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致人死亡罪,请问是过失吗?为什么是以“过失致人死亡罪”批捕呢?

更新时间:2019-01-31 08:18:27
问题描述:
为什么检察院以‘过失致人死亡’批捕肇事司机,怕难以说服全国人民吧?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看过视频的都知道,第一次我们承认,第二次,肇事者已经有了“撞伤不如撞死”的观念。有了杀人的动机,请问是过失吗?第2次就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在刑法232条上是“故意杀人罪”,并罪因该以罪行重的“故意杀人罪”批捕。为什么是以“过失致人死亡罪”批捕呢?因网友要求请大家帮忙分析?谢谢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1180462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过失致人死亡罪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当预见是法律对行为人实施某种有意识的行为时,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主观认识上的要求。
    根据一般人的能力和行为时的客观条件,行为人能够预见并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只是因为其疏忽大意才未预见,以致发生严重危害结果,他就应当对此结果负法律责任。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已经预见,但却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
    由于行为人已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进而产生了避免这种结果发生的责任,他却没有有效地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行为人应对自己因主观上的过于自信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
    轻信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区别于间接故意杀人的界限。
    2019-01-31 08:12:13
    点赞
  • 刑事案件律师团队官方
    已帮助1862109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咨询我
    交通肇事是指车辆行为人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碾轧、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交通事故,承担事故相应责任的情形。

    交通肇事所致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程度,符合刑法中交通肇事罪规定的定罪条件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法律责任。

    交通肇事罪的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2019-01-31 08:14:48
    点赞
  •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477728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过失致人死亡罪,在检察院起诉的审查期最长为一个月。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期限内,如果公诉科认定证据不足,可以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一退一回最长二个月,可以退二回。
    法律链接:《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第一百七十一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说明。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2019-01-31 08:17:41
    点赞
  •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1455755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过失致人死亡罪最高可判7年;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失犯罪,是指由于过失导致他人死亡后果的行为。
    过失致人死亡,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前者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
    后者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而是由于其他无法预见的原因导致他人死亡的,属于意外事件,行为人不负任何刑事责任。
    2019-01-31 08:18:27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武汉刑事律师有吗,关于过失致人死亡的案件。现在公安机关给出的罪名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刑事案件请一个律师大概需要多少钱?具体要看律师事务所的收费,如: (一)刑事案件收费按照各办案阶段分别计件确定收费标准。 1、侦查阶段,每件收费2000—100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故意伤害罪吗?能辩护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吗?
我国刑法规定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为故意伤害罪。   一、认定方式   1、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主要在以下两种情形下不易区分:  一是故意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包括过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是否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意外事件,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过失致人死亡罪
属于自首,先交警事故认定
全部2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过失致人死亡罪
建议当面咨询律师。
全部2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 失致人死亡罪,刑法规定: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轻的,处
全部2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别人把我名下的车开走了。我该怎么办?
你好,可以起诉要求返还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将我的手机拿走,是否违法?
起诉要求返还原号码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请问有人非法补课是用什么电话进行举报?
任何人举报他人违法,违规,或者犯罪的都应该提供相关证据,或者有违法,违规的事实,否则无法举报。举报非法补课可提供补课缴费记录、补课地址、时间、人数以及补课的照片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吉林律师。司法冻结
法律分析:可以协商解决。 但只能和起诉的原告协商,和法院协商是不可能的,是没有一点余地的,因为法院是根据原告的申请,作出的冻结裁定,没有原告的许可,法院是不能解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手机被偷了两千多块钱。
你好,建议及时报警处理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刚刚
天津卓旭律所律师
近期帮助 5807 人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3.5万,没有劳动合同,我该怎么做?
2分钟前
姚大勇律师
近期帮助 9025 人
你好,结婚一年没有办理结婚证,老婆跑了,怎么要回彩礼
3分钟前
孟盼律师
近期帮助 5196 人
你好我跟我的儿子被快递小电动车撞了没报警先去医院了是医院时司机给了1600检查费
3分钟前
姚大勇律师
近期帮助 9025 人
结婚一年现在要离婚,要抚养权
5分钟前
姜锋律师
近期帮助 27592 人
我在一家私企没有签订劳务合同从而在公司挪用了公款公司卖价200产品卖220给客户中间赚差价现在公款加
7分钟前
沈阳中盾所律师
近期帮助 21736 人
我是做商场管理的,我们跟商户签订了场地租赁合同,商户自己办理营业执照,对我们商场有责任吗?
10分钟前
广东少忧律师
近期帮助 697 人
您好,10年前,以前的公司漏缴社保,但是我现在提供不了劳动合同,工资条,这样我还可以追回漏缴社保吗?
10分钟前
刘鹏律师
近期帮助 2429 人
30左右在上班的路上发生的事故,当时划分甲方全责,我的医药费是一千四百多,却把结案书给签了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