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风险负担的承担

更新时间:2015-10-15 18:21:06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一、买卖合同中风险承担的一般规则

  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买卖合同是日常经济生活中最常遇见的合同,也是和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结合最密切的合同,因此,明确买卖合同中关于风险承担的一般规则对于妥善处理买卖合同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风险承担是指在合同双方当事人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合同标的物发生意外损毁或灭失的风险由合同的哪方当事人来承担。风险承担是合同履行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情况,也是双方当事人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纠纷的地方,因此,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但由于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缔结合同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对这方面的预见,以及由于缔结包括过多纠纷解决方式的合同成本比较大,因此,双方当事人往往在合同中没有关于风险承担的明确约定,这样,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大量有关风险承担的纠纷,各国合同法均对这一问题有明确规定。合同法作了明确规定就减少了当事人进行合同磋商和缔结合同的成本,从而减少了经济运行的社会成本。

  一般来讲,对于买卖合同中风险承担的问题,世界各国的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则:(1)所有人承担风险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标的物意外损毁或灭失的风险由标的物的所有人承担,即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谁,谁就承担标的物损毁或灭失的风险,而不管标的物实际在谁的控制与掌握之中。这一原则的法理基础是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所有的物品承担意外灭失的风险,即风险自负。(2)实际控制与掌握人承担风险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标的物意外损毁或灭失的风险由实际控制与掌握标的物的人来承担,而不管标的物的所有人是谁。这一原则的法理基础是实际控制与掌握标的物的人比其他人能以更小的成本来预防风险的发生,即最小成本原则。(3)违约者承担风险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违反合同约定的一方应当承担标的物意外损毁与灭失的风险,而不管标的物的所有人是谁,也不管标的物在谁的控制与掌握之中。这一原则的法理基础在于违约者不能从其违约行为中获利,而应当承担其违约的风险与成本。

  以上三个基本原则在基本原理上是相同的,一般来讲,对标的物拥有所有权的人一般也实际控制和掌握标的物,因此,前两个原则在一般情况下是相同的,但由于各国关于所有权转移的规定不同,因此,有可能出现标的物的所有权已经转移但实际控制与掌握标的物的人尚未转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不同的风险承担原则,则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违约者负担原则实际上是对违约者的一种惩罚和对守约者的一种保护,因为,如果违约者不违约,那么,标的物意外损毁与灭失的风险就已经转移了,如果由于其违约而不转移风险的话,实际上就相当于鼓励合同当事人违约,而对于守约的当事人则相当于附加了一种义务,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违约者应从其违约之日其承担标的物意外损毁与灭失的风险。

  我国合同法关于买卖合同风险承担所采用的是实际控制与掌握人承担风险的原则与违约者承担风险原则。当然,这是在当事人对于标的物意外损毁或灭失的风险没有明确规定或法律没有例外规定的情况下所采用的基本原则,如果当事人有明确规定或法律有例外规定时,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以及不违反法律强制规定的法治原则,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法律的明确规定来承担风险。

  二、买卖合同风险负担、毁损、灭失

  根据司法实践中风险负担规则所反映出的新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买卖合同司法解释》对《合同法》关于风险负担规定进行了解释和补充。

  1、解释 “标的物需要运输”:《最高人民法院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一条中的“标的物需要运输”是指标的物由出卖人负责办理托运,承运人系独立于买卖合同当事人之外的运输业者的情形。该理解排除了出卖人自己运输和买受人自行负责运输的情形,澄清了实践中对一百四十一条法律适用的困惑。

  2、明确特定地点货交承运人的风险转移规则:异地买卖中,经常存在出卖人需在买受人指定地点将货物交付给承运人的情形,而《合同法》并未规定该情形下风险的分配规则。《最高人民法院买卖合同司法解释》对此作出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十二条规定,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出卖人将货物送至买受人指定地点并交付给承运人后,风险由买受人负担。这与国际货物贸易术语中F组、C组术语的风险转移规则一致。

  3、完善在途货物买卖的风险负担规则:《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在途货物买卖风险自合同成立时起由买受人承担。但是,如果合同成立时,出卖人已知道或应当知道标的物已毁损、灭失却未告知买受人,此时如仍由买受人承担风险,显属不公平,而《合同法》对此未作出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买卖合同司法解释》弥补了《合同法》该规则的缺陷,其第十三条规定,出卖人在合同成立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标的物已经毁损、灭失却未告知买受人,由出卖人负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该规定接受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六十八条的宗旨。

