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保险纠纷怎么处理

更新时间:2019-04-26 16:44:38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常听见一些车主在出险后抱怨“保险容易理赔难”,车主在投保了交强险及相应的商业险后,出险后该如何向保险公司就其财产损失理赔及理赔依据、适用的标准等问题上存在争议,法院该如何认定理赔标准等等都是近年来机动车保险理赔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找法网小编为你介绍。

  一、当前车辆保险理赔纠纷主要存在的类型

  笔者通过对江西省石城县人民法院近几年审理的保险理赔纠纷案件的调查发现,当前车险理赔纠纷主要存在以下五种类型:

  一是车险赔偿数额争议纠纷。车辆发生事故后,被保险人总是希望据实全部赔偿,而产险公司则坚持按公司内部的理赔原则进行理赔,双方就具体赔偿数额和赔偿方式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由此产生纠纷。

  二是车辆定损纠纷。第一经保险公司定损且双方确认后因修理费增加而引发争议。第二保险公司定损后被保险人认为定损金额偏低,拒绝对定损单进行确认,后自行委托其他机构进行了公估或评估,最终按照公估评估结果进行维修,或直接进行维修,产生了超出定损金额的维修费。第三交通事故发生之后,被保险人未与保险公司协商,在保险公司定损之前径行委托第三方鉴定机构或通过交警部门委托鉴定部门进行鉴定评估,并按照评估的价格进行了维修,实际支付了鉴定费,后保险公司拒绝赔偿。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因为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很多被保险人不信任保险公司定损员的定损,会选择去4S店维修,而保险公司只能依据自身定损价格进行赔偿,4S店高昂的维修价格与产险公司的定损价存在差价,其中的差价由谁来承担,双方存在争议而由此引发此类纠纷。

  三是车险理赔时效纠纷。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角度,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汽车出险后,因自身信息原因,对车辆保险理赔存在某种程度的误解,导致无法向产险公司出示充足有效的理赔证据或是产险公司不一次性告知、慢理赔,造成理赔速度慢等引发车险理赔时效纠纷。

  四是营运车辆损失纠纷。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规定,“依法从事货物运输,旅客运输等经营性活动的车辆,因无法从事相应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合理停运损失,当事人请求侵权人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受害人主张营运损失的,应当承担营运损失的证明责任。司法实践中,对于营运损失的赔偿,如何提供证据予以证明,损失的具体范围,证据如何认定,按什么标准赔偿是当前困扰产险公司、被保险人、法院的重要难题。由此引发的纠纷也日益增多。

  五是因保险公司拒赔引发的纠纷。实践中,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未约定免赔情形下擅自拒绝赔偿或对保险合同条款约定的免赔事项未能向被保险人详细解释或予以明示,导致双方引发的纠纷。

  二、车辆保险理赔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通过分析该院审理该类案件,发现造成车辆保险理赔纠纷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当前我国在车辆保险理赔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某些保险条款不够完善。2013年6月8日起,《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开始实施,对保险实务中保险业务员代投保人签名而引发的合同效力问题、投保人的告知义务、保险合同内容认定规则、理赔核定期间起算点、保险人将法律、行政法规中的禁止性规定情形作为免责事由引发的争议等问题作出了规定。通过司法解释,弥补了部分法律问题的缺失,但是对于部分理赔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仍无法满足当前大众对法律的需求,如营运损失的认定、出险车辆选择修理厂及配件问题、保险公司超期理赔等等。需要立法及司法有关部门认真调研,立足车辆保险理赔实践,为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提供高效、快捷、便利的司法保障。

  二是保险人以营利为目的,恶意降低保险赔付率。从实践看,车辆保险理赔纠纷的产生多与保险人自身的因素有关。如保险条款制定不严谨,责任确定不科学,任意设置拒赔和合同解除条款;保险事故发生后,不严格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的条款进行足额理赔或对被保险人的损失不能够进行足额定损;保险公司业务员为招揽业务,对标的物审核不严、未能向被保险详细解读保险条款及免赔责任等等。

  三是被保险人对保险理赔程序、需要提供的理赔资料不太清楚或存在某些方面的误解。如事故发生,未能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造成事故损失无法认定;在出险后,故意弄虚作假,销毁相关证据等不正当手段骗取赔款等。

