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第二胎产假规定

更新时间:2018-07-27 09:50:37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二胎产假时间为多长?根据国家和上海市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生育第二胎产假规定内容如下,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相关产假内容,仅供参考:

  1、生育二胎需要符合一定的实体和程序要件,依法取得再生育证明之后即为计划内生育。除计划外生育和非婚生育外,无论第几胎,只要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均可依法享受相应的产假等福利待遇。

  2、二胎产假的长短

  不管是一胎还是二胎,单胎顺产为90天,难产或多胞胎各相应增加15天。《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晚育妇女,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晚育假三十天,其配偶享受晚育护理假三天。晚育是指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子女时,年满二十四周岁。从上述规定来看,生育二胎不是晚育,晚育假三十天和其配偶的晚育护理假三天无法享受。当然,如果单位能多给你30天晚育假,那就更好了。如果单位批准的话,你还可以申请两个半月的产前假,产前假期间的工资收入不得低于以前月工资性收入的80%。

  3、产假期间的待遇

  产假期间,依法享受生育生活津贴和生育医疗费补贴。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为本人生产或者流产当月城镇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当月缴费基数低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按照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如果本人工资标准高于社会保险支付标准的,超出部分,仍应由用人单位补足。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合法生育二胎,老板不给产假
你好如果老板不给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s
未婚生育是否享有产假或小产假
妇女生育休产假是法定的,不管其生育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员工提出要求休产假,企业都应当批准。但是,鉴于未婚生育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不能和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员工一样,享受到产假期间的相关待遇,如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以及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等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二胎产假多少天?二胎产假和一胎一样吗?
首先要告诉你的是,产假就是产假,没有一胎和二胎之分。 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产假期为98天,其中产前可休息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至于生育延长假和男方的陪产假,由于各省市的规定不同,你可按你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规定的享受此政策。
请问已生育2胎,第三胎流产可以申领生育津贴和产假吗?
非计划生育,享受不到生育津贴等待遇。
请问生育二胎剖腹产产假是多少天
产假国家规定,剖腹产比顺产时间多
二胎产假怎么计算
第二胎产假:二胎产假多少天不论是生育一孩、还是二孩,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再生育的,都可以合法享受产假及陪产假。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各地相继修订最新生育条例,产假多少天具体依据当地的最新生育条例为准
单身男性为已婚女性花的钱可以拿回来吗?
你好,有证据的话,可以要求返还
现在就是我怀孕,他不管我,我想和他协商的赔偿我点钱,这个协议是受法律保护的吗法律保护的吗?
代孕协议无法律效力,不建议协商赔偿。若存在纠纷,可通过调解、诉讼等方式解决。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自身权益保护、法律风险和实际情况,寻求专业法律意见以确保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婚前财产协议书,可不可以个人存款信息,只写银行卡号可以吗?
可以,但建议详细。如选择简要方式,直接写明银行卡号即可。若财产情况复杂,建议详细列明存款信息,包括银行名称、账户名、账号、存款金额等,并附上相关证明文件,以确保协议的法律效力。
结婚六年了。当年结婚的时候做的婚检没拿报告。现在还能查看嘛
通常情况下,婚检报告由医疗机构保存一定时间。若要查看,应先联系当年进行婚检的医疗机构,了解其保存报告的政策和流程。若医疗机构无法提供或报告已遗失,可尝试向相关部
这是我老婆发的信息,我就是想知道她是从哪个省发出来的
担心安全时,可尝试联系她亲友了解情况。若情况紧急,可报警并提供相关信息,警方会协助查找。选择处理方式时,需权衡隐私与安全的平衡。
发现和父母没有血缘关系,需要付什么法律责任
无需直接法律责任。但若有抚养或赡养纠纷,可:1.协商解决,达成共识;2.调解处理,寻求第三方协助;3.提起诉讼,通过法律判决解决争议。具体操作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老公和我吵架走了,我找不到他,可以报警,让警察帮我打电话给他吗?
可以通过报警或联系亲友寻找。选择报警可确保警方介入调查,而联系亲友则可能通过他们的信息更快地找到失踪者。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紧急程度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