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当防卫情形有哪些

更新时间:2013-05-16 10:00:48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既有正当防卫,那么就有非正当防卫。如果非正当防卫造成了损害,则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非正当防卫主要有以下几种:

  1、防卫过当。它是指行为人的实施正当防卫时,超过了正当防卫所需要的必要限度,并造成了不应有的危害行为。

  2、防卫挑拨。它是指行为人故意挑逗对方,使对方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接着借口加害于对方。

  3、防卫侵害了第三人,也叫局外防卫。它是指防卫者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以外的人实施的侵害行为。

  4、假想防卫。它是指不法侵害行为根本不存在,由于行为人猜想、估计、推断不法侵害行为存在,而对其实施侵袭的一种不法侵害行为。

  5、事前防卫,也叫提前防卫。它是指行为人在不法侵害尚未发生或者说还未到来的时候,而对准备进行不法侵害的人采取了所谓的防卫行为。

  6、事后防卫。它是指在不法侵害终止后,而对不法侵害者进行的所谓防卫行为。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正当防卫有哪些规定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哪些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有哪些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有哪些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有:医疗意外、医用产品损害、疾病的自然转归、非医疗意外、非法行医行为、医疗差错、并发症、患者不配合治疗等等,要看具体的医疗事故的情况是属于哪一种
具体行政行为有哪些情形
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分为: 1.设定权利或者义务的行为。 2.剥夺、限制权利或撤销义务的行为, 3.变更权利或义务的行为。 对 4.不行为,或称不作为
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有哪些?怎么样才算是正当防卫行为?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都有哪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五个要件: 一、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 二、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 三、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四、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 五、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否则就构成防卫过当。
公务员犯法有那些情形
您好, 具体需要结合案情体现的有关事实而定,由于你提供的信息太少,需陈述更详尽的情况
什么情况是正当防卫。。
你好律师具体需要了解你事发的全部经过才能做出判断
刑事战时临阵脱逃罪怎么量刑处罚?
刑法战时临阵脱逃罪既遂的量刑标准如下: 1、构成本罪既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法律依据:《刑法》第四百二十四条 战时临阵脱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宠物狗被偷了,报警没管怎么办?
你好掌握证据可以报警处理
有个朋友在我家偷东西不犯法?
法律分析:偷自己家的东西数额巨大犯法。只要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偷取家中的财物数额巨大构成盗窃罪。只要公权力机关介入,最后家长不想追究,检察机关也会把案子移送到法院,法院也会追究的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再审申请书直接邮寄省高院的哪个部门
法律分析:再审申请书一般是以书面的形式提交的,所以不能在网上提交,当事人需要亲自到受理再审的人民法院提交。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