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重立法解读: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最新规定

更新时间:2018-06-12 14:06:37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民法总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的一部法律,是为提高党和国家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结合中国实际所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法律。其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最新规定,找法网小编为你介绍。

  第一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条文主旨】本条是关于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的规定。

  《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释解与适用:

  第一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在立法过程中,有的常委委员、部门、法学教学研究机构和社会公众提出,实践中,一些组织和个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社会危害严重,建议进一步强调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经研究认为,个人信息权利是公民在现代信息社会享有的重要权利,明确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对于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使公民免受非法侵扰、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现实意义。据此,《民法总则》在民事权利一章中单列一条,对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和其他民事主体对自然人个人信息保护的义务作出明确规定。

  一、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一)关于个人信息

  信息社会,人的存在不仅涉及生物体征方面的信息,如身高、性别等;也涉及人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社会文化信息,如姓名、职业、宗教信仰、消费倾向、生活习惯等。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都具有信息形式的记录。

  根据《网络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五款的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方式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

  个人信息的主体是自然人,以电子方式或者其他方式如文字、图表、图像记录,其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就法律上的名称而言,欧盟国家多采用“个人数据”,日本、俄罗斯、韩国采用“个人信息”,我国台湾地区“个人资料”与“个人数据”两个概念并用。虽然“个人信息”“个人资料”与“个人数据”名称有所不同,但实质含义基本类似,都侧重信息的“可识别”性。

  如《欧盟有关个人数据自动化处理的保护协定》,将其界定为“已识别或可识别的个人相关的任何信息”。《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条规定,个人信息指活着的自然人的相关信息,根据该信息所包含的姓名、出生年月及其他内容,能够识别出该特定自然人。我国台湾地区“电脑处理个人资料保护法”第3条第1款规定,个人资料,指自然人之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证统一编号、特征、指纹、婚姻、家庭、教育、职业、健康、病例、财务情况、社会活动及其他足以识别该个人之资料。

 (二)关于个人信息与隐私权

  个人信息与隐私权的概念存在一定的重合。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个人信息与隐私权有不同的内涵、外延的界定。

  隐私与个人信息二者的范围有交叉,重合部分可以称为隐私信息,即权利主体不愿为他人知晓的个人信息,如病史、犯罪纪录等,但个人信息不仅包括不愿为外人知晓的隐私信息,还包括可以公开的非隐私信息,如姓名、性别等。并且,隐私带有主观色彩,如身高、住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有些人视为隐私,有些人视为可公开信息。

  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中涉及的隐私权,是与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等并列的概念,范围比美国法窄得多。一些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未必构成侵犯隐私。如自然人的姓名,当然属于个人信息,但却不是隐私权的保护客体;再如肖像也属于个人信息,但不当利用他人肖像,构成对肖像权而非隐私权的侵害;再如不当删除、不完整记录或者错误记录他人信息,或者根据不实信息对他人信用作出错误评级等,这些都属于侵犯他人信息权利的行为,但一般不涉及侵犯隐私。

  从权利内容和救济方式而言,隐私权作为一种私生活受尊重的权利,多表现为消极被动和防御性的特点,它以侵害行为或侵害可能为前提,以维护人格尊严为目的,一般不具有财产利益。而个人信息得到保护的权利,从世界主要国家的立法来看,表现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请求权,不仅包括个人信息不受非法收集、处理的内容,还包括权利主体对其个人信息的积极控制:如权利人有权决定其个人信息能否被他人收集、处理和利用以及如何利用;有权要求信息处理者修改不正确、不完整的个人信息以保证信息质量;有权针对商业目的的个人信息利用获取报酬等。

  (三)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

  立法机关高度重视对自然人个人信息的保护,不断完善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规定。目前,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涉及多部法律。

  《侵权责任法》从传统民事权利的角度,明确规定了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属于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权利,侵犯上述民事权利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对互联网上的公民信息保护作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规定,也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遵循的原则、保密义务及法律责任,有关部门依法应当履行的职责作了具体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第五十条规定,经营者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经营者,除承担民事责任外,还规定了行政责任,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如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及吊销营业执照等。

