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如何变更和撤销

更新时间:2013-05-16 10:36: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客观地说,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后,最应当考虑和最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行为即为代为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这一规定即意味着,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对已经采取的强制措施的决定进行变更或者撤销的权力。我们认为,这是适应案件的不同进展情况而作出的变通规定。应当说,这一规定是比较合适的。取保候审撤销或者变更的表述方式及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2.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

  3.发现采取取保候审决定不当的。

  4.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5.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

  6.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7.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8.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期间,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

  9.已被逮捕的被告人,因进行司法鉴定而尚未审结的案件,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的。

  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取保候审的被保证人或者说是保证对象,既然保证对象都不存在了,取保候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意义,当然也应当予以撤销。

  11.保证人死亡、重伤或者出现其他丧失保证能力情形的。保证人是取保候审的义务主体,保证人资格的存在以其具有保证能力为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或者丧失了保证能力,保证义务的履行就成为事实上的不可能,取保候审也就随之应当予以变更。

  12.公安机关提请逮捕以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案件需要复议、复核的,或者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取保候审如何撤销案件
取保候审期间撤案的方式:如果侦查机关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撤销案件简称“销案”。司法机关终止刑事诉讼的一种方式。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一百六十三条 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取保候审是否可以撤销
取保候审的撤消方式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被取保人违反取保候审义务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也可以撤销取保候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九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应当通知原批准的人民检察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如何申请撤销法人变更登记
公司撤销变更登记的条件如下: 1、公司根据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已办理变更登记; 2、作出变更决议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
取保候审的撤消及变更
取保候审的撤消及变更
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可以撤销吗?
取保候审撤销的情形:1、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2、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3、发现采取取保候审决定不当的。4、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解除取保候审后怎样撤销案件
解除取保候审不一定是撤案,取保候审到期后解除的,如果不需要再追究刑事责任的,公安机关应该撤销案件。取保候审不是撤案的充分条件,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法定情形的,才需要撤案。
如何撤销房屋产权变更登记
申请撤销房屋产权证需要权利人提出申辩意见,将撤销登记申请书及相关材料提交至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不动产变更登记,经审查作出撤销登记决定,制作撤销登记决定书。
刑事案件如何撤销律师委托更换律师
可以更换律师,在出庭时新的律师带着新的委托手续即可,如果需要撤销原律师代理权的,同时向法院出具撤销委托书。
在网上提交了法人变更如何撤销
这个问题你要问登记平台的机关。
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法律分析:关于死刑与无期徒刑的区别的问题,无期徒刑和死刑均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在类别上,无期徒刑属于自由刑,即剥夺犯罪人人身自由的刑罚;死刑属于生命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权的刑罚。 在适用条件上,死刑适用条件比无期徒刑更为严格,只有罪行极其严重才可适用死刑。在程序上,死刑审判程序、执行程序也有特别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二条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条 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第四十五条 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第四十六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未缴纳案件受理费的,应当自动撤回起诉
你好,如果未缴纳诉讼费的话,法院一般会按照撤诉处理,出具一份准予撤诉的裁定书,在这之后就没有什么其他手续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新情况或者新理由,六个月内再次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所以,如果想要再次起诉,则需要经过6个月的期限。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一十三条之规定:原告应当预交而未预交案件受理费,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预交,通知后仍不预交或者申请减、缓、免未获批准而仍不预交的,裁定按撤诉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一十四条:原告撤诉或者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原告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法院应予受理。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七项的规定不予受理。
你好,我想问一下刑法中共同犯罪的概念是哪些
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要求既要在主观上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又要在客观上有共同犯罪的行为。刑法第25条第1款明确规定,共同犯罪必须是“共同故意”犯罪。“故意”当然是犯罪的故意;“共同”不仅有“相同”的含义,而且有“合意”的含义。“共同故意”包括两个内容: (1)各共犯人都明知共同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2)各共犯人之间具有意思联络,都认识到自己不是在孤立地实施犯罪,而是在和他人一起共同犯罪。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猥亵儿童罪拿谅解可以判轻多少
猥亵儿童罪处理方式因案情而异。轻微情节且获得谅解,可能争取缓刑或从轻处罚;严重情节或有加重情形,即便有谅解书,刑期也可能较长。操作上,首先要收集证据,确保案件事
我想问问我是否有犯法
针对您是否犯法的问题,常见的处理方式有自查行为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咨询专业律师进行法律分析和寻求相关部门或机构的法律意见。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行为的性质、严重程
判决书有假的吗
您好,判决书基本都是真实的
请问法院调取被告电话号码收费是多少
具体操作上,若法院内部系统已存有被告电话号码,法院可直接调取;若系统内无相关信息,法院可向通信运营商、户籍管理部门等发出协助调查函,请求提供被告电话号码。在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