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酬纠纷维权可以起诉吗,

更新时间:2018-08-31 15:24: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若用人单位不按期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则劳动者可以询问用人单位为何不知福工资的理由,且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及时发放,若拒不发放的,劳动者该如何维权。劳动报酬纠纷维权可以起诉吗,申诉时效是如何规定的?找法网小编为你介绍。

  一、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可以起诉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3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及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按照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劳动者以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支付工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不适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仲裁前置的规定。

  二、劳动报酬争议申诉时效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6年8月颁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第一条第一项规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不能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解释二》第一条第三项规定,“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产生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遇等争议,劳动者能够证明用人单位承诺支付的时间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的具体日期的,用人单位承诺支付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劳动者不能证明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上述两项是针对拖欠工资以及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纠纷如何确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做出的规定:拖欠工资的争议,以用人单位“书面拒绝”作为界定争议发生的标准,否则以“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作为标准;解除劳动合同发生的欠薪和补偿纠纷,推定“解除合同之日”为劳动者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的日期,但用人单位承诺了支付日期的,以日期届满之日为标准。

  三、工资支付的时间和要求

  第一,工资支付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按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数额,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由本人签收。

  第二,用人单位发放工资应该给付工资凭证,严格防止用人单位做假工资单,存折上一部分,现金一部分,以此少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少支付经济补偿金。同时也可以显示劳动报酬的透明度。过去习惯用工资条的形式。职工凭借工资条,可以掌握自己的收入状况,如果出现问题,也可以作为凭证,同时在诉讼时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第三,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推迟30天以上就构成拖欠。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对于实行小时工资制和周工资制的人员,工资也可以按日或周发放。对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有关协议或合同规定在其完成劳动任务后即支付工资。

  对于没有欠条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为了增强劳动者的维权意识,要求其在限定时间内提起诉讼,若过了申诉期间的,虽然仍旧可以提前上诉,但胜诉的可能就大大降低了。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追索劳动报酬纠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适用的法律
  法律分析: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二十四条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劳动报酬纠纷,劳动报酬纠纷属于什么案由
  追索劳动报酬纠纷该类案件的案由确定与案件本身的定性密不可分,究竟应为劳务合同纠纷还是追索劳动报酬纠纷,应该区分该两个案由的根本是提供劳务者与接受劳务者之间是何种法律关系,即双方之间是劳务合同关系还是劳动合同关系,因前者所产生的纠纷案由应为劳务合同纠纷,因后者所产生的纠纷案由应为追索劳动报酬纠纷。如果确定了是追索劳动报酬的话,该纠纷就属于劳动纠纷。   《劳动法》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什么是追索劳动报酬纠纷
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的处理办法: 1、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 2、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追索劳动报酬如何举证
追索劳动报酬如何举证
劳动争议举证责任
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管辖
农民工追讨工资的方式为:可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投诉追讨工资。单位不按期或者不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解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追索劳动报酬纠纷诉讼费
追索劳动报酬诉讼费原告出,一般是原告在立案时向人民法院缴纳相关费用,案件审理结束后,判决会明确案件的诉讼费用由谁承担,一般由判定输的一方承担损失后果,承担诉讼费用。
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怎么办
既然已经申请了强制执行,如果对方账上有钱,法院是可以直接划拨的,具体情况可以联系下执行案件的承办人,看对方账上是否有钱。
海上运输纠纷的处理,纠纷没有解决,还要赔偿吗
在交通事故中受伤致残的,可以请求损害赔偿,赔偿项目主要有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具体的赔偿标准是: 误工费 【误工时间】 1. 有定残,从事故发生日计至残疾鉴定前一天。 2. 未定残,以医嘱修养时间为准,从事故发生日计至休养终结日 【平均经济损失】 1. 有固定收入=月收入/当月天数 2. 无固定收入=法院地相同行业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365(天)误工时间*平均经济损失 3.护理费护理期(天)*(50~100)元/天 4.交通费就医,转院治疗以及处理交通事故相关事宜实际发生的费用,以正式票据为凭 5.住宿费住宿期(天)*(50~100)元/天 【法院地(市)经济水平决定】 6.住院伙食补助费住院期(天)*50元/天 【法院地(市)经济水平决定】 7.营养费补充营养(天)*(50~100)元/天 【法院地(市)经济水平决定】 【医嘱/出院小结有“加强/补充营养”字样】 8.残疾赔偿金
咨询一下在餐饮业工作几个小时以上是否超过国家规定的时间
法律分析:《劳动法》没有特别规定餐饮行业的上班时间,但餐饮行业也是用人单位,《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职业学校是否合法安排学生进厂实习?
您好,可以向教育局投诉!
帮领导报销钱打自己卡上是否合法
常见处理方式包括:确保报销款通过公司正规流程处理,避免私人账户介入;若已发生,及时与财务沟通,说明情况并纠正。选择处理方式时,需考虑公司规定、法律风险和资金安全。
计件员工想改计时他不给怎么办
针对计件员工想改计时公司不同意的情况,常见处理方式包括与公司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援助。选择哪种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协商无果可考虑采取法律手段
正常休息两天老板说我休息了两天不给发全勤
如果老板强制您加班,您首先应当与老板沟通,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拒绝加班的立场。如果沟通无果,您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寻求其介入调查。同时,您还可以保留相关证据
我在辞职她的时候还给她安慰,给她离职了,现在她反过来说她要我赔偿她一个月的社保费
从法律角度,您应首先核查公司的社保缴纳记录,确保已依法缴纳。若确实存在未缴或少缴情况,应尽快与员工协商补缴或赔偿事宜。同时,对于员工录音问题,可咨询律师评估其法
你好五级三晋制合法吗?
针对五级三晋制的合法性,首先需明确其具体内容。若涉及违法行为,如传销、非法集资等,应立即停止参与并报警。若仅为一般层级制度,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可继续实施。在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