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签合同可任意克扣工资吗

更新时间:2013-05-16 09:53: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根据《劳动法》第十六条、十九条和五十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但有些用人单位聘用劳动者后与劳动者已形成了事实的劳动关系,却没有与之签定劳动合同。此后,用人单位任意扣法劳动者工资,该行为应属于违法。根据《劳动法》第九十八条、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三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第六条和第十六条、《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二条和第三条关于“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除在规定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应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合的1至5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用人单位未按《劳动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赔偿劳动者损失”: “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等,根据上述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即使未与劳动者签定合同,也不能任意扣发劳动者工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我当时么签合同,现在克扣工资不给
您有找单位协商吗?单位什么意见?咱们现在有什么证据?
没签合同怎么离职
没签合同怎么离职
劳动合同纠纷
拖欠工资,不签合同克扣工资
你好,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注意,收集相关证据证明。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没签合同能交社保吗
没签合同能交社保吗
劳动合同纠纷
拖欠工资克扣工资不给
你好,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注意,收集相关证据证明。
没有签合同克扣工资了
按照以下处理不签合同克扣工资的情形。劳动者可以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赔偿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在与劳动者确认劳动关系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按照合同约定按时按标准发放工资,如果用人单位不签订合同、不按约定发放工资的,劳动者可以请求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支付赔偿金。
工资发放不对。克扣工资
用人单位拖欠或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直接申请劳动仲裁维权。维权时应注意收集整理必要的证据,如工作服、工资条、工牌证人等。
公司克扣工资不签合同
你好,可以先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克扣工资可以么,工资不给克扣工资
可以到劳动部门投诉或仲裁的
克扣工资不签劳动合同
请问工作多久了?克扣了多少工资?
在职村干部能在国企合同制职工岗位上班吗
您好,村干部可以兼职别的工作
实习生出来自由实习让回去上课
个别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都有合作协议,如果学校一直是这样来规定,那就只好听从学校的教学实习安排
实习生协议上没有明确标注工资多少怎么办
你好,可以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电焊工是否属于特殊工种?
单位是否向上级报批过特殊工种
17可以去酒吧上班吗
法律分析:只要年满十六周岁就具备劳动能力了,是可以在酒吧工作的,当然不能从事违法犯罪的工作。十八周岁以下是未成年人。如果是不满十六周岁工作的,属于童工,有权向劳
是这样子的,就是当时面试以实际的工资架构不符,然后合同里面并没有写明工资的一个明细
法律分析:工资与面试承诺不符的,可以带劳动合同和工资条到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也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提起劳动仲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