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20-02-19 22:32: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紧急避险,又称“紧急避难”。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小的另一方的合法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一种。特点是在两个合法权益发生冲突,为了保护某种较大的权益,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不得不损害另一较小的权益。因而不构成犯罪,行为人也不负刑事责任。那么,紧急避险案例分析有哪些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什么是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又称紧急避难,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与正当防卫一样,紧急避险也是一种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更大的合法利益;客观上,在两个合法权益发生冲突时,只能保存其中一个的紧急情况下,法律允许为保护较大的权益而牺牲较小的权益,这种行为最终是有益于社会的行为;因此,紧急避险是一种合法行为,对其所造成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案例

  一、案情简介

  被告人王某与本村的刘某因承包村办企业发生矛盾,2015年4月1日晚王某在刘某屋后用汽油点燃一堆禾草企图烧毁刘的房屋(该房还连着其他房屋),不料当时刮起强劲的北风,将着火物刮向有十米之距的王某自己的住宅及其价值数百万元的粮食加工厂和他人住宅。在众人用水扑救无效的情况下,王某为保全自已的财产,遂从附近建筑工地开来一辆他人的工程车,王开车接连推倒自己的四间房屋才阻止火势,保住了自己住宅的大部份及其加工厂,但将该工程车砸毁,损失五十余万元。

  二、分歧意见

  本案在审理中,关于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如何定性,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已构成放火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理由是:被告人王某在主观上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以放火危害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及财物安全的行为,其行为已构成放火罪。二、被告人王某用工程车推倒房屋以避免自己更大的财产损失的行为从表面上看,符合紧急避险的特征,是排除犯罪性的行为,但是由于着火的危险是由王自己故意放火的行为引起,不符合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即危险应是来自大自然或他人危害行为。在行为人的故意行为引起危险的情形下,行为人对自己的财产可能遭到损失负有忍受义务,不得以损坏他人财产来保全自己的利益,王某以他人工程车遭受损坏为代价而保全自己住宅及加工厂,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王某的行为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但构成放火罪,同时认为王的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应适用《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予以追究。理由是:王某用工程车推倒房屋的行为,虽造成工程车砸毁,但符合紧急避险的条件,是排除犯罪性的行为。因为王某主观上是想避免自己住宅及其价值数百万元的粮食加工厂遭受损失,客观上危险也正在发生,王某也是迫不得已,没有其他方法来保全自己财产,而且也没有超过必要限度。至于该危险虽是王某的故意行为引起,但刑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并没有限定危险的来源范围,所以应当包括行为人自己造成的危险。二、王某主观上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以放火危害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及财物安全的行为,其行为已构成放火罪,但是火被及时扑灭了,未烧毁他人的财产,应理解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适用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至于致使他人工程车遭受砸毁,是由王某的紧急避险行为直接引起的,可由王某作民事赔偿,但与王某的放火行为无直接因果关系,不可由王的放火行为负责。

  第三种意见也认为被告人王某的行为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但构成放火罪,但认为王的行为造成了财物重大损失,应适用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予以追究。理由是:一、关于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理由同第二种意见第一点。二、王某的行为构成了放火罪,虽然火没有烧毁他人房屋,但是由于王的放火行为引发了紧急避险行为,从而造成了他人工程车被砸毁,损失五十余万元,该损失与放火行为有因果关系。因此,王某的行为应理解为“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应适用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三、评析意见

  本案主要涉及到对自招危险特别是故意的犯罪行为招致的危险可否紧急避险及在此情形下实行的避险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与故意犯罪本身有无因果关系等相关理论问题。本案中,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认为王某在此情形下可以紧急避险,但其行为又构成放火罪,且其紧急避险所造成后果应由其放火行为负责,应适用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追究。

  依照刑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据此,刑法学界通说认为,所谓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下,所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权益而保全较大合法权益的行为。成立紧急避险须具备如下条件:一、主观条件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遭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损害;二、起因条件必须需要避免的危险存在,该危险来源有四种:1、是人的危害行为,包括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2、是自然灾害,3、是动物的侵袭,4、是人的生理疾患;三、时间条件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四、对象条件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五、可行性条件是迫不得已;六、限度条件是对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损害不能超过必要限度,即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王某的行为符合紧急避险的一、二、三、四、五、六个条件,存在争议的是由于该危险是王某故意放火的行为引起,因此难以确定其行为是否符合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考察各国刑法,对此规定不一。有的国家明确规定对于自招危险不能实施紧急避险,如德国刑法规定“危险因自己引起”时不能适用紧急避险的规定,意大利刑法要求“危难并非行为人故意引起”,而有的国家对自招危险能否实施紧急避险没有明确规定。学者的观点亦不统一,如有的学者认为“如果损害危险是由行为人的不法行为引起的行为人无权避险。”

  (1)但大多数学者则认为应当允许其紧急避险,如有的学者指出:“在自招危险的场合,如果危险是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招致的,仍然应当允许其实施紧急避险,特别是应当允许其为保护国家、社会利益或他人权利而实施紧急避险。”

  (2)要对此问题作出正确判断:

