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借款合同诉讼时效如何起算

更新时间:2013-05-16 10:15:43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申请确认合同无效应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当事人均可以于任何时间申请确认合同无效。

  (一)诉讼时效应从受领给付之时的次日开始计算

  因为当事人接受给付之时,合同就是无效的(尽管这尚未得到法院的确认),也就是说,当事人接受给付无法律根据,构成不当得利,合同无效的赔偿损失请求权于此时便已成立,诉讼时效自应从此时计算。

  (二)诉讼时效应从合同被确认无效之日起算

  合同只有被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无效,其在法律效果上才被视为从订立时即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其次,有些场合,当事人一方乃至双方确实不知道###NextPage###合同存在着无效的原因,自然也就不知道不当得利返还义务的产生,给付的当事人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其债权受到侵害。于此场合,诉讼时效期间起算的事由不出现,自然谈不上时效期间的起算问题。再次,有的情况下,为给付的当事人即使马上知道合同存有无效原因,但他仍然愿意履行,表示将来也不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自然也就无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问题。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许多学者认为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期间应从合同被确认无效之日起计算。该观点的不足之处在于,如果合同在履行期间届满后很长时间才被确认无效,履行合同一方当事人将受到更多损害,其要求赔偿的损失(消极利益)将可能大于合同有效时取得的利益(积极利益)。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合同无效诉讼时效是什么?
确认合同无效,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无效的合同自始无效,但因合同无效而产生的民事责任的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无效的合同有诉讼时效吗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借款没有约定还款期限,诉讼时效如何起算?
你好,应以还款期限开始计算诉讼时效,详情电询
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怎么算
借款合同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如下: 1、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借款期限和借款期限届满返还借款的期限,自返还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2、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借款期限和返还借款期限,如果借款人在法律规定的准备时间届满仍未履行的,自法律规定的准备时间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是多少年
借款合同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如下: 1、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借款期限和借款期限届满返还借款的期限,自返还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2、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借款期限和返还借款期限,如果借款人在法律规定的准备时间届满仍未履行的,自法律规定的准备时间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借款有效诉讼期多少年?还是到期日期算起。
借款诉讼时效为 3年,从到期日计算
借条的有效诉讼时效是怎么计算的?
普通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
帮我看一下合同,有什么问题?
当合同中的履行方式不明确时,首先应当尽量与对方协商,明确具体的履行方式和细节。如果无法协商达成一致,可以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若仍无法确定,可以适用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你这能看合同不
你好,合同内容了解一下011
协议书“日后”指多久啊?
协议书“日后”指协议的有效期间。处理方式包括:明确约定有效期、根据法律规定判断或咨询专业人士。选择时应考虑协议性质、双方意愿及法律规定。
签了合作合同,按了手印。但是没有给身份证复印件有用吗
房屋签合同没有身份证复印件有效。房屋合同是否有效主要看它的内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虽然没有身份证复印件,但只要合同内容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且又不违反法律法
和律所签了法律协议书能取消吗
具体什么情况详细了解下010
主播签合作协议想协商解约对方不同意
可以与对方协商,对方同意的话可以撤销,对方不同意,需要承担违约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