  《网络安全法》对网络运营者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义务和责任作了具体规定。此外,还有多部法律也有对自然人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如《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银行对存款人存款信息的保护,《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医师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不得泄露公民的个人身份信息等。这些法律及决定从不同角度对各自领域的自然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进行保护:一方面,在侵犯自然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行为较为严重的领域,明确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义务;另一方面,规定了侵犯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加大惩罚力度。

  二、其他民事主体对自然人个人信息保护的义务

  本条规定了其他民事主体对自然人个人信息保护的义务。根据本条规定,其他民事主体对自然人个人信息有以下保护义务:

  一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有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的义务。民事主体在正常的生活或者经营中不可避免地会取得一些他人的个人信息,如银行、保险业、快递业经营者从事的经营业务以客户提供个人信息为前提。民事主体取得个人信息后,有义务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丢失。

  二是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此义务既针对依法取得自然人个人信息的组织和个人,也针对非依法取得个人信息的组织和个人。没有得到法律授权或者个人信息主体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个人信息。

  违反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以上就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最新规定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
财产权的宪法保护制度规定如下:《宪法》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宪法最新规定保护企业私有财产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法律的保护。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私有财产指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我国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从
1、《著作权法》第三条第 (八)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一条规定,计算机软件属于著作权保护范围,按照《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给于保护。 2、《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七条规定:软件著作权人可以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软件登记机构办理登记。 3、国家对登记的软件予以重点保护,等等
民法总则对人格权的保护
你好,现在民法总则已经生效,虚拟货币是保护的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几条规定保护知识产权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39号)《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如下: 第十四条 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   自然人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自然人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软件是合作开发的,截止于最后死亡的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软件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软件自开发完成之日起50年内未发表的,本条例不再保护。 第十五条 软件著作权属于自然人的,该自然人死亡后,在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内,软件著作权的继承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有关规定,继承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除署名权以外的其他权利。   软件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更、终止后,其著作权在本条例规定的保护期内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没有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国家享有。
我国保护知识产权颁布了哪些法律法规文件
我国法律所保障的知识产权范围包括:著作权及其相关权利、专利权、工业版权、商标权、商号权、产地标记权、商业秘密权以及各种反对和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
我国保护知识产权颁布了哪些法律,法规文件
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包括下列内容,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实用新型设计、工业品外观设计、原产地标记、制止不正当竞争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成果的一切其他权利等等
我所有的银行卡都会冻结吗??
您好,要看实际情况的,需要提供更加详细的情况,以便进行综合分析
欠款人坐牢了款由什么还?
欠款人坐牢了款由欠款人偿还。能订立借款合同,向他人借款的欠款人一般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其所欠的款项以其自身的全部财产承担清偿责任。法律依据: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民法典》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我不在家里住已经两年了,如果他贷款花了钱,我需要给他还债吗。每问一次收费49一次收费49?
法律分析:建议协商处理,如果贷款的人是你,对方不还款的话你需要承担还款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四条 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借款人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车贷还完大本不给怎么办
您好,车贷不还造成预期,将会对您的征信有极大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后期变成黑户无法乘坐公共交通,例如高铁,飞机,长途汽车,再想贷款就更不要想了。 一般情况贷款没还完不还,放款机构有权利起诉您要回未还完的贷款车辆进行拍卖,但是车子现在找不到了,有可能会直接起诉您骗贷,后果很严重的,所以说尽量不要有如果车贷不还的事情发生。 以上谢谢
我刚才交过钱怎么又要
对于此类问题,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与商家沟通确认支付状态、要求商家提供支付凭证、向支付平台投诉等。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您与商家的沟通情况和证据收集情况。若商家无法提
他借钱的时候多还点
为避免在还款时多还钱,借款人应确保与债权人明确约定借款金额、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在还款前,借款人应核对还款金额,确保与借款协议一致。同时,借款人可以保留还款的银
分期手机把本金还完了不还利息会怎样
对于不还分期手机利息的情况,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与分期公司协商还款计划、寻求法律援助进行还款谈判、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具体选择哪种方式,需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
申请支付令。要求借钱人还钱,线上的
建议您走法律途径维护自己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