  首先要廓清紧急避险的性质,紧急避险实际上是在特定情况下,当两个合法权益发生冲突又只能保全其中之一的紧急情况下,法律默许为了保全较大的权益而牺牲较小权益的行为。在此情形下,法律考虑的是否存在两个合法权益冲突,需要保全较大的从而在总体上有利于或至少无害于社会,而不问危险的来源,即使是自招危险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在自招危险情形下,只要具备其他特征,也能为法律所接受,成为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因为即使实施故意犯罪的人其合法权益也受保护,不让其紧急避险,要求其忍受,不符合紧急避险的立法旨趣,也是在当时情形下强人所难,如是为保护国家、社会利益或他人权利时更是如此。当然如果行为人是出于某种非法目的,故意地实施某种行为而引起危险发生,并以此为借口实行避险行为以实现其非法目的,不能实施紧急避险。这里不是因为是自招危险不能避险,而是行为人不具备避险意识,其主观上不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遭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损害,而是故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其次,否认自招危险情形下可实施紧急避险不利于行为人改过与及时中止犯罪行为或减少损害后果。如某人唆使他人狼狗咬人,但当狼狗向他人进攻时,某人心生悔意,此时允许其紧急避险打死狼狗可有效防止犯罪后果发生,构成犯罪中止。又如本案中王某实施紧急避险主观上是保全自己的财产,但客观上也避免了邻居的财产损失。

  再次,正如第二种意见所讲《刑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并没有限定危险的来源范围,规定所避免的危险必须不能是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引起的。根据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和谦抑原则,既然是法无明文规定,则应作出对被告人有利的解释,认为该危险的来源范围当然包括自招危险。

  最后,承认自招危险可紧急避险并不是否认行为人对其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只是认为两者是不同法律关系,不可混为一谈。

  值得注意的是,既然允许行为人对自招危险实施紧急避险,那么行为人先前的自招危险行为与紧急避险造成的后果有无因果关系,应否负刑事责任?这也是第二种意见与第三种意见的分歧所在。对此笔者认为,行为人自招危险的行为与紧急避险造成的后果有因果关系,是否负刑事责任要看行为人的主观上是否有故意或过失,要看刑法的具体规定。本案中,王某应因放火行为对工程车被毁后果负责,应适用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予以追究,而不是将两者割裂,将先前的放火行为适用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后面工程车被毁仅因紧急避险承担民事责任。因为工程车的毁坏虽不是火直接烧毁,然而这种后果是以王某的紧急避险行为作为中介环节,由他实施的放火行为的原因间接引起,放火行为与紧急避险行为共同导致了工程车的毁坏后果的发生,实施的放火行为在此包含了工程车被毁的后果内在可能性和现实性,因此两者存在因果关系,又因为王某的放火行为在主观上存有故意,该行为又是刑法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且造成了财物重大损失的后果,当然应适用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予以追究。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紧急避险案例分析的全部内容。紧急避险是一种权力。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或者需要这方面的法律帮助,随时欢迎来咨询找法网的相关顾问进行帮忙解答。本网站致力于打造优秀的法律咨询平台,如果您还有疑问,欢迎进入找法网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案例分析图怎么做?分析
你好,请问是什么案例分析图
对紧急避险能不能紧急避险
您好,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对紧急避险可以紧急避险吗
请报警,由交警定责
民法的紧急避险和刑法的紧急避险
您好,首先,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紧急危险将造成更大损害的后果,在别无选择的情形下迫不得已而采取的只造成他人较小利益损害的紧急措施。其次,紧急避险必须具备两个要件:①有危险存在,这种危险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如不采取某种措施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害的急迫危险,同时也没有其他避免危险损害的手段可以利用;②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不采取某种措施所必然造成的损害。 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紧急避险进行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是: ①存在需要避险的现实危险,当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紧迫的现实危险时,才可实施避险行为; ②危险已经产生但尚未结束; ③行为人具有避险认识与避险意志; ④避险对象,包括第三人的身体健康、自由或财产; ⑤没有其他合理办法,可以排除危险的等。 根据《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紧急避险的概念是什么?之间新闻上看到有一起交通事故案例里面有个词叫紧急避险是什么意思呢?紧急避险的概念是什么?要怎么去理解?
所谓“紧急避险”,是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他人的人身、财产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牺牲较小利益而保全较大利益的行为。 举例:你遇到一条狼狗正冲向一个儿童时,这时的你在情急之下捡起路边的一个店铺的钝器向该只狗打去。致使该名儿童幸免于难,这时构成“紧急避险”,虽然你对他人的私人财物构成侵权,但是却可以基于紧急避险而免责。 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 【紧急避险】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在不,贷款案例分析分析律师
尊敬的当事人,您好,根据你咨询的问题,你的情况需要进一步了解,一般来说需要具体案情具体分析,鉴于律师的工作是谨慎细致的,需要在详细了解案件事实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证据材料综合分析,方能判断出具体问题实质,确定相关法律依据。为更好维护您的合法权益,最好把详细的情况跟我们交代一下!如需要法律帮助,可以携带相关资料给我进行详细分析。
法案例及分析,案件的案例分析,相应嗯法规范分析
你好,建议你可以把具体的案件情况说下,这里可以帮你简单分析下。如果您觉得我的解答对您有帮助,麻烦点赞给与好评,谢谢您的支持~
你好,摩托车强制报废没买保险被抓罚款没交怎么办?
您好,您可以让行政部门出具一份处罚通知书,然后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不服,可以直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