  三、解决车辆保险理赔纠纷之我策

  笔者认为,解决我国汽车保险理赔中存在的高保低赔、理赔时效慢、理赔服务差等问题,需要广大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保险公司、司法部门、保险行业协会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协作及努力。

  一是建立科学的理赔服务机制,提高保险理赔的效率,优化理赔服务意识。根据国家最新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之规定,修改现有不合理保险条款,废除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违背的霸王条款,完善与现行市场体制不配套、制约保险理赔效率的落后条款。

  二是加快对我国现有“空白地带”的相关法律法规立法建设。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足及相互冲突部分进行有效调整,保障各项法律法规相互协调统一,使保险理赔有法可行。组建保险公司的快速反应机制。

  三是发挥保险行业协会的指导与规范作用。保险行业协会应加强自身建设,明确和完善协会的职责,搞好行业自律与指导。四是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应提高保险合同的审定义务。在投保时要注意细节,了解投保险种的赔偿范围,避免在与保险公司出现车辆保险理赔纠纷。发生保险事故后,及时报警和通知保险公司并做好现场保护,为日后的理赔赢得时间。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车辆保险未生效怎么处罚
由交警根据具体情况处罚  
车辆有保险 剐蹭 纠纷
剐蹭取决于车辆蹭的严重程度以及车主的态度问题,如果车辆出现了大面的剐蹭,而且初步判定已经超过了不计免赔的范围,还是建议走保险比较好,保险可以赔偿全部车损费用。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一种合同安排; 从社会角度看,保险是社会经济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精巧的稳定器”; 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车辆去办保险怎么办理手续
车辆保险手续办理:选择保险公司投保并提供保险公司要求提供的证件然后缴纳保费即可办理完成。投保人在投保时应当选择具备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资格的保险公司,被选择的保险公司不得拒绝或者拖延承保。
保险,怎么处理?
如果网贷诈骗,受害人应该及时报警处理。根据《刑法》规定,网贷机构诈骗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怎么处理,机动车保险全
要看交通队做出的事故责任认定,如果对方机动车司机负主要责任,涉嫌交通肇事罪。
车保险过期怎么处理,车有保险。该怎么处理。
未贴保险标志交警会对车辆暂扣的处理,并罚款200元扣一分。 如果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的,应当及时退还机动车。交强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是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所以是每年都要交的。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被保险人应及时拨打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电话报案,配合保险公司查勘现场,可以根据情况要求保险公司支付或垫付抢救费。保险公司应自收到赔偿申请之日起的1天以内,书面告知需要提供的与赔偿有关的证明和资料。保险公司自收到证明和资料之日起5日内,对是否属于保险责任作出核定,并将结果通知被保险人。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达成赔偿保险金的协议后10日内,赔付保险金。
但是车有保险,怎么处理
您好,及时报警处理。根据事故认定书的责任划分承担相应的责任。请联系详询
我卖的统筹保险,我负全部责任。保险拒绝赔偿。还是不赔偿怎么办?会让我赔偿吗?
关于保险理赔,要注意保险理赔时效。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应在获知保险事故发生后10日内通知保险公司。报案的方式有三种:上门报案、电话报案、营销员传达报案。
签订理赔协议的钱到了多久?
需要依据保险公司内部规定来确定
你好,我想问一下取保候审的担保人有责任替被保人偿还经济赔偿吗?
民事赔偿不应当有担保人承担。取保候审的担保人的义务是担保犯罪嫌疑人在取保期间不逃避法律规定的义务。公安机关随传随到。取保候审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对方保险公司对于精神损害赔偿费给到最低,我方不同意,该怎么解决
常见的处理方式有协商和诉讼。首先尝试与对方保险公司协商,看能否达成更合理的赔偿方案。如协商无果,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按法律
太平洋保险公司注销我的展业证
如果公司把保险展业证注销了,那么劳动者办理离职,拿到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就不需要登报证明了。
平安普惠收的各种费用,担保费,保险费,手续费,服务费等等这些是否合理
针对平安普惠收取的费用问题,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与普惠协商减免、向相关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援助。具体选择哪种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协商无果,可考虑投诉或法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