  4、明确未经特定的标的物风险负担规则:《合同法》并未规定未经特定的标的物风险负担规则,《最高人民法院买卖合同司法解释》也对此作出补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十四条,当事人对风险负担没有约定,标的物为种类物,出卖人未以装运单据、加盖标记、通知买受人等可识别的方式清楚地将标的物特定于买卖合同,买受人不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您好负担
以下应由个人承担的支出,不得作为职工福利费开支:购买商业保险、证券、股权、收藏品等;娱乐、健身、旅游、招待、购物、馈赠等;购买住房、支付物业管理费等;个人行为导致的罚款、赔偿等;应由个人承担的其他支出。<br/> 法律依据:<br/> 《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 》第二款<br/> 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企业发生的相关支出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但根据国家有关企业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统一规定,不得再为职工购建住房。<br/> 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
买卖合同关系承担责任方
要看具体是什么协议?协议的具体内容是怎样
担保人承担的责任可以拒绝承担
您的表述不明确,是对担保份额做了约定吗?如果没做约定,那就是对全部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税收超额负担由买方承担
您好,按照合同约定处理
买卖合同未约定税费承担
法律分析:如果买卖合同中并没有具体约定税费的缴纳对象、缴纳方式、缴纳期限,那么就要按照法律的规定,买卖双方缴纳各自需要缴纳的部分税费。如果有在合同中作出明确约定的,按合同处理。 如果一方不缴纳,并且无法起诉的,那么主张对方就要承担违约责任。
法人承担的风险,什么样的情况下是需要承担的?
当法人需要承担的风险如下: 1、刑事责任。法定代表人的责任主要来自单位犯罪。单位犯罪的,单位应当承担罚款责任。在许多情况下,应当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2、民事责任,法定代表人的职务行为产生的民事责任由法人承担,法定代表人不需要直接承担民事责任。
买卖合同税由谁承担,我合同上写的过户所产生的交易费又买方承担,个人所得税应该有那方承担啊
你好,个人所得税一般是卖方出的,但是你们协商买家承担所有的税费的话是对方给你出的。如果我的解答对您有帮助,麻烦点赞给予好评,谢谢您的支持~
承担什么风险?
根据公司章程确定
我贷了一笔款对方说我的流水账单过于低下下不了款是真的假的?
流水账单低影响贷款,可尝试以下方法:1.补充收入证明,如兼职收入;2.增加共同还款人,提高还款能力;3.选择对流水要求较低的贷款产品。务必确保提供材料真实有效。
我想还款,但是机构不存在,怎么还款啊?
遇到还款机构不存在的情况,常见处理方式包括:1)查找机构是否已更名或合并,联系新机构;2)向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寻求帮助;3)通过法律途径,如起诉或申请仲裁解决债务问题。选择处理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债务金额、证据完整性及时间成本等因素。
罚款和债权哪个优先偿还
处理方式包括协商和诉讼。协商可根据双方意愿灵活处理,诉讼则通过法律程序确保权益得到保护。选择时应考虑效率、成本和可行性。
伪造的借条怎么鉴定时间
伪造借条时间鉴定,可查资金流动或技术鉴定。查资金流动需核对银行记录等,技术鉴定则通过专业机构进行。不同情况选择合适方式,确保鉴定准确有效。
五天后还款3800,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你好,你是哪里的,请和我沟通,我来给你解决
就是他说我流水不够现在我把2000块转过去了
确认转账的目的和合法性。不要为了增加流水而进行虚假交易或者违法行为。确认转账的金额和账户是否正确。避免因为操作失误而导致资金损失。了解银行对于账户流水的具体要求
将刷钱机借他人用刷了60多万,借方需负责吗
刷钱机外借需负责。如对方非法使用,应报警并收集证据;如双方有借贷关系,可通过法律途径追讨债务;如涉及侵权行为,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处理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欠条光盖章不签字有效吗
欠条光盖章不签字,一般有效,但签字加按手印更稳妥。选择处理方式时,应综合考虑证据完整性、双方意愿及法律规定,确保权益得到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