重从快方针的直接结果,对效率的盲目追求忽视了对公正这一最高诉讼价值的捍卫。“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种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在处理死刑案件时,尤其要处理好公正与效率的关系,应坚持以程序公正与程序保障优先,效率为次的观念。同⑥。要真正实现死刑复核程序的公正,做到少杀、慎杀,防止错杀,应当全面构建审判式死刑复核程序。

  (一)设置权利救济型审核启动程序

  “从性质上来说,司法权自身不是主动的。要使它行动,就得推动它。向它告发一个犯罪行为,它就惩罚犯罪的人;请它纠正一个违法行为,它就加以纠正;让它审查一项法案,它就予以解释。但是,它不能自己去追捕罪犯、调查非法行为和纠察事实。如果它主动出面以法律的检查者自居,那它就有越权之嫌”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56页。。以权利救济为核心理念的审核启动程序应当规定:对于一审判处死刑的案件,若被告人不上诉,检查机关不抗诉,自判决做出之日起十日之内,被告人可以通过做出判决的法院,也可以直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死刑复核。对于二审判处死刑的案件,自判决做出之日起十日之内,被告人可以通过二审法院,也可以直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死刑复核。被告人没有在法定期限内申请死刑复核的,期限届满,原死刑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权利救济型审核启动程序符合“不告不理”的司法理念,可以充分保障被告人获得救济的权利,赋予被告人争取司法救济的选择权。[page]

  (二)实行权力制约型审核分离制度

  死刑复核案件的审核不分是死刑复核程序遭受非议最多的焦点问题。“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4页。将审判与复核严格分离,以复核程序监督约束审判程序,才能使复核程序真正有意义,才能实现我们设置死刑复核程序的目的。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能够使原来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审核不分的案件实现审核分离,我们还应当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并判处死刑的案件,这类案件也应该严格实行审核分离,即由做出死刑判决的合议庭以外的审判组织进行复核,坚决防止原来各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复核死刑案件过程中出现的“一套人马,两套程序一起走的”陈卫东:《“枪下留人”凸显司法漏洞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载《法制日报》2002年7月28日。程序诟病。

  (三)构建控辩双方参与庭审的公开审理模式

  由控辩双方参与死刑复核程序,实行公开开庭审理,是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明智的立法者决不把法官当作抽象的或铁面无私的人物,因为法官作为私人的存在是与他们的社会存在完全混在一起的”[英]丹宁:《法律的正当程序》,刘庸安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86页。。被告人出庭、辩护律师出庭辩护应当成为死刑复核程序中的必备环节,被害人有权依法选择和更换律师,对于因各种原因没有聘请律师的,人民法院应当聘请有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辩护。死刑复核过程中,检察机关应当派员出庭,与被告方进行法庭辩论,形成庭审中的对抗力量,有利于案件事实的真实再现和法律争点的凸显,也为检察机关行使审判监督职能提供了客观条件。审判式的死刑复核程序符合直接言词原则的诉讼程序要求,有利于发现案件事实真相和法律适用错误。

  (四)适用只复核异议内容的部分审查机制

  死刑复核的目的在于发现误判,防止错杀,死刑复核应当以被告人提出的不应判处死刑的抗辩理由以及检察机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控诉意见为审查内容。针对被告人提出的抗辩理由展开复核,能够将被告人密切关注的问题再次梳理明晰,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最终做出权威判断,让被告人心服口服,最大程度的安抚死刑被告人及其家属。“那些能够使纠纷得到最有效解决的方案,往往并非裁判者自身认为合理者,而是能够令纠纷当事人心悦诚服的方案”,[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和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8页。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最佳的审判效果。[page]

  (五)采取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

  死刑复核案件应当采取何种证明标准直接关系到是否核准死刑的问题,在审核不分的死刑案件复核模式下,死刑复核程序的证明标准已经被二审程序所确立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同一化了。关于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的刑事证明标准,大陆法系国家主要采用“内心确信”(free evaluation of evidence through inner conviction)邱丽娜:《两大法系刑事证明标准及其借鉴》,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1,第97页。的证明标准,而英美法系国家则采用“排除合理怀疑”(beyond reasonable doubt)[英]特拉西·阿奎诺:《证据法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这一证明标准。在确立死刑复核的证明标准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应当采用较高的证明标准——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排除合理怀疑原则要求法官仔细考量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将能够合理证实犯罪人没有实施犯罪的现实可能性一一排除,方能判定被告人有罪。

