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精神病人犯罪需要负刑事责任

更新时间:2013-10-11 14:30: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哪些精神病人犯罪需要负刑事责任,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根据我国 刑法第18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后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 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在办理刑事案件中,认定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是否有精神病,对决定是否追究其刑事责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精神病人犯罪需要负刑事责任情况如下:

  (1)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由此可以看出:

  第一,精神病人应否负刑事责任,关键在于行为时是否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第二,行为时是否有辨认或者控制能力,既不能根据行为人的供述来确定,也不能凭办案人员的主观判断来确定,而是必须经过法定的鉴定程序予以确认;

  第三,对因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并不是一概放任不管,而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强制医疗。

  (2)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条第2款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力,因此,应当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3)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介于前两种精神病人之间的一部分精神病人。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相比,这种人并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不能象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那样,完全不负刑事责任。但是这种人作为精神病人,其刑事责任能力毕竟又有所减弱,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对这种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精神病人犯罪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精神病人犯罪后,应当请求政府责令他的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或者请求政府强制收容医疗;他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他的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精神病人犯罪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犯罪后,应当请求政府责令他的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或者请求政府强制收容医疗;他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他的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精神病人犯罪不用承担刑事责任吗
精神病人实施犯罪行为,如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精神病人当时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不会被判决,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
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不用负刑事责任
如果精神病人在犯病时犯罪,是不承担刑事责任的,如果间歇性精神病人在未发病时犯罪,须承担刑事责任。
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哪些
精神病人分为两种,一种是间歇性精神病,间歇期是与常人无二的,如果是这种精神病人且在间歇期有违法犯罪行为,则应追究其刑事责任;还有一种是完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则这种情况下,该精神病人的违法行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犯罪负刑事责任吗?
需要司法鉴定确认才可以走
精神病人犯罪,承担法律责任吗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应该负刑事责任吗,负什么刑事责任
有可能是过失致人死亡罪,明白吗?
哥哥打妹妹能报警吗?
你好:报警解决依法处理
私下查询他人的身份信息,通话记录违法吗?
在哪里发生的事情?您这边有对方的什么信息
司法调查了之后有机会不诉吗
检察院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达到起诉条件的,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再审申请书直接邮寄省高院的哪个部门
法律分析:再审申请书一般是以书面的形式提交的,所以不能在网上提交,当事人需要亲自到受理再审的人民法院提交。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当事