  (六)组建规范的审判组织

  规范的审判组织是审判式死刑复核程序的基本要求。死刑复核程序应当采取合议制,由3名以上单数的审判员组成合议庭依法进行审理。死刑复核程序是死刑案件的最后一道防线,是被告人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从冤假错案的数量来看只是很少数,只占百分之几,但对于一个被冤判的人来说却不是百分几,而是百分之百”参见肖胜喜:《死刑复核程序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06页。。国外刑事诉讼法大多对死刑案件的审判组织规定了较多数量的审判人员,且严格限

  制核准死刑的审判组织中同意核准的审判人员的人数比例,一般为绝对多数或全体同意。针对我国死刑案件较多、司法资源紧张的现状,规定须由3人以上单数的审判员组成审判组织复核死刑案件,更符合理论要求和现实情况,也为较为复杂的死刑案件可以适当增加审判人员留出了法律空间。

  (七)规定科学的审理期限

  审理期限是任何诉讼程序的必备要素,迟来得正义即非正义。为使死刑复核程序趋于完善,应当合理设计死刑复核程序的期限。要求既能给予死刑复核案件以较为充分的时间,防止时间过于紧张而造成慌乱草率,又要防止时间过长造成案件久拖不决,影响诉讼效率。建议死刑复核案件应当在一个月内复核完毕,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应当延长审理期限的法定情形的可以延长一个月。我国现行刑事诉讼一审、二审以及审判监督程序均规定了类似的审理期限,将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期限限定在这一范围内,使刑事诉讼程序的审理期限具备统一性,在司法实践中也便于操作。在只对被告人提出的异议进行审核的制度设计基础之上,这一期限也能够满足人民法院的审核时间需求。对于案情特别复杂或特别重大的案件,报经审判委员会批准,可以延长至六个月。[page]

  构建审判式死刑复核程序旨在实现行政化复核程序的诉讼化改革,为控辩双方提供参与庭审、平衡对抗的机会,赋予死刑案件被告人充分的辩护权,真正体现对生命这一最高价值的尊重,切实实现少杀、慎杀,防止错杀。这一制度设计将审判式理念根植于死刑复核程序之中,为最终实现死刑复核程序三审终审制的理想模式奠定理论和现实基础。

  〔青岛大学法学院教师,法学博士。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委政法委副主任科员。〕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高院复核死刑案件程序是多长时间
您好,死刑复核没有时间规定,有的几个月,有的几年,看具体案情和事实是否清楚,社会影响是否重大等
检察机关是否有权介入死刑复核程序呢?
检察机关有权介入死刑复核程序,理由如下:  一是在法理上,死刑复核程序由人民法院自动报送而启动,有悖司法被动性原则,缺乏控辩双方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应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我和前妻离婚了,但是户口还在我前妻的地方,我的户口该怎么分?
你好,你当然可以和前夫分户口,你们离婚后不存在任何法律关系,属于两个独立的户口,可依法办理分户手续。你去户口管辖地申请就可以了
有些人侮辱和诽谤我,我该怎么办?
你好,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以侮辱、诽谤为主要方式,因此,认定是否构成名誉权侵权,首先应确定行为人是否实施了侮辱、诽谤行为。
农村因为地对方用搞头打我跨一下
你好,当时报警了吗?具体情况是什么
朋友买车,户口在我名下有什么影响
买车上别人的户有影响。影响如下:1、车子在法律上是属于别人的;2、如果有违章违规都是算车主的,会影响到别人;3、车子自己无法交易;4、如果车子出现任何意外,事故
2023年最新劳动规定中的工伤辞职后拿到了全部赔偿费,但是还有工伤后遗症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工伤赔偿必须以工伤存在为前提条件。职工个人人身遭受伤害是否为工伤,应由企业或者受害职工或其亲属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向企业所在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鉴定。
我欠钱没还对方恐吓我,我还完钱可以报警告他恐吓我吗
法律分析:可以的。欠债人欠钱不还,债权人可以到法院起诉对方,如果欠债人威胁恐吓要债人的可